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翰
摘要:随着电影工业的不断发展,观众口味不断进步,观众变得越来越独特和挑剔。电影制作者对于观众也不同统一而论,需要更多的风格和元素去适应不同的观众。观众对电影的审美也分为了轻和重两类。相对来说,轻型的电影更偏向那些愉快的,娱乐性强的。重型电影是那些严肃的,哲学思辨性强的。本文将进一步阐述电影制作人是如何操控电影使其出现偏向性。使电影出现轻重偏向性的原因有哪些。
关键词:轻型电影;重型电影;表意和叙事;类型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90-01
定义轻重型电影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很少有文献会文中提及到对轻重电影的概念。根据广大影迷对轻重的理解,大概可以这么解释。一般电影里充斥着大量符号的,充满着哲学意味的,电影欣赏结束后很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并且产生很多对影片中的元素思考的影片是属于重型的影片。而那些不太容易引起共鸣或引起的共鸣会使观众不会感到沉重的片子,充满了很多娱乐性的影片就称为轻型电影。
换句话说,其实电影的轻重就是电影厚度的一种表现。
所以,一部电影的选材将是影响这部电影的轻重的很重要的原因。一部喜剧电影用大量的喜剧元素逗笑观众的同时,是很难让观众因为期间的笑点而引起共鸣。同样的作为爱情片,观众因为爱情片所引起的共鸣往往是很甜美很值得追忆和怀念的事情。所以喜剧类和爱情类也是轻型电影容易扎堆的类型。而战争题材,探索人性题材的电影则会让观众看完电影以后以一种很沉重的感觉离开影院。
可以理解,越严肃的电影越重,而轻松和娱乐的电影就是轻的。这种轻型的电影又好比是我们常常讨论到的“小品”。所以,谈到一个电影的轻重最简单的就是用这部电影的严肃度和哲学意味来评判。越严肃的电影,或者哲学思辨性越高的电影就越重。反之就越轻。
一般的类型电影都是充满着大量的商业元素。我们首先假设轻类型电影和重类型电影的受众人群是一样多的话。极轻的电影可以讨好喜欢娱乐化更多的一半观众,极重的电影又可以讨好另一半观众。但是电影制作者不希望单纯只针对一部分受众,他们会在一部本来设定极轻的电影里增加一些重的题材,让观众在欣赏电影娱乐性的同时,也会受到电影的一丝气氛渲染并且被剧中的剧情所感动。同样,也可以在一些很重的题材作品里,增加一些喜剧元素。这种做法同时讨好不同口味的两方观众,来获取最大的市场利益。这在好莱坞的电影中是及其常见的。从感受来看,我们可以感觉英式电影通常是极轻的,韩国电影通常又是极重的,而好莱坞电影总是是很难让人判定它的轻重。这也是好莱坞电影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电影工业产地的原因,因为由好莱坞出品的电影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市场的需求来实现自身的利益。但是这种轻重结合的电影有一个弊端,就是需要有一个十分成熟并且庞大的电影工业系统作为支撑,如果没有大量的资金和能力,这样的电影很容易最终“扑街”。
叙事和表意于电影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构成。可以说,一部电影的最终成型,叙述和表意缺一不可。叙事和表意需要受到选材的约束,在电影制作者再来,就是对一个题材的再度诠释。同样也是对电影的轻重处理进行再次加工。可以使一个沉重的话题不显得很沉重,也可以是轻松的话题充满哲学的思辨意味。所以,题材是重要的,但是却不能直接成型一部轻型电影或者重型电影。需要电影制作者对这个题材的二次处理,才是我们最后看到的电影。
从叙事的角度上看,宏观叙事和个体叙事会使电影的选材呈现轻重不同的表现。例如今年迪士尼大热的电影《疯狂动物城》其实本身的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兔子朱迪和狐狸杰克本身只是两个符号,只是初出茅庐的两个菜鸟。当然影片中充满了对现实生活中讽刺的元素,最知名的就是闪电所讽刺的国家公务人员的办事过程。其本身的故事情节也很简单,是符合类型电影的定义。“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以及具有图解释的视觉影像。[1]”但是制作者采用了一种宏观叙事的手法,将本来只属于我们这个世界的故事情节换了一种叙述形式,十分创新。营造出了“美丽新世界”叙述手法。成了一部口碑和票房绝佳的重型电影。同样的《阿甘正传》的故事题材选择是美国近现代历史几大事件并将它串在一起,采用个体叙事的手法,用喜剧的表现手法,将这一个本来很大很难讲的故事处理的很轻。这也是最近很多历史题材的电影最常见的叙事手法,本意上是反对“宏大叙事观”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把很容易拍的沉重的题材用轻的手法处理掉,使其不显得像重大历史事件一样充满严肃。
通过表意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样使电影的轻重表达不一,这里以《无间道》和《无间道风云》为例。
“中国与美国属于两个不同地域,他们所属的 文化所造就的文化产品也是不一样的,都是一个地域的文化产品属于一个地区的人,如果产生文 化的交替和传播,需要我们互相了解不同的地域 文化和人文情怀,电影也是如此,同一个话题的电影,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创作,最后所呈现的是两部完全不同风格的影片,正是风格不同才会产生差距;正是风格不同二者才会互有优势;正是风格不同才会产生创新。[2]”
也正因为地域文化的区别,东亚地区的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倾向于偏重的电影。而美国文化导致美国人不喜欢太重太严肃的影片。无间道和无间道风云采用的是同一种剧本也是几乎相同的叙事风格,在表意上的差距也最终决定了两部电影不同的轻重走向。马丁·斯科塞斯在接到这个剧本才会对其作出修改。尽管《无间道风云》在电影语言上的运用相较《无间道》可能略胜一筹,并获得奥斯卡。但很多中国观众不认同《无间道风云》也正是因为轻重的原因造成的。
电影《无间道》与《无间道风云》存在的差异 很大,无论是在摄影、语言艺术、改编都有很大的 不同。比如摄影,《无间道》在电影的“上镜头性”和长镜头的使用比起《无间道风云》是可以看出不足的。但是《无间道》的大量配乐和沉郁的电影风格所表现和普通的警匪片感觉是不同。也就不断引出这部片子背后的内涵,正式电影题目《无间道》的概念“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引发了哲学性和很多的思考。美国人因为没有这种文化积淀,很难解读道影片更深的佛学内涵。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神韵吧。也就直接在最后的观感上,给人感觉《无间道》比《无间道风云》重的多得多。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类型电影”。
[2 刘宏伟.论电影《无间道》与《无间道风云》异同,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