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影视题材叫“英国女王”

2016-11-10 08:33纪双城董铭
环球时报 2016-11-10
关键词:英国女王二世王冠

本报驻英国、法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董铭

讲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Netflix新剧《王冠》(图1)正在美国热播。该剧一出炉即被认为是明年艾美奖的热门竞争者,不少美国剧评人把《王冠》与《权力的游戏》和《唐顿庄园》作比,认为该剧兼具“政治剧的严肃”和“英式家族戏的考究”,“欲戴王冠,必受其重”别有深度。不过在女王的家乡英国,这部高分剧集却遭到部分媒体的“炮轰”。

《王冠》第一季从1955年的政治事件拉开帷幕,前任英王乔治六世在前几集中的戏份不浅:大雾事件、苏伊士危机等都让首相丘吉尔和内阁应接不暇,伊丽莎白还要面对玛格丽特公主、爱德华王子,以及菲利普亲王等人的王室内部麻烦。该剧剧本由曾打造电影《女王》的彼得·摩根执笔,《时时刻刻》导演史蒂芬·戴德利执导,演技派女星克莱尔·芙伊饰演年轻的伊丽莎白,扮演菲利普亲王、乔治六世和丘吉尔的也都是实力派演员。

该剧主创被认为是“最懂英国王室的英国媒体人”。尤其是编剧彼得·摩根,早前因为打造包括电影《女王》在内的一系列王室话题影视剧,受到欧美业内以及商业市场的肯定。但在《王冠》正式放映之后,英国媒体并没有一面倒地赞赏这部美资英剧。英国《独立报》称,《王冠》把年轻的女王描述得“更像一个受人摆布的木偶”,对于女王夫婿菲利普亲王的诠释也存在问题。在片中,这位年轻的亲王似乎对与女王的联姻有些无可奈何。在女王与妹妹玛格丽特讨论后者如何放弃后者与离婚军官堂森德的婚事时,《独立报》称,彼得·摩根用了太多不真实的对话,“虽渲染气氛,却在误导不知情的观众”。

英国《卫报》称,女王的扮演者、英剧红星克莱尔·芙伊的表演十分出色,“她展现出年轻女王在接掌权力前后内心的变化,也演绎出女王如何在王室成员以及政界之间周旋得体表达立场的言行”。不过,该报道也指出了该剧内容构建上的一些问题:前期研究花费了两年半,但彼得·摩根自始至终没有与王室取得任何联络,以了解王室成员的真实想法,“毕竟这不是一部普通的肥皂剧”。

今年恰逢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90岁生日,不仅英国上下大兴祝寿,全世界都在回顾这位“超长待机君主”的人生历程。其实在以前很多涉及现任女王的影视剧中,制作方为了避讳,伊丽莎白二世都是以英国王室的象征短暂现身——

一位戴着礼帽、身穿蓝色礼服的白发老妇背影,并未突出表演;或是干脆切入新闻镜头以代替。近些年来,以“英国女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助海伦·米勒夺得2007年奥斯卡影后的《女王》算是其中比较出彩的一部(图2)。《女王》中的伊丽莎白二世,因戴安娜事件遭遇最严重的信任危机,就连国民都开始争议是否要“废除王室”。电影把女王的内心焦躁、脆弱的一面展示于众,收获的反而是同情和理解。此外,在美国喜剧《白头神探》和《王牌大贱谍》里,主角甚至恶搞了一把英女王——某种程度上看,也是对英国王室的不敬。倒是在《国王的演讲》里的伊丽莎白二世还只是年幼活泼的少女,算是对公众熟知女王形象的一种补充。

此前,以伊丽莎白一世为原型的古装片《伊丽莎白女王》两部曲(1998年的《伊丽莎白》和2007年的《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获得不少褒奖,凯特·布兰切特塑造的“英勇女王”形象(图3)让她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和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由此可见,随着英国王室的平民化,世人正在逐步了解这个曾经神秘的家族,“女王光环”在影视剧中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更丰满、更鲜活的女性形象。▲

猜你喜欢
英国女王二世王冠
2019年英国女王圣诞演讲的人际功能分析
一“点”之差
编外“鱼”赴
鸣炮庆生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0岁生日
“点”搬家
先做“贼”再劝贼
巧qiǎo 画huà 长chánɡ 颈jǐnɡ 鹿lù
他们拒绝做“二世”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