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刘瑾与广通寺

2016-11-10 18:23张田
北京纪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刘瑾法门寺太监

张田

京剧舞台上有一出大戏《法门寺》,写的是明朝大太监刘瑾,在法门寺陪皇太后烧香时,解决了一桩冤案,为好人平反昭雪,将真凶绳之以法的故事。读者朋友千万别以为刘瑾是什么好人,他一生可真是坏事做绝,唯一就干过这样一件好事。《法门寺》这出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至今仍流传不衰。至于戏中的法门寺在什么地方,有几种传说。一说:“法门寺遗址位于河北省安次县,至清代改名严清寺,此寺毁于光绪十六年大水,现县立医院在此,仅为全寺残留之一小部分。”又一说,法门寺在陕西省郿县毗邻的扶风县扶风镇。如今陕西法门寺,是全国旅游的一大景点,但也有一个大问题,年迈的皇太后怎么能跑到离北京数千里外陕西的法门寺降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于是又有一说,在北京西郊有广通寺,此寺便是京剧《法门寺》的原型,这倒是解决了皇太后在京降香的问题。甚至还流传着刘瑾的坟就在此庙后面的说法,为该寺确为“法门寺”原型增加了佐证。但此说可有真实性?欲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刘瑾是个怎样的家伙,能不能像戏中所说的“和万岁爷,明是君臣,暗如手足一般”,并且得到了皇太后的宠爱。

刘瑾其人

刘瑾,是明朝历史上继王振(正统年间的大太监)之后又一位擅权乱政、祸乱朝廷、残害忠良的阉人,他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八位太监受到了明武宗的宠爱,这八个人朋比为奸,胡作非为,贪污受贿,干预朝政,鱼肉百姓,人称“八虎”,在他们之中以刘瑾为首。

刘瑾,本姓谈,明景泰年间被镇守太监刘顺收为义子,入宫后改为刘姓。他为人狡黠,口才出众、善于钻营,特别崇拜前朝的大太监王振,初为钟鼓司官常,后因斗殴致人死亡,被判杖刑一百。行刑时本已气闭多时的刘瑾,竟在一百杖后悠悠转醒,人们都说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弘治年间刘瑾被分配到东宫服侍皇太子朱厚照,朱厚照既是明孝宗的长子,也是他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聪明伶俐的朱厚照从小就深受父皇宠爱,刘瑾深知朱厚照是支业绩优良的“潜力股”,因此他将所有心思都花在这位太子爷的身上。公元1505年6月明孝宗驾崩,年仅15岁的朱照厚面南称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无度的明武宗。刘瑾正是依靠这位小皇帝的任性胡为,才一步步走向了政治舞台顶层。

明武宗从小聪颖过人,但却娇惯成性,对骑射、宴乐、女色等娱乐极为迷恋。刘瑾投其所好,与武宗身边的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七位太监组团忽悠皇帝玩乐。明武宗是日日声色犬马,夜夜纵情逸乐,就这样刘瑾还觉得不够,为了成为皇帝眼前的“红人”,他不断进献鹰犬、歌舞等游戏。明武宗对刘瑾的这种“忠诚”与“敬业”极为满意,在 “八虎”之中独宠刘瑾。为了表彰他,武宗接二连三地给刘瑾加官,由最初的钟鼓司常官,升到内官监,后来又担任了总督团营,执掌了兵权。皇帝在刘瑾的引诱下,越玩越高兴越玩越离谱,甚至在宫中他们玩起了“角色扮演”。刘瑾命人在宫中搭建店铺,让太监们扮演百姓和老板,皇上则扮演富商,玩起了过家家。但没过多久,武宗就觉得不过瘾,于是刘瑾又出主意让宫女扮作妓女,在宫中开起了勾栏瓦肆,武宗到处听曲、淫乐,把后宫搞得乌烟瘴气。大臣们对“八虎”这种引诱皇帝玩乐,不顾朝政的行为多次进谏,要求处理“八虎”,诛杀为首的刘瑾。一开始武宗并不理会大臣的意见,但在大臣们的再三劝诱下,皇帝无奈要处理刘瑾等人。不料风声走露,刘瑾带着其他七人连夜入宫向皇帝求情,他们边哭边磕头,向武宗述说他们是被大臣们冤枉的,在刘瑾巧舌如簧颠倒黑白的解释下,武宗非但没有杀他们,而且还将他们分别提职,刘瑾除了身兼总督团营外,还成了司礼监的掌印大太监,而那些进谏的大臣们却被迫辞职。王岳、范亨、徐智被发往南京充军,在发配的途中刘瑾又派人将王岳和范亨杀害,将徐智的手臂打断。

