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林
中国动画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曾出现过两个辉煌期。进入新世纪以来,近16年的探索,数量骤增,高票房动画大片接连出现,只要突破“讲故事”的瓶颈,在未来十年必定能迎来国产动画第三个辉煌期。
进入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也出过一些能把故事讲好的口碑之作,如麦兜系列、《藏獒多吉》《风云决》等,但这样的佳品寥若晨星,屈指可数。大多数中国动画电影或内容远离现实生活,不接地气,或人设和叙事破绽百出,故事断线,事理逻辑不合常理,情感逻辑不合常情,或情节对白等充满恶趣而非童趣,在恶搞戏仿方面挖空心思,在幽默谐趣方面缺乏智慧,或诸病兼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由于剧本做得不严谨不扎实者甚多,从1999年的《宝莲灯》到2005年的《魔比斯环》,再到2010年的《梦回金沙城》,直至2015年的《大圣归来》和2016年的《大鱼海棠》等,画面和声音唯美奢华,形式大于内容的“跛足巨人”式作品层出不穷,成为常态。中国动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我以为不妨先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事:请小说家和成熟剧作家加盟动画编剧队伍;从文学“母体”中汲取营养;从当下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中提炼主题和发掘内容;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找寻场景和创意灵感。
中国动画电影讲故事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动画电影数量飙升,每年上映30-50部,也出现一些高票房电影,如《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捉妖记》等。但就讲故事的水平而言,却是饱受诟病,最为典型的作品,当属《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熊出没》系列、《洛克王国》系列和《赛尔号》系列,其票房的成功大多归之于产业链的运作。中国动画电影在讲好故事方面的探索似乎走入了一块魔沼地,虽然在责难和压力中奋力前行,多方努力,但总是举步维艰,难以破解困境。
一是传统的“国片”风格探索,即做强做精做细具有民族风格的历史传奇和神话传说题材,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之迷魅,影响较大的有《风云决》《圣龙奇兵大冒险》《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大鱼海棠》等,尽管票房各自都有不俗的表现,但作品本身有缺憾,未能成为里程碑式的完美巨作;二是依照国际主流商业动画电影的标准,努力向美国类型片学习,创作老少咸宜的巨无霸“全龄动漫”,几乎可以比肩好莱坞动画的《昆塔》《神秘世界历险记》《青蛙王国》《藏羚王之雪域精灵》《海鲜总动员》《重返大海》等尽管可圈可点,但在国内的反响比之好莱坞动画还是难以望其项背;三是师法日本,创作面向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性别观众的“少女动漫”和“少年动漫”,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魁拔》系列原计划是五部曲,但做了三部后因票房不能达到预期被迫终止;四是欧化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王子与108煞》《一万年以后》亦是毁多誉少;五是中美混搭风格的作品,如《魔比斯环》《大圣归来》《捉妖记》,尽管成为现象级巨作,但人设和叙事亦是纰漏甚多;其他东施效颦的作品更是不可胜数,如《我是大熊猫之熊猫大侠》是山寨版的《功夫熊猫》,《咕噜咕噜美人鱼》模仿《悬崖上的金鱼姬》等,貌似故事新编,实则邯郸学步,不值一哂。中国动画电影在讲故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恶趣成瘾,戏仿和无厘头当道。很多作品以低俗、恶搞为能,充满“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式的恶趣,缺乏正能量,缺乏向上的、阳光的、让人感动和震撼的力量。进入新千年的16年以来,数以百计的作品,像《兔侠传奇》《小门神》《猪猪侠之囧囧危机》《藏獒多吉》一样,或者把不同时代不同空间的人物“穿越”在一起,让其误会闹笑话,或者让呆傻丑怪角色扮可爱卖萌发神经,或者以出位的言行和打扮装酷……最为典型当属真人动画电影《捉妖记》,把大量的中国元素如道士、法术、武术、麻将、中式大餐等,和西化元素如西方歌舞、卖萌宝宝等夹杂搅拌在一起乱炖,以丑为能,以无厘头搞笑为高,加之情节漏洞百出,使得本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艺术水准低,但票房奇高的“悖谬标本”。
其二,剧情和人设缺陷严重。剧情逻辑牵强,结构软瘫已成国产电影难以根治的“骨癌”。以口碑之作《大圣归来》为例,影片以高潮开始,中间相当长的段落都很平缓,起伏转折不大,结尾来了段过于冗长的正邪大战。由于目不暇接的打斗场景过多,舒缓抒情的文戏相对太少,也使得影片张弛失度,而且后期的剧情转折突兀,缺乏必要的铺垫,也让人难解。而人设与剧情违和也是很多作品的硬伤,以中法合拍片《王子与108煞》为例,影片的创意来自《水浒传》,为了不落窠臼,颠覆了《水浒传》“替天行道”反压迫的主题,创新性地讲述了一个非常“哈姆雷特化”的落魄王子与“英雄联盟”携手复国的传奇故事,尽管人设中国风浓郁,但因人物举止过于“西方化”,性格和行为特别的违和突兀。
