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对匈奴的政策与汉匈民族关系

2016-11-10 12:38孙娜贾纪稳
人间 2016年29期
关键词:西汉中华书局匈奴

孙娜,贾纪稳

(1.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2.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西汉对匈奴的政策与汉匈民族关系

孙娜1,贾纪稳2

(1.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2.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一个相当强悍的游牧民族,在西汉时期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密切。本文试从政治学尤其是民族政治学角度来解释、分析西汉的对匈政策、政策本质及对匈政策和汉匈关系间的联系。

西汉;匈奴;政策;关系

在中国民族史中,匈奴一直以骁勇强悍、逐水草而居的形象生活于中原政权的北部,侵扰威胁其边境的安宁稳定,其中以西汉时期为最。这一时期,匈奴与汉王廷交往尤其频密,随着二者实力的此消彼长,西汉统治者对匈奴民族采取的政策不断转换,且汉匈民族关系也复杂多变。

一、西汉对匈奴的政策

西汉初年,由于经过秦末爆发的农民大起义和持续近四年的楚汉争霸,当时的中原封建社会经济凋敝、国家穷困、政局动荡、百姓疾苦,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正如《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所描述的情景:“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①而同时期的北方匈奴国家则在冒顿单于的统领下处于势力发展壮大的鼎盛时期,“大破灭东胡王”②,“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③,能拉弓射箭的士兵有三十余万。所以,在二者相互交往中,匈奴因自身在汉匈关系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优势地位就不断侵扰、进攻汉地,这迫使高祖不得不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委曲求全,采取刘敬的和亲之计与匈奴交好。也是从这时起,和亲成为此后经惠帝、吕后直至文、景两帝六七十年间西汉王朝的一大国策。实际上,和亲政策是一种民族和解政策,是汉廷在经历与匈奴的激烈战争并身处劣势的条件下,为缓和与匈关系、减少冲突而使用的一种手段。

经过汉初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和前几朝统治者的励精图治,至汉武帝时,西汉王朝的国情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国力不断充实,如《史记》所载的“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④。因此,西汉已有足够的实力与匈奴相匹敌。为避免匈奴奴隶主的不时侵扰,汉廷当机立断采取积极的战争政策以代替消极的和亲政策,经过河南、河西、漠北等多次对战,最终削弱了敌方势力,达到“幕南无王庭”⑤的效果。虽然对匈作战是一种暴力政策,避免不了流血牺牲,但汉政权此作为却是为了民族、国家的命运,人民生产生活的稳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进步意义。

终武帝之后,经此前连年对匈用兵已导致汉王朝国力衰退,而匈奴因遭汉军重创也元气大伤,对汉威胁大大降低,再加上匈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自顾不暇,故汉统治者在对匈政策上又再度调整,转战争手段为绥抚政策,以便缓和汉匈关系,促进和平友好。其中绥抚政策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终使南匈奴附汉,于汉朝边塞附近设立属国,安置匈奴降众,使匈奴隶属汉朝的君臣名分最终确立。其实,属国的设立与今天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相类似,都是实行自治,自己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有利于促进民族间和睦,但细究起来二者又有所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赋予少数民族充分民主平等的政治权利,而属国则地位低下,是汉政府为方便对匈奴进行管理而实施的。

纵观整个西汉的对匈政策,这里要提及一点,西汉统治者在其政策制定中还辅助性地渗透着一种民族自然同化政策,即指汉廷在与匈奴深入交往中,采取一定的方式、手段,促使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匈奴一族不断潜移默化地吸收汉民族比较先进的文化,从而使其逐渐改变甚至完全丧失自己民族某些特性的政策。对此,汉匈和亲可谓是最显而易见的例子。西汉统治者在将宗室公主嫁于匈奴

单于为阏氏时,总会不同程度地将中原内地的物质文化产品传入其地,而匈奴人因喜爱中原元素在无意识的吸收中会或多或少改变自己的生活习俗等,这样西汉就可能达到同化对方的目的。而且中行说对匈奴所言也证明了这一点,他曾道:“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⑥。但也不得不说,自然同化政策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奏效的,它要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二、对匈政策的本质

西汉的对匈政策围绕着汉匈关系展开,是处理双方民族关系的方式、手段和办法,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复杂多变,常常显得错综复杂又难以把握。但不管怎样,它追根溯源都离不开民族利益,即其本质是利益政策,是汉王朝为争取自身的民族利益而采取的各种手段。

