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中村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探究

2016-11-10 21:36魏臻
人间 2016年28期
关键词:城中村青少年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不断向乡村拓展,城中村成为城市中一种独特的人口聚集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大部分城中村变为外来务工人员的首选处所。城市的冲击与乡村的传统让居住其中的人们更加矛盾与迷茫;青少年又处于人生中的特殊节点。因此城中村青少年出现的偏差行为更加频繁和复杂。

关键词:城中村;青少年;偏差行为;暴力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40-01

一、S市与T城中村的基本情况

城中村是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产物,是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也是流动青少年最集中的地区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本文的研究对象T城中村是位于中部省会城市S市,是一个典型的由耕地被征用而演变为居民区的城中村。位于城市的西南部,S市火车站搬迁后,T城中村处于城市的繁华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村中的耕地已全部变为商用,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村中土地使用分红、房屋出租收入与自主创业。

T城中村位于S市的西南部,原本位于城市西郊,2012年该市火车站搬迁,T城中村位于新火车站南部附近,优越的地理位置让T城中村附近更加繁华,工作岗位的增加让T城区成为外来务工人员首选的居住地,村中的不断改造和建设也提供了充足的住房。附近区域内还配有几所中小学和中专、大专和一所综合性大学,该村村民大多以姓氏为主要链接点而聚居,家族意识浓厚,家族族长是所住社区的主要负责人。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还并未完全消除,村民对于男性青少年的关注与期待远远超过女性青少年,但这种关注并未体现在对于男性青少年的文化与素质的提高。而对于女性青少年的态度多是“放任不管”,女性青少年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大多进入社会工作并过早的结婚生子组建家庭。

二、T城中村青少年的主要问题

研究显示,城中村流动青少年在随父母迁徙时,因为文化冲突与思维碰撞,在融入当地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矛盾心理,甚至走向极端。而城中村处于城市与乡村的交叉地区,其居民身份复杂,流动性最强,居民生活水平不高,无暇顾及子女,很多青少年沦为社会闲散人员,进而演变成为“三失”青少年(失管、失学、失业)。T城中村青少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失学与失管导致的偏差行为以及轻微的暴力行为。

(一)城中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城中村青少年的生存问题。很多城中村青少年在进入社会后不能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村中很多进入就业阶段的青少年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引发这种问题的原因缺不仅仅是就业市场不景气,很多城中村青少年是自愿失业,他们渴望“工作在城市,生活也在城市”,他们不希望做一架劳动机器,他们渴望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休息与休闲时间,但相对低水平的文化水平与职业技能似乎成了一个悖论。这样的思想与环境让城中村青少年普遍处于经济来源单一,职业规划混乱,理想信念缺失的生存状态。

(二)城中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外来工子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城市学习和生活,由于两地教育水平不同,经常迁移也导致学习生活无法正常化,再加上家长忙于工作无法督导孩子读书,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比本地生学习成绩差,这也是当前城中村学习普遍存在的现象。T城中村中拥有配套的小学一所,中学一所。村中的青少年可以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对于进入大学的继续教育问题上,大多数村民处于“放养”模式,大多取决于青少年的自决。因此,村中一半以上青少年没有进入正轨的全日制高中或大学接受教育;而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也经常出现逃课与辍学等偏差行为。

(三)城中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相对于城市中的普通青少年,城中村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脆弱,加上传统的农村父母对于子女心理教育于呵护的忽视。容易导致心理更加脆弱,性格不问题,情感过度封闭、有轻微的暴力倾向等偏差行为。T城中村中的外来务工人员收入水平较低,他们的工作劳动时间长,很少有休息时间,没有时间去管教自己的子女,子女很容易在流入地被“放任自流”。这就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出现心理压抑、性情暴躁、行为莽撞等不良心理特征。

三、解决城中村青少年的问题

(一)提高城中村青少年的教育水平。从现有的调查资料来看,城中村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主要诱因是正确教育的缺失,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首先,同学校接洽,掌握在校青少年的基本学习情况,找出他们的学习问题,对于没有时间或能力辅导的家庭提供课外学习辅导服务;联系辖区内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与出现学习问题的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提高城中村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其次,在社区开展“四点半”课堂,在学生放学和家长下班的空档中提供总合托管辅导服务。最后,对于已经辍学的青少年,找出其辍学原因,尽量帮助其复学,对不能复学的青少年提供职业培训或转介到相关专业机构。

(二)扩大城中村青少年的就业机会。城中村青少年普遍存在过早进入社会的现象,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大量的青少年无所事事,因此扩大就业机会是减少城中村问题的重要途径。首先,在社区内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课程,帮助有就业需要的青少年提升就业能力。其次,联系附近的企业,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最后,合理利用相关的政策规定,鼓励并帮助有创业意愿的青少年进行创业。

(三)丰富城中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在社区内组织针对青少年的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提升城中村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开展社区青少年参观大学校园的活动,提前感受大学生活,使他们引起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帮助亲少年适应城市生活,鼓励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扩大交友圈,打破以血缘和地缘为主的单一社交圈。

参考文献:

[1]史柏年.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桂舟、王冰.社会融入视角下流动青年城市归属感研究. 《理论前沿》 2015年第1期

[3]陈晓莉. 从隔离走向融合:城中村青年社群问题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2012年7

作者简介:魏臻、1990年11月2日、女、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 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城中村青少年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城中村该不该拆掉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由逆城市化的城中村改造引发的思考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