大臣们除“八虎”失败后,刘瑾的权势越来越大,他一面搜罗各种新奇玩意儿和美女进贡给皇帝,另一面又趁皇帝行乐之机把持了朝政。俗话说:“一人成道,鸡犬升天。”刘瑾不仅掌握着朝中大臣们的生杀大权,就连他家中奴才也仗势欺人,山东学政闾洁原就是刘瑾家一个奴才的女婿,仅凭这种裙带关系,便掌握了山东一省的教育大权。一时朝廷内外全都笼罩在他的淫威之下。在民间也流传着京城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这说的就是朱厚照虽居皇帝之位,但刘瑾却掌握实权。

残碑和古树

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派亲信周东到宁夏清查屯田,周东为讨好刘瑾,私将五十亩的田按一顷税收,从中获取巨额暴利,然后将暴敛来的钱财行贿给刘瑾,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戍边将士的极大不满。同年四月,本就有谋逆之心的安化王朱看到天下人人都恨刘瑾,便以讨伐刘瑾之名起兵叛变,没想到这个理由却得到了众多武臣的拥护。五月,朝廷派都御史杨一清和八虎之一的太监张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没多久朱就被杨一清擒获,杨一清想利用张永与刘瑾的矛盾铲除刘瑾。就让张永向武宗告发刘瑾以往所做的恶行,其中还包括蓄意谋反。武宗听后并不十分相信,张永又将朱讨伐刘瑾的檄文呈给武宗看,武宗还是犹豫是否要抓捕刘瑾。就在此时,张永对武宗说:“少迟我辈皆齑粉矣,陛下将安归乎?”皇帝听后才将信将疑地下令将刘瑾抓捕。第二天皇帝亲自到刘瑾家中监督抄家,锦衣卫从他家中抄出:金三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银元宝五百万锭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宝石二斛、金甲二副、金钩三千、金银荡盥五百、蟒衣四百七十袭、牙牌二柜、穿宫牌五百、衮龙袍四、八爪金龙盔甲三十、伪玺一、玉琴一、玉带四千一百六十束,而且又发现了刘瑾经常带在身上出入宫殿的一把扇子中竟藏有匕首,武宗见此情景,大怒道:“奴果反矣!”刘瑾被判磔于市三日。历史中擅权专权的阉人为数不少,但像刘瑾死得这么惨的并不多见,当然这也是他恶贯满盈,罪有应得。据说他在凌迟的三日之中,共被割了3357刀,死状极惨,身上的肉早就被割完,只剩下森森白骨,而那些被他陷害过的人及家属,都争着花钱买他的肉来生吃,方才觉得解恨。刘瑾得意之时的那种嚣张的气焰,及草菅人命的种种手段,在京剧《法门寺》中都曾表现得淋漓尽致。

广通寺在何处

在北京的西直门外,有座历史悠久的高粱桥,这座桥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是长河流域非常重要的一座桥梁。 1982年市政改造时,将桥下河段改为暗河,将桥体拆除。这座高粱桥下的长河,曾是明、清两代皇后去往西郊行苑必经的水上御道。桥两岸的风景极佳,垂柳依依,名胜颇多,在桥的北岸依次分布着倚虹堂、极乐寺、广通寺、慈献寺、五塔寺、大佛寺等不少的景观,是人们踏青出游的好去处。尤其是位于高粱桥西北的广通寺,这座建于元至正年间的古刹高大雄伟,风景独特,是北京著名的外八刹之一。《日下旧闻考》中载:“(广通寺)崇基若冈阜,累级而升,寺门前缭以短垣,寺四角有高楼,可以眺望,亦春游一胜地。”这座景色优美的广通寺与刘瑾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在广通寺院后有一座土山,土山南面正中立着一座石幢,石幢上的字早已被人铲平,墓园石门上的额题亦被人毁,人们都说这里就是刘瑾的墓。相传乾隆皇帝曾御驾至此降香,看到了石碑上的字是为刘瑾而写,想起他平时种种的恶行,便命人用斧子将墓园中所有文字铲平,而墓旁这座广通寺,据说就是京剧《法门寺》中法门寺的原型,因刘瑾生前常陪太后到这里上香,所以死后也就葬在了广通寺旁。

那么广通寺到底是不是法门寺的原型,刘瑾是否真的葬于寺旁?

