李昆
摘要:布尔加科夫的一生与现实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直到他死,他的才华也没有得到他所属的民族的承认。然而他的写作却抵达了任何写作所指向的终极:世界的真实。布尔加科夫甘于寂寞,不只在文学上,而且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无畏者。也许正是无边的寂寞助他著成了这部石破天惊之作—《大师和玛格丽特》。
关键词:寂寞;压制;自由;《大师和玛格丽特》
谈到俄罗斯作家布尔加科夫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有些陌生,这毫不奇怪—整个世界都曾对他感到陌生。然而时至今日整个世界都开始注意到这位久被忽略的文学大师,甚至形成了“布尔加科夫学”。这位文学巨匠为何被隐藏了如此之久,他又是如何创造出《大师和玛格丽特》这部巨作正是我们要了解布尔加科夫这位大师的关键所在。
一、布尔加科夫的生平和他的创作
布尔加科夫生于基辅的一个祥和、民主、自尊、热爱艺术、追求真理、崇尚思考、不畏权势、淡泊名利的知识分子家庭。布尔加科夫在这样氛围的熏陶下,自小喜爱音乐、戏剧、小说,尤其是果戈理的讽刺小说,养成了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敏锐尖利的眼力。1919年布尔加科夫几部剧作上演并获得很大的成功,布尔加科夫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但是还没等到作家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1926年由于其作品《狗心》触犯当局,苏联当局没收了他的日记和《狗心》手稿。此后他所完成的所有作品无一能在苏联发表或出版。1912至1940年,正是布尔加科夫写作《大师和玛格丽特》的时候,而此时正是斯大林统治的时代,这是文学的黑暗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布尔加科夫花了12年时间完成了这部享誉世界的巨作。但作者最终也没有见到作品的发表。直到八十年代,根据布尔加科夫的遗孀叶莲娜亲自编辑、整理、校定的手稿才得以出版。然而时间终究是公正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那些显赫一时的平庸之作被扫入了尘封的记忆,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深埋于地底的钻石却闪烁出夺目的光彩。
二、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
《大师和玛格丽特》整部作品是由两个叙事层面交替展开的。一个是现实与幻想交融的层面。小说一开始由魔王沃兰德来到莫斯科考察人心变化引出情节,透过魔幻的场景,人们看到了真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品质恶劣的文联主席、贪污受贿的房管主任、贪图钱财的小市民等等。而小说中那个无名无姓的大师为人真诚,有才华,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真谛,他因害怕遭迫害而躲进了疯人院。而他的女友玛格丽特则要勇敢地不屈不挠地寻觅她的理想。另一个是历史与传说交融的层面。小说中描写了罗马帝国的犹太总督彼拉多审判并处死约书亚的故事。彼拉多作为耶路撒冷的统治者,他残酷暴戾;作为人性未泯的地方官员,他矛盾胆怯。政治上的高压,使他最终还是不很情愿地处死了约书亚。布尔加科夫巧妙把由古及今、由虚到实的三条线索串联到一起。布尔加科夫通过彼多拉揭示了一条由耶稣道出的真理:怯懦是人类最可怕的缺陷。没有胆怯,暴君、暴政、暴徒就无所施其技。
在《大师和玛格丽特》里,作为一个作家,大师与现实之间的唯一联系,就是他被剥夺了发表作品的自由,这一点和布尔加科夫的现实境况完全一致。而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出现,不仅使大师的内心获得了宁静,也使作者布尔加科夫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安慰。这个虚幻的女子与其说是为了大师而来,还不如说是为了布尔加科夫而来。因此可以这样说,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在另一条人生道路上的全部的幸福,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形象完好无损地保护住了自己的信念。
布尔加科夫不愧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在生命的最后十二年里,面对来自斯大林的压力,来自艺术环境的挤压,来自饥寒交迫、朋友疏远、人格遭受侮辱的洗刷,他都没有屈服。在这种环境下,深埋于布尔加科夫心中的那眼激情之泉却没有枯竭。《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写作,是作家在生命最后岁月里最为真实的生活,这位几乎是与世隔绝的作家,就是通过写作使自己去缓解与现实的那层紧张关系。
三、结束语
在布尔加科夫身上我们看到了文学的本质,文学不是简单的歌颂什么或批判什么,真正的文学是一面镜子,能让每个人从中映照出自己的良心,更深刻的体悟到生活的真谛。布尔加科夫生命在最后年月里在极度孤寂中反而回归到了自然与本色中去,寂寞的布尔加科夫和他的《大师和玛格丽特》永远都是那个时代俄罗斯文学以及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1991,(5).Номер посвящён 100-летию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М.А.Булгакова.
[2]ВикторПетелин.ЖизньБулгакова[M].Центрполиграфия. Москва,2001.
[3]米尔斯·布莱恩.杜文娟等译.布尔加科夫评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王宏起.他为明天而存在--20世纪布尔加科夫研究综述[J].国外文学,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