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芳艳++彭勃
摘要:文化作为精神文明传播的载体,推动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搞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基层文化活动的重中之重。在广大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往往依托于当地的公共文化服务,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不断的反应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协调处理好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将会大大促进农村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建设。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98-01
在城市市民的生活里伴随着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相对比较完善,广大人民群众获取文化资源的方式相对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化,而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获得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就非常非常的单一。近年来国家开始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的方式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但从总体上讲成效明显,不足也比较突出。以旬邑县各村镇为例,全县投入145个文化活动室,大部分活动室存在着各项基础设施比较简陋,桌椅陈旧,书籍单一,无网络等等缺陷。在旬邑政府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科技下乡活动这些形式感重于实用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在为广大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活动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渗透力非常差。近年来旬邑县把广场舞作为一项重要的群众文化生活在各村镇普及,组织专业老师下乡教,组织各种比赛提升大家学习广场舞的热情,但广场舞并没有成为广大农村地区常态化的娱乐形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落后导致教育、科技、思维等多方面的落后,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旬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建设为例,围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阐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在农村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对群众文化建设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
一直以来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农民一直都在为温饱问题辛勤耕作,绝大多数农民思想观念较为原始陈旧,有很多落后的行为品行需要通过好的文化氛围慢慢去影响改变。公共文化服务的力量在这个时候效果较为显著,许多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成为老百姓汲取文化营养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渠道。以旬邑地区为例,因为旬邑地区本身城乡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广大农村文化发展单调落后。面对这种不平衡相关部门可以积极调动所有有利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因素,利用农村地区自身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将公共文化建设好,通过外力为当地文化生活注入新鲜血液,潜移默化的推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方向,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素质品行,促进广大农村地区和谐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
在我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即是一项创新的文化治理理念,也是一项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题,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以旬邑为例,一直以来广大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是缺失的,人们的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也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因为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文化活动比较原生态化,群众文化建设赶不上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量。公共文化服务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己任,扎根于社会需求中,面向全体社会提供免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坚实后盾,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对群众的社会文化建设具有引导作用。
二、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一定时期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反应着一定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准确的把握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点,根据群众的需求打造更实用更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这对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意义重大。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全面普及开来,伴随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拆迁户聚集的社区化村落也在迅速发展起来,居住形式的改变在悄然的改变着群众文化建设的形态,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在不断体现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以旬邑为例,多年来旬邑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比较单一,整体水平不高,群众文化活动相对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与外界的接触比较少,文化形态比较原始,加上群众文化创作主体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人才特别紧缺,群众文化创作赶不上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量。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农村出现了一些比较时髦的文化形态,比如跳舞,自娱自乐的民间音乐班等等,这些文化形态要生存长久发展下去,需要农村公共文化的相关服务工作的支持,这些现状都将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三、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建设共同促进着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小康社会不仅要人民享受较高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建设经济的同时将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真正全面的惠及十三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农村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起到牢固的奠基作用。农村文化建设的全面繁荣要处理好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作好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后勤保障。
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这是在新时期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指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的重要环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它不仅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也在影响提升着一个民族整体的文化素养,用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的方式改善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
小结:群众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建设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一对引擎,他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农村文化活动中。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坚持的庞大工程,政府在用行政手段推进的同时应该尽可能的吸引社会其他力量的积极参与,不断发扬八方聚才,多轮驱动,多渠饮水,逐渐将农村公共文化服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大众化,真正为广大农民服务。其次要积极培养市场化的文化机构,鼓励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引导专业化的市场服务主体提供专业化的文化服务,发动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全过程,实现“群众点单”定制文化需要,达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极大满足。
参考文献:
[1]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2]张明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文化馆.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11.
作者简介:吕芳艳(1984-),女,汉族,陕西咸阳,助理馆员、硕士,旬邑文化馆,民间民俗文化研究,管理与组织理论研究。
彭勃(1984-),男,汉族,陕西西安,助理馆员,本科,西安市长安区文化馆,音乐理论实践,民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