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璇
(武昌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试论如何进行高校学生党员心理导向工作
黄璇
(武昌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在培育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党员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将学生党员的培育途径和心理导向有机结合,才能开拓出培育优秀学生党员的一片沃土,才能为我们的党组织输送更多全面优秀的人才。
高校;学生党员;心理导向
按照常态党员管理模式,大学生党员主要受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属于单线性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严密紧凑,有服从性强,思想统一等特点。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是精神传达不能完全到位,二是政策实施无法落地。这样的组织机构形式需要引入大学生党员的导师管理制度进而完善。
建立大学生党员导师管理制度, 是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础上,选拔高校各级党组织中的优秀教师共产党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一对一管理。它旨在从大学生党员的行为规范由支部和导师管理出发,逐渐形成一套自觉、自律、自我管理和约束的习惯体系。 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考核评议在党组织管理中的正向作用 , 特别是“实行《 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抽检制度》、《评议制度》 ( 包括导师评议、同学评议、支部评议 )、《学生党员评优制度》和《学生党员日常考核制度》等 , 对学生党员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 并根据评议结果作为 预备党能否按期转正的重要依据 ,并根据评议情况对学生党员进行奖优罚劣”①。
大学生党员的培育工作可以从组织结构、思想观念、日常生活等方面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和培养。然而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近年来,大学生党员中听信邪教组织的蛊惑歪理,深陷传销组织的特殊案例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除了对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教育不到位之外,更多的是忽视了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导向和心理素质培养。
第一,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一个共产党员首先要做一个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因此,大学生的培育过程中要增加正确心理导向的必修课程。有规律的心理测评能够适时了解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动向,有助于我们做好数据分析,研究好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甚至是治疗。我们更要依托各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宝贵资源,从大学生党员群体开始,分门别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争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大学生党员培育工作和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挂钩,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心理咨询工作在各高校得到普及开展,打开心理咨询工作难开展,难深入的局面。
第二,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党员的不良心理特征来进行教育和纠正。大学生党员的不良心理特征主要是来自于:“入党动机的功利心理和从众心理”;“角色冲突和心理压力”;“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不强”;“对共产主义理想感到渺茫,缺乏对党的心理认同等四个方面”。
教育和纠正以上不良的心理特征,除了上述“建立大学生党员的心理档案,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心理调适”之外,还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党员先进性意识的培养。”②
第三,我们要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思路出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工作体系。
1.学生党员定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要明确,主要增强“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和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行为训练要突出团结协作重点,“全面提升学生党员沟通交流的技巧、团结协助的能力和集体凝聚力,增强责任感和集体意识。”③
2.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体系。目前各高校的青年志愿者组织面向全校大学生进行招募,其组织特征具有自发性和志愿性。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工作日趋成熟,为高校志愿者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有不少学生党员也参与其中,发挥着先进性作用。然而学生党员在志愿者组织中的参与者角色,并不能直接把握志愿者组织的健康发展方向。
3.大学生自律组织建设。目前在各民办高校都成立了类似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的组织,成员均由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组成。在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中属于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一项有效途径。它的主要工作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入党积极分子日常管理及推荐,学生党员为普通学生提供服务等相关活动。
然而大学生自律组织的建设也有待完善。如大学生自律委员会与学生支部的平行建设,不利于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实施。很多入党积极分子在经历了一到两年的自律委员会工作培养后,发展成为了学生党员,就进入到各学生支部管理中。他们很容易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不再愿意在自律委员会工作,甚至有些入党积极分子将其视为加入党组织的一块“跳板”。
因此,大学生自律组织的建设需要归口到学生支部的建设中,学生支部可以直接领导自律组织的工作,为组织发展作储备。如果学生支部不具备领导自律组织条件的,也要加强与自律组织的联系,统一评价评议标准,共同为组织发展提供依据。
民办高校的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育三阶段,生活培育二维度,组织管理双模式等途径对其进行系统培养。遵循心理学客观规律,建立大学生党员心理档案,完善大学生党员的人格和处事能力,多开展社会实践及服务活动,锻炼大学生党员的心理素质,强化大学生党员的“集体意识”,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凝聚力和自身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合格加特长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我党和国家输送新鲜血液和优秀人才。
注释:
①陈善晓,黄黎.高等学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党员导师制新模式[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②季凌燕.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心理素质教育[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04)
③李录平.浅谈提升学生党员心理素质,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J].法制与社会. 2012(05)
G64
A
1671-864X(2016)10-0170-01
黄璇,女,湖北宜昌人,思想政治教育学硕士,武昌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