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顺范全欢刘娟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云南——东南亚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机制研究
朱耀顺1范全欢2刘娟3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进程当中,各个国家及地区的高等教育在跨民族、跨国界、跨文化等方面实现多元化的合作及交流。当前我国云南和东南亚地区已经从政治及经济层面不断扩展到了教育层面上,云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和东南亚各国从古至今就有着良好的交往,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实现其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本文首先对云南省在高等教育领域与东南亚地区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影响合作供给中所存在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及分析,最后制定出了针对教育程度不同的国家进行了差异化合作机制的建立。
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云南省;东南亚
云南省近些年来经济区保持着稳定长效的发展势头,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地区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不管是从学科结构上来看,还是从学历培养体系上来看都已经较为完整,另外再加上当前我国和东南亚各国良好的建交关系,使得教育服务贸易有了稳定发展的环境,故当前云南省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进行高等教育输出的能力。
当前云南省高等教育已经参与到了全球化的教育服务竞争当中,在对外教育合作当中云南省积极的贯彻和响应国家的号召,充分的发挥出了云南省的区位优势,做到了教育合作中范围的扩大及深度、广度的加深。
(一)云南省招收留学生情况。近些年来云南省积极的发挥出了交换留学生的导向作用,积极的去吸引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来滇留学。根据云南日报当中的《在滇留学生数量超过3万人》的报告显示,尤其是近些年来云南省在老挝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都设立了教育合作处,这些合作处在推广云南教育、招收留学生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作用。另外云南省还加大了针对留学生的奖学金发放力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吸引了留学生,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近几年的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提供了原动力。云南省在对东南亚国家人才的培养方面,除了以汉语学习为主 ,还相应重点建设了职业学校等专业性的学习基地。
(二)云南省派出留学及访问的学者情况调研。云南省和东南亚国家进行高等教育合作方式是多元化的,云南省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一般是通过国家公派、地方公派或者是西部项目留学的;另外云南省一部分高校通过3+1模式派驻大学生去东南亚地区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云南省还积极的发展留学中介,这对于向外输送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一)教师供给因素。在学校当中教师是承担教育的主要群体,在教育资源当中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在教师供给因素当中包括量和质两个部分,故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和状况对高等教育的教师供给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整体来看,云南省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在数量上逐年增加。从教师的质来看,在专任教师当中本科、专科学历高等教育教师占比在逐渐的降低,硕士及博士生教师的占比在增加。
(二)教育资源供给因素。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云南省高等教育培养机构从2009年的63所已经增加到了当前的69所,云南省高等教育培养机构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教育结构也在不断的进行优化。另外从教育资源供给的微观层面来看,高等教育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教学科研设备等数量和质量也在同步的提高。
(三)国际化课程及人才培养工作供给因素。从当前云南省国际化课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来看。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单一,各个高校所理解的国际化还处于一般层面上的课程国际化,误认为在某些科目或者是课程上冠以“国际”就属于国际化课程,对课程实施内容、课程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未真正的做到国家化。
另外在国家化人才培养方面工作的进展还是较为缓慢的,来云南各个高校求学的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学习的目的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以学习汉语为主的,故在各个高校当中出现了对外汉语的重复性设置,这就使得云南省留学生在很大程度受到了制约,特别是在高层次领域留学生的发展所受到的制约是最大的。所以对于云南省来说,要想实现云南—东南亚高等教育机制的构建就需要加强优势学科的建设工作,将办学不断的推向国际化水平。
合作机构的建设方面首先就是需要建立其合作行动的框架,将文化领域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机制合二为一,对东南亚各个成员国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及有关的利益做到均衡及协调,然后针对在合作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磋商,制定出合作的方案及规划,建立起课程、学分和学位的互认体系。
(一)云南—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模式探索。本研究借鉴了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成功经验,然后与当前的云南省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拟构想出了下面的多元化合作模式,笔者在下面主要围绕着合作主体数量、层次和组织形式进行简略分析:
从合作主体数量来看,可以将合作的模式分为多边和双边的两种类型,其中双边类型指的就是云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之间进行的高等教育合作,指的是将整个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来和云南省进行高等教育的合作。多边模式指的是每个东南亚国家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和云南省之间建立起单独的合作模式。但是要采用双边的合作模式实际上是需要以东南亚各个国家为一个整体为前提的,那么就会增大合作的难度,所以笔者可以建立起多边的合作模式,这样就能够在对各个合作主体教育主权尊重的前提下,做到分歧的有效避免、实现求同存异,然后在高等教育的相应领域展开合作。
从合作的层次来看,笔者认为对于云南省来说较为合适的就是学科专业层面的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由合作主体将优势的高等教育资源引入进来,然后对课程进行优化设置,实现学分互认,从而提高合作的水平。
从合作主体组织形式上来看,云南省可建立实体模式,是因其稳定性、可操作性、可行性更强。
(二)云南—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机制。所谓合作机制指的就是高等教育在国际间进行合作的时候参与到其中的国家相互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及运作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高等教育合作运作的规范性,笔者认为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合作机制的建立,并不是说所有的高校都采用一种合作机制。
1.定期进行会晤合作机制的建立:定期会晤指的就是依照约定好的时间会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持续性,只有项目持续下去才能够看到合作的效果和教育合作所带来的影响。
2.协调实施的合作机制的建立:由于东南亚各个国家之间体制、语言和政策上的不同,协调实施合作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有效的消除合作方之间在政策、法律等方面障碍的有效措施,其规划引导、监督等功能的实施也保证了高等教育的有效合作。
3.质量保障合作机制的建立:从发达国家所建立的教育合作机制来看,对于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视的,而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不管是从输出还是从输入的角度上来看,课程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都是确保云南省与东南亚地区建立管道等教育合作项目的关键。
4.奖惩激励合作机制的建立: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绩效考核、合作目标管理、监督检查等对合作主体之间的责任意识进行加强,从而有效的激发主体在合作过程的参与积极性。首先是为激励合作机制提供优先的支持,在时间上、经费上、设施保障等方面做到倾斜,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在相应的政策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依据当前云南省国际教育合作机构的教学情况及科研人员情况,依据适当的标准及比例在工资待遇、人员奖励等方面进行激励保障。
5.成果共享合作机制的建立:这种机制指的就是作为高等教育合作的各方有着共同进行追求的结果,有这共同的利益关系,那么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实现利益成果的共享,也就是实现教育成果的共享,而要想达到该目标就需要建立起共享的机制,以公开透明化的信息交流平台作为平台,在该机制运行的过程当中以互惠作为根本原则,实现各方资源互补、教育优势互补。
本研究从云南省在高等教育领域与东南亚地区合作的现状分析出发,然后对影响云南省和东南亚地区高等教育进行合作的三种供给因素进行分析,从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云南省实现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的建立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而笔者所建立的合作机制则是从这出发,做到了各大因素的综合性考量,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高校都应该使用相同的合作机制,而是需要依据自己的需求去利用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发挥出高等教育合作的最大效用,促进云南省与东南亚地区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共享,科技交流和共享。
[1]张淑芳.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及评价体系[J]. 现代经济信息,2014(4):381-382.
[2]廖志红.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表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23,137.
[3]宋硕,徐琳,申涤尘.基于留学生教育的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策略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 ( 4) : 11.
[4]宋兰香.扩大农业院校留学生规模策略研究 [J].吉林农业,2011 (4) : 336.
G648.9
A
1671-864X(2016)10-0179-02
本文为云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中青年项目“云南-东南亚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SK10)的阶段性成果。
朱耀顺(1971-),男,云南会泽人,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副教授,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关系与国际合作;刘娟,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教师:范全欢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