其三,形式大于内容。好的动画电影讲求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但是近年来的中国动画却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视听语言方面唯美奢华,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却空洞单薄。以“鬼才之作”《一万年以后》为例,影片被称为中国“首部18禁大片”,说唱部落、植物部落、蛮巴族、乌族、精灵族、兽族、多普族……匪夷所思的各种族群与神魔,阴冷残虐的地狱,庞大扭曲的末日景象,暗黑暴力无处不在……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指环王》《异形》《水世界》等好莱坞式各种类型电影元素杂糅和拼接,该片中西结合、刻意模仿的混搭风格,使得层出不穷的画面设计远远超出了剧情发展的需要,导致形式大于内容,让观众的观影过程疲惫不堪。
中国动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动画电影佳作频出的80年代,既是创作者和理论家琴瑟相得的合作期,也是中国文学和中国电影的蜜月期。如《天书奇谭》改编自《平妖传》,《大闹天宫》和《金猴降妖》改编自《西游记》,《哪吒闹海》改编自《封神演义》,编剧们无不是推陈出新,或再铸经典,或化腐朽为神奇,留下了传世之作。但是,今天我们发现太多的改编大都是毁原作,毁三观,“化经典为平庸”的作品。就是新千年以来的“原创作品”,在编剧方面不及格者俯拾皆是。作为泱泱文学大国,我们不但古典名著浩如烟海,而且当代佳作也是灿若繁星,但是动画剧作少有佳品,岂非咄咄怪事?原因何在?如何破局?
首先,请小说家和成熟的电影编剧加盟动画编剧队伍。当下中国整个电影业充满着浮躁之风、虚假之风、自高自满之风,这些不良风气直接影响到了编剧队伍,那就是以为编剧门槛低,人人可得而为之。很多时候不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许多文学素养不够、对动画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编剧功底不够扎实的人在做商业大片的编剧,他们好大喜功、投机取巧、东拼西凑地讨好观众。还有很多编剧是导演兼的,因为是学美术出身,尽管导演有水准,绘画有造诣,但是编故事水平实在有限,而本人又没有自知之明,导致电影叙事方面漏洞百出。中国动画业不是巨匠大师在写剧本,而是一些屈服于市场和资本、本身潜藏的艺术能量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释放口的生手在做剧本。加之商业动画创作中出资方和一些领导的“卓见”本身就极不专业,但又不得不屈从,这给剧本创作造成很大的困扰。优秀剧本的创作永远都是一个人的两军对垒,一个人的江湖恩怨,一个人的生死情浓,一个人的说学逗唱……而现在的大片剧本常常是“群策群力”的“集体创作”,当众人的高论求得平均数或者公约数之后,本身功底不过硬,底气不足的新手编剧又“博采众短”,“从不善如流”,由此“众人拾柴火焰低”的次品剧本就出世了。
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如何解决?我以为可以请童话作家介入到动画创作中来,请奇幻小说作家、武侠小说家和历史小说家充实到动画编剧队伍中来,也可以请成熟的电影编剧加盟,请他们华丽转身,精研动画,做专职动画编剧。此外,国产动画在创意和剧本阶段,邀请与其相关的作家、理论家和成熟的编剧共商良策也是极为要紧的。动画业本身也需要建立一套编剧养成体系,进行编剧培训,使生手新人成熟起来;成立一定数量的剧本经纪公司,进行剧本征集,剧本交易等。特别重要的,是真正清醒地认识到剧本的重要性,把应得的报酬和荣誉给予编剧。
其次,从文学“母体”中汲取营养。文学性是电影的灵魂,就动画电影的素材、主题、人设、叙事、场景、文化等诸多构成要素的来源而言,文学永远是动画艺术的“母体”,好的动画电影作品需要强大的文学库作为支撑。中国文学资源极为丰富,是影视动画取之不竭的源泉。上古有远古歌谣与神话传说《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穆天子传》中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黄帝擒蚩尤一类的故事;春秋战国时代有诸子散文,以及《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传文学;汉代有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有志异小说《搜神记》《神异经》《十洲记》《列异传》等;唐代有唐传奇、讲唱文学变文;宋代有话本小说;元代有杂剧、南戏;明代有长篇小说如“四大奇书”,短片小说如“三言两拍”等;清代有文言小说如《聊斋志异》、笔记小说如《阅微草堂笔记》、长篇小说如《儒林外史》《镜花缘》《醒世姻缘传》《红楼梦》等、戏曲有《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现代有文学巨匠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和话剧,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以张恨水为代表的言情小说等;当代有奇幻小说如《山海经密码》《盗墓笔记》等,科幻小说如《三体》《北京折叠》等,历史小说如《鬼谷子的局》《大秦帝国》系列、二月河的“帝王系列”等,还有儿童文学作家如郑渊洁、曹文轩的作品等。只要中国动画电影摆脱“面向儿童”这种奇葩观念的桎梏,完全可以放手从这些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文学富矿中获取资源和灵感,缔造一个比肩日美的动画帝国。
