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超,杨 鑫
(赤峰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民族地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以赤峰学院为研究
刘云超,杨鑫
(赤峰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所采用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本身的特点的.特别是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其更有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生态文明认知情况和意识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了民族地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生态文明;生态伦理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加深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保护生态环境、探索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非常迫切的、严峻的问题[1].
要建设生态文明,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作为我国未来各阶层决策者、管理者和参与者的大学生,是传播、实践和发扬生态文明的先行者.因此,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对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12月对赤峰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了生态文明教育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大一至大四学生,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为82.2%.
《大学生生态文明状况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如性别、年级、民族等;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对生态文明的基本知识了解状况;第三部分被调查者的生态文明意识状况,包括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第四部分是被调查者的生态文明实践行为,包括生态保护行为和低碳消费行为,被访者的基本信息如表1.
表1 被访者基本信息统计表
表2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基本知识了解状况
2.1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基本知识了解状况
对于生态文明提出的时间、宗旨、以及生态文明的根据等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8.7%、89.2%、58.7%、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基本知识了解情况还是较为乐观的,但是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或者生态意识理念的状况还是不容乐观,没有听说过的,听说过但内涵不清楚的人达到了113人,占总人数的76.3%、剩下的一不人虽然常听说,但是却并不关心其内涵.
2.2.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态文明意识状况分析
表3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态文明意识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意识还是比较高的,在回答相关问题时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还是比较关注的,达到50.1%,非常排斥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事件的学生达到75%.
2.3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需求情况以及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分析
表4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需求情况以及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
通过表4调查数据显示,72%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生态坏境有待改善,且大多数同学对学校开设生态文明课程和生态文明活动持积极态度.在“如果学校开设了有关生态文明的相关课程你会选择吗?”这个问题上,74%的同学有所犹豫,造成犹豫的情况主要是时间问题.对于生态文明与节约、发展、自然的关系上,分别有95%、77%、89%的同学回答是正面的.女生正向回答高于男生.另外,少数民族学生正向回答与汉族学生持平.92%的同学均认为现在大中型城市节能减排的政府措施有意义,能够达到成效.
2.4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及建设研究
表5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及建设
通过表5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及建设方面大学生的表现都极为理性.“从自身做起,尽自己的力量,保护生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意愿表达分别达到了130、108次.认为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政府的政策支持”117次,选择“环境和人类是平等的,应该和谐共处”和“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分别为124和119次.
通过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程度以及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意识都比较高,但也存在着这样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关注度不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基本知识了解还不是很足,且随着年级的增长,生态文明关注度逐渐下降.这主要与其业余时间和学习状况有关系,高年级学生课程以专业课为主,尤其是大四学生,面临着毕业、考研、找工作等,对生态文明关注度自然有所下降.另外,女生对于生态文明的关注度、生态相关知识量均高于男同学.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男女生在对于自身出发点、对待身边自然环境的认知度和关心程度等因不同所决定的.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态文明意识还有待提高.
第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对生态文明的教育还有待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对学生提供的生态文明的教育课程相对较少,很多同学不知道生态文明的课程是什么,想选而不知道有没有该课程,且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宣传少,创意少,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1政府部门应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社会道德引领等方面起着决策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制度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对生态文明方面的立法,教育等方面的建设,通过管理、宣传教育、立法保障几方面的相互补充来促进运行机制,从而更好的规范公众行为,引导公众思想水平提升.
4.2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宣传
新闻媒体是进行生态文明、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宣传途径,因此,要培养各阶层的受教育者的生态文明及道德意识,就要加强其社会教育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公交车宣传窗口及互联网等宣传媒介,及时有效的向公众宣传绿色消费、出行等生活理念,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营造一个大的、热爱生态文明的社会环境.
4.3重视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各高校首先要在掌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及德育教育方面的模式,根据自身现有条件来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报告会、演讲比赛、校园生态文明艺术节、校园生态文化节、生态文明班会、书画展、讲座等.建立优良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园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校园的重点,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升生态意识境界,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提高生态文明素质.
〔1〕黄丽燕,戴彩虹,王国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前沿,2015,5(5):123-125.
〔2〕程爱民.试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科协论坛,2008(9).
G641
A
1673-260X(2016)10-0225-03
2016-06-19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NGJGH201407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