利益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因,所以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就明显体现着人们的利益诉求。在利益活动中,政策作为利益实现的枢纽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与匈奴民族相交往时,作为利益共同体的汉民族为争取、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不可避免要诉诸于政权、政策。尤其是在感觉到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或剥夺,产生利益冲突时,更是如此,甚至是采取较为极端或暴力的政治手段。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是比较激烈和残酷的,械斗、战争都是不同民族之间利益冲突经常采取的方式。”⑦因此,当匈奴不断南下且频密的骚扰汉廷北境时,中央政府为了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及人民安定才采取正义性的防御战争,力排匈奴。由上可见,西汉王朝在对匈政策上无论是采取和亲、战争政策还是绥抚策略,都是民族利益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对匈政策与汉匈关系的互动

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政策与汉匈之间的民族关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汉廷的对匈政策是针对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状况及其交往中所产生的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另一方面,对匈政策的实施调整着既存的汉匈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其后汉匈关系的走向,对这两个相邻的政权国家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西汉统治者的对匈政策与汉匈关系之间既是一种互动关系,也是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关系。

首先,汉匈之间的民族关系状况制约着汉廷的对匈政策,同时也是其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和依据。西汉政权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根本是为了争取和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和长治久安,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所以汉廷只有从汉匈关系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合理的民族政策,才能保证其政策实施效果的有效展现。以高祖时期为例,面对匈奴的进攻,起初刘邦为抵御强敌是“自将兵往击之”的⑧,但很快就中了匈奴的诱敌之计,汉兵内外接应被切断,自己也受困于白登山七日。显然,汉统治者在这种匈奴处于积极主动的关系状态下贸然进行军事行动是不可取的。不过其后高祖认清形势,看到自身在汉匈关系中处于劣势,便使“使间厚遗阏氏”⑨,乃得脱困,其后又接受刘敬的建议,与匈奴缔结和亲之约,终使此后双方之间冲突、矛盾得以减少,汉匈关系得到缓和。

可见,西汉政府只有重视汉匈民族关系,认真理智的对汉匈关系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对匈政策,以保国内社会、政治之稳定;相反地,如果汉廷不注重现实的汉匈关系状况,反倒是盲目制定对匈政策,那么西汉政权统治可能只会陷入危难与困境。

其次,汉匈之间的民族关系反过来又被汉廷的对匈政策所影响。西汉制定出对匈政策后要付诸于现实,为既存的汉匈状况所服务,因此,只有它制定地确切合理,才能被用来解决汉匈交往中出现的民族问题,处理复杂的汉匈关系。例如,汉武帝即位不久后因实力不断增强,能与北方匈奴相抗衡,故对匈政策由消极的和亲办法转为积极的战争手段,相应的汉匈关系也由相对缓和变得趋于紧张。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此时的对匈作战是积极防御性的,是抗击侵犯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可到了武帝后期,匈奴受到汉军极大地军事打击,实力已大不如前,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汉武帝在确保边境安宁的前提下是不易深入穷追猛打的,但他继续执行对匈作战计划,结果不但没能解决匈奴问题,减轻汉匈矛盾,反而造成双方太多无谓的牺牲和死亡,使汉匈关系更加紧张。由此可见,制定对匈政策要实事求是,妥善有效且具长远眼光,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导致民族问题和关系恶化。

四、结语

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在当时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边疆、维持汉匈友好关系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世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借鉴之法。例如,汉代开创的和亲政策就一直为其后的封建社会所沿用。同时,对匈政策和汉匈关系的互动也值得当代中国在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时深入思考,以便更加适度和准确地把握二者尺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

注释:

①班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1127.

②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889.

③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890.

④司马迁.史记·平准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1420.

⑤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911.

⑥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899.

⑦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29.

⑧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894.

⑨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894.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周平.民族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林幹.匈奴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6]杨建新.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贾纪稳(1996-),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学历大学本科,烟台大学,汉语言文学。

K24

A

1671-864X(2016)10-0055-02

孙娜(1991-),女,汉,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研究生,烟台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

猜你喜欢
西汉中华书局匈奴
两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诉求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昭君出塞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匈奴王的珍宝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义退匈奴兵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