除此之外,放眼世界,日本和美国动画电影的取材都没有局限在本国本族,而是大量改编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和经典名著。因此,中国动画电影在取材方面也不可“言必称中华”。但凡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各民族的文学经典和名著以及戏剧戏曲、历史传说等都可为我所用。
第三,从当下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中提炼主题和发掘内容。中国动画要讲好中国故事,还应该有当下意识,要关注现实问题。中国动画电影现在盛行的俗套就是,讲励志,讲亲情,讲友谊,讲爱情,讲团结就是力量,讲超人拯救世界,讲正义战胜邪恶……这些故事虽然有普世价值,也会间接关涉现实,但却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套路化和简单化了。好莱坞的动画电影有一大堆这样的故事,从《白雪公主》《小美人鱼》《阿拉丁》到《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功夫熊猫》《汽车总动员》《冰河世纪》《神偷奶爸》等几乎一脉相承。好莱坞之所以能以这些主题浅显的巨无霸电影称雄世界,主要是在讲故事方面把起承转合做得天衣无缝,把一个虚假的故事讲得让观众能身临其境,能感同身受。但无论如何,这些爆米花电影能给予观众的只是虚幻的梦游和片刻的欢娱,不能引起长久而有深度的思索与共鸣。尽管好莱坞的故事内容一直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变化,从早期如《白雪公主》式的公主和王子的贵族之爱,演化为如《小鼠大厨》一类美国梦模式的励志故事,以至近年来《动物大学》《疯狂动物城》式的直接反映年轻人的学校和职场生活,尽管好莱坞动画也在求新求变,努力“接地气”,但总是浮光掠影式的,心灵鸡汤式的,极少严肃而又深度地触及社会问题。
日本动画如宫崎骏的作品,尽管也在虚构一个远离现实的故事,但是其内核永远是和现实密切相关的,如《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讲职场艰辛,《风之谷》《幽灵公主》讲环保困局,《天空之城》《红猪》《起风了》讲战争之殇。国产动画电影这些年来最接地气当属“麦兜系列”,影片讲述香港社会几十年的变迁史,以草根和民间身份幽默点评岛国的逸闻趣事和凡人苦恼,截然不同于内地的所有远离现实生活的动画。内地也零星出现过职场动画,如2013年的《终极大冒险》和2015年的《摇滚藏獒》,但还是表现生活的深度和力度不够。
中国当下社会有无数正能量的故事在温暖人心,也有诸多令人焦虑的问题,如道德危机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明星崇拜问题,刚入职场者的生存压力问题,养老问题,房价泡沫问题,污染问题,食品卫生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等,各种问题都是牵动人心的。观众希望在动画中看到神奇,看到超现实,但是也希望看到现实,看到自己的境遇,希望能得到一个预设性的哪怕是虚幻性的解决方式,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重拾前行的信心。动画电影除了娱乐之外,也要有些社会担当,动画编剧不要闭门造车,向壁虚构,而要走出书斋去采风,师法宫崎骏,大胆在作品中融入当下生活,在虚构故事中植入现实内容,这可以作为国产动画电影一个努力方向。
第四,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找寻场景和创意灵感。场景是作品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传播国家形象,特别是文化传统及民俗生活有着特殊的作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集萃和见证,大都天然地具有奇观性特点。商业大片以此作为场景,通过航拍、后期特效、3D技术等对地貌和遗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神秘的更神秘,壮美的更壮美,奇特的更奇特……如武侠片《英雄》中的“九寨沟”,《阿凡达》中的“张家界”,《古今大战秦俑情》《木乃伊》及《盗墓笔记》中的“兵马俑”等,视觉效果令人震撼。就动画电影而言,历史片、奇幻片和武侠片这些虚构题材的商业类型大片都可以效法真人电影,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大鱼海棠》,以福建土楼——这一极富“异域”美感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主场景,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此外,文化和自然遗产本身所有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也是动画电影的素材和创意的灵感来源。截至2016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就有51项。这样丰富的场景和故事资源,如果善加利用,将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动画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曾出现过两个辉煌期,此后一直处于低潮期。在经过新世纪以来16年的探索,近年来数量骤增,高票房动画大片接连出现,这为下一步做强动画工业无疑奠定了基础和树立了信心。只要能妥善解决好讲故事方面的瓶颈,相信在未来十年必定能迎来国产动画第三个辉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