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宋代出使词

2016-11-10 10:36陈大远沈文凡申畅刘原倪海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使臣词作咏梅

陈大远++沈文凡++申畅++刘原++倪海权

摘要:宋代出使词作为当朝使臣出使期间的词作,多以咏物为载体、思念为主题、幽怨感伤为基调,作品虽不多,却能充分表达使臣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对现实社会的体悟,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与追求,这与同代出使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宋;使臣;出使;词

宋代出使词是当朝使臣出使期间的词作。当时,宋代文人通常用诗歌来表现社会上较为严肃的政治话题,而词则是用来抒发个人私生活中的幽约情愫。因此,使臣们在出使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多用诗歌来表达,故出使词不多,现能查到的出使词作品更少之又少。通检《全宋词》,有出使词留存的主要有11位作者,40余首词作。根据词作主题,大致可分为咏物词、节序词、咏怀词三类。咏物词以洪皓的咏梅词为代表,如《点绛唇·咏梅》、《点绛唇·腊梅》、《减字木兰花·和腊梅》、《江梅引·怜落梅》、《四笑江梅引》等,表述的是使臣忠贞高洁的个体生活经历及独特的人生体验。节序词主要涉及元宵词、重阳词、中秋词、寒食词等,使臣们通过对节日里悲欢离合的描摹,传达胸中的国愁己怨及壮志难酬。出使词中的咏怀词大致可以分为怀人、怀归、怀古等三个方面,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时彦的《青门引·寄宠人》、洪皓的《临江仙·怀归》、曾觌的《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等,展现使臣对现实社会、理想世界及生命存在的思考、把握与追求。这些出使词虽然在表现方式、思想内涵上不尽相同,却具少见的相似性:

一、多以咏物为载体,借物喻己

咏物词以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物”为描摹对象,以歌咏的形式,赋事物以生命与情感。咏物能寄兴亡之感慨,抒心中之郁结。宋代出使词中的咏物词以洪皓的咏梅词为代表。洪皓单单选择梅花为自己词作的题材,应与“宋人特重梅花,各家几乎都有吟咏,诗词中咏梅成了一个热门的题目”[1]有关。北宋以来,咏梅词已有一定基础,梅花代表高洁的人品,成了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对象。这一意象对于洪皓来说最具代表性,他羁拘十五年,拒绝金朝官职,其高洁的品格恰好在梅花那里找到了契合点,我想这应该是洪皓喜欢写梅花词的原因之一,用梅花表达自己对故国的忠贞,对气节的坚守。

不假施朱,鹤翎初试轻红亚。为栽堂下,更咏樵人画。绿叶青枝,辨认诗亏价。休催也,忍寒郊野,留待东坡马。(洪皓《点绛唇·咏梅》)[2]

“忍寒郊野”写出了梅花傲寒独立、坚韧不拔的品格,也凸显使臣困居塞北,贫寒孤寂却誓死不屈的羁旅生活。“留待东坡马”,表面是说希望有如苏轼那样的文人学士来欣赏盛开的梅花。同时也表明词人期盼南宋统治者不要遗弃“忍寒郊野”的使臣,让自己挣脱羁绊,回归故里。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江梅引·忆江梅》)

这里,使臣感叹“应销落、赴诉谁”,比喻自己的心事随着梅花的凋零而无人倾听,留下的余生可能会永远流落在这个边远、寒冷的塞北,但有梅花般坚韧意志和高洁品格的人永远不会消沉。“乱插繁花须异日”,自信只要苛守信念,一定能实现归国的愿望。

重闺佳丽最怜梅。牗春开。学妆来。争粉翻光、何遽落梳台。笑坐雕鞍歌古曲,催玉柱,金卮满,劝阿谁。贪为结子藏暗蕊。敛蛾眉,隔千里。旧时罗绮。已零散、沈谢双飞。不见娇姿、真悔著单衣。若作和羹休讶晚,堕烟雨,任春风,片片吹。

(《江梅引·怜落梅》)

“堕烟雨,任春风,片片吹”表面是写梅花凋零之后面对末路的坦然、无畏和无惧,实际上是作者在借梅喻己,表达自己为了国家利益,虽倍受凌辱、威逼与利诱而不屈服、不谄媚,即使面对的是一条不归路也无怨无悔的崇高气节!

洪皓笔下的梅花不仅是一株株植物,它高洁的品格已经与使臣高尚品行合二为一。“咏梅”既是自身独特经历、复杂心绪的物象,更是使臣精、气、神的载体。

二、多以思念为主题,诉离别之苦

思亲思乡一直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主题,而使臣们处在宋王朝风雨飘摇的政治背景下,远离故土与亲人的异国环境中,备受离别煎熬,思念之情自然流淌在他们的词作中。

“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里,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情感最为的炽烈。洪皓在金羁留期间写下的元宵词,对故土及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鳌山凤阙,多少飞琼侣。颙俟翠华临,庆新春、金波盈五。莲灯开遍,侍从尽登楼,簪花赴。传柑处。咫尺聆天语。厌厌欲罢,宣劝犹旁午。扶上玉华骢,更踟蹰、梨园四部。追思往事,一夕九回肠,皇恩溥。归期阻。引领江南路。

(洪皓《蓦山溪·和赵粹文元宵》)