广通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初名法王寺,是三藏法师谟沙室利的弘法道场,由僧人贵吉祥所建。明朝改为广通寺,百年间几经兴废,嘉靖年间古刹又见倾颓,太监黄锦请旨重修。此寺左依稚堞,右环西山,寺前如碧的长河悠悠荡荡,堤岸上烟柳轻拂,如虹的高梁桥横亘河上,好似人间仙境。登上寺中高楼,远眺景色更是美事一桩。城内繁华似锦,城外清新雅致,盛春时节,两岸桃红柳绿,引得城中士女云集至此。时光转瞬,到了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的冬天,这一天康熙帝带着他的嫔妃出行,正好路过广通寺,住在延禧宫的嫔妃看到古刹破败不堪,便请求皇帝重修庙宇。清朝帝后一向崇尚佛教,康熙皇帝立刻就答应了重建古刹,并派实资和尚主持修建工程。实资和尚是位修为很高的僧人,他14岁出家,三十年如一日,严守戒律,深受皇家的推崇,他曾经主持过万寿兴隆寺的重建工程。这次复建广通寺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修好的广通寺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有天王殿、无量寿佛殿、大雄宝殿,还有方丈、禅堂、斋堂、厨库等数十间,另外在山门左侧又建了茶房五间,以方便过路行人之用。康熙五十一年(1712),皇帝还御笔题写了寺额,及正殿额“息心行”“慈普照”,在实资和尚的努力下广通寺又得以中兴。清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皇帝特发帑金重修此寺,并御笔题写了殿额“福佑升恒”。清乾隆七年(1742)乾隆皇帝路过广通寺时,还作了首《过广通寺》的御诗,对广通寺幽静的景色赞不绝口。广通寺是官刹,由僧官主持,因此一直受到了皇家的资助。据《宫中档雍正朝奏折》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广通寺有建筑物60座,土地2002亩,年收入白银392两。清末时,慈禧太后常去颐和园休养,每次往返必到广通寺佛殿内小憩,故将佛殿改称为“天佛宝殿”。清朝灭亡后,广通寺没了固定收入,僧人依靠种地及为人停灵维持生活。由于广通寺靠近西山的墓群,因此许多人都在这里停灵,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国务总理段祺瑞了。段祺瑞死于上海,他临终前告诉儿子一定要安葬在北平的西山。灵柩回到北平后,段祺瑞的棺木便在广通寺停灵祭典。当时广通寺的退居长老性然和尚还给他赠了一副颇具禅意的挽联:“往事已成烟,当此冷月风悲,忍听亿兆哭元才;人生原如梦,试看河残山破,公能放著即解脱。”

从广通寺的历史沿革来看,这座寺庙与京剧《法门寺》中的法门寺毫无关联,就因为它曾叫过法王寺,与法门寺仅一字之差,字音又很相近,很容易叫混。而且在寺后还有一座无墓碑的小坟包,为此人们对法王寺的误会的根源就在这里,说此寺就是法门寺的原址,无字的小坟包是刘瑾的坟墓。甚至还有谣传,民国二十几年有个戏班子曾在广通寺天王殿前唱“法门寺”,结果唱到一半就有人打架还动了枪,事后人们都评说:因为后院埋了刘瑾,所以不应该唱“法门寺”。

残碑一

广通寺后院那座无字墓是不是刘瑾的呢?据笔者分析,可能性极小,刘瑾因谋逆大罪被判凌迟后,他的党羽及亲属也都受到了重刑,就连他在陕西的祖坟也差点被掘。试想此时,谁还会为一个已经身败名裂的死人去建墓刻碑呢?就算是刘瑾的后人为他修墓,也应该把他葬于陕西老家的祖坟内,而不是一个与他毫无关系的寺院里。广通寺一带,确实葬有许多太监,因为在元朝时,有个内监在这里修建了广通营,用于埋骨,后来这儿就成了太监们集中安葬的地方。从这座颇具规模的墓葬来看,这里很可能是位大太监的墓,但出于某种原因石门及墓碑上的文字被人为毁掉了,因此人们就编出乾隆皇帝到广通寺降香,偶遇刘瑾墓后,下旨毁碑文的故事。恰巧广通寺又曾叫过法王寺,人们就更加确信这座小坟包是刘瑾的墓,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刘瑾的墓了。

广通寺的建筑几乎毁于“文化大革命”,后来该寺改为北下关小学。民国时此寺的住持长悟,曾办过一所平民小学,想用教育来教化民众,几十年后这里又重新开办了学校,也算是与高僧的心意相通。2007年北下关小学与北方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原址合并,现在这里是北方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广通寺的面积很大,除了学校外,其东面的广通苑小区也是寺庙的一部分,现在广通苑小区内还存有该庙的一些历史遗存,有康熙皇帝御笔所题的寺额,康熙五十一年及雍正十一年立的石碑,及寺庙的一段后墙和几棵古树,它们作为历史的见证,默默地讲述着曾经的故事。看来三个法门寺中,京剧中的法门寺还是应该在陕西省扶风县内扶风镇上的法门寺,而刘瑾陪送去降香的,不是皇太后,而是他年迈的母亲!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刘瑾法门寺太监
哭过长夜笑过江湖:单亲妈捡个傻仔逆风翻盘
法门寺里的琉璃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清单
“揭秘”秘色瓷 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说起
明清太监也读书
史上最富有的太监刘瑾
一个字的笑话
“宦官”与“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