词中大部分篇幅写昔日汴京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有“鳌山凤阙”的雄伟、有“莲灯开遍”的辉煌、有君民同乐的美好,而一句“追思往事,一夕九回肠”的叙述,却告诉读者一个无情的现实,汴京已经沦为金的国土,昔日繁华,今日不再。不仅繁华不再,与家人团聚的梦想也成幻影,而使臣所能做的只有“引领江南路”,无奈的翘首盼归家了。

在中华民族众多传统节日里,中秋节和重阳节与文人骚客的关系最为密切,节日中他们登楼赏月、登山赏菊、吟诗作对,而产生共鸣的多为思乡主题。洪皓的《木兰花慢·中秋》,表现的却是月圆人不圆的感伤与无奈。

属三秋正半,暮光敛、月舒圆。误警鹤鸣皋,栖乌绕树,魑魅惊旋。寻常对三五夜,纵清光、皎洁未精妍。须是风高气爽,一轮绝后光前。无偏。故国迢迢,千万里、共婵娟。但陟屺瞻驰,高楼念远,宁不凄然。天涯更新雁过,囗哀嗷、出塞影联翩。空俾骚人叹羡,向隅耿耿无眠。

(洪皓《木兰花慢·中秋》)

词的上片叙写中秋皎洁的月光,而在中秋明月的辉映下,却是诗人“故国迢迢”的伤感、与亲人“千万里、共蝉娟”的渴望、对登高眺远而一无所获的凄凉,以及对“天涯更新雁过,口哀嗽,出塞影联翩”的艳羡。使臣在这首中秋词里,将中秋的美景与内心的苦涩揉合在一起,写尽了自己身处中秋佳节的凄凉处境。

对金商暮节,此时客、意难忘。正卉木凋零,蛩螀韵切,宾雁南翔。东篱有黄蕊绽,是幽人、最爱折浮觞。须信凌霜可赏,任他落帽清狂。茫茫。去国三年,行万里、过重阳。奈眷恋庭闱,矜怜幼稚,堕泪回肠。凭栏处空引领,望江南、不见转凄凉。羁旅登高易感,况于留滞殊方。

(洪皓《木兰花慢·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地处北方的金国已经进入了初冬季节,“卉木凋零”、“宾雁南翔”。而使臣已经在此滞留三年了,想到家人和年幼的孩子,几多“堕泪回肠”。倚在栏杆上,极目向江南的方向眺望,可什么也看不到,只有那份思乡情怀,凄凉的萦绕在心头。

三、多以幽怨伤感为基调,倾国土沦丧之悲

靖康之变,宋室南渡,政治局势频繁变动。使臣们带着种种屈辱奉命出使,有别离之苦、有思乡之情,更有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及国土沦丧的无奈悲切。因此,宋代出使词多以幽怨伤感的基调呈现给读者。

西风来劝凉云生,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境。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蛬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南宋开禧年间的一个六月,史达祖与南宋使团离开临安,赴金恭贺金主生日,八月中秋到达河北真定,夜晚住宿在真定馆驿。中秋之夜,久久不能入眠。中秋的月亮本应该是团圆的圆月,但是在词人的笔下却是“分破秋光”,这与国土的残缺不全有着相似性,让词人分外感伤。词的下片,写出了沦陷区百姓盼望故土重圆的愿望,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北宋的亡国之悲。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派遣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为正、副使出使金国,祝贺金主生辰。行至汴京,金人设宴,席间词人触景生情,回首往事,百感交集,写下这首小词。著名的词学专家唐圭璋先生的《唐宋词简释》评价说:“此首在汴京作。公使金贺万春节,金人汴京赐宴,遂感赋此词。起言地,继言人;地是旧地,人是旧人,故一听管弦,即怀想当年,凄动于中。下片,不言人之悲哀,但以杏花生愁,御沟鸣咽,反衬人之悲哀。用笔空灵,意亦沉痛。”[3]小词字字哀婉,句句凄切,爱国情思通贯全篇。汴京原是宋朝首都,尤其是上源驿,是宋朝奠定基业的发祥地,可“靖康之变”,这儿竟成了金人的天下。如今韩元吉来此,江山依旧,物人皆非,怎能不凄然饮泣?

乾道元年,宋金“隆兴和议”,宋金成为叔侄之国,改“岁贡”为“岁币”,宋帝接见金使需要行跪拜礼接受金的诏书,朝廷上下深以为辱。乾道六年(1170年),范成大奉命使金,他的使命一是向金人请求归还宋帝陵寝所在地---河南,二是向金朝交涉废除宋朝皇帝接受诏书的跪拜礼。范成大有着不俗的表现,可以说是不辱使命。此年九月丙戌,正是汉人传统的重阳节,他作《水调歌头·燕山九日作》: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范成大在词作的开头就以“汉家使”自居,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民族气节。但是行走在早日宋朝旧京城,而今金朝统治区的开封,使臣的心情可想而知。孔凡礼《范成大年谱》中说:“词中‘袖里天书咫尺,写此行使命;‘眼底关河百二,抒发无尽感慨”[4]基调无疑是低沉的。

宋代出使词是特定政治环境下催生的文学作品。受时间、空间及使臣主观情感、国家政治形势的局限,加之朝廷官员的特殊身份和使臣的特殊使命,尽管国土沦丧、请缨无门,满腔的怒火也只化作“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幽怨情绪!

参考文献: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2]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下文所引词均出自此书.

[3]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孔凡礼.范成大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5.

猜你喜欢
使臣词作咏梅
赏梅时节品咏梅诗联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浅析日本遣唐使的人员构成
咏梅诗
咏梅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浅论越南使臣与花山岩画
唯一的要求……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