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摘要:“供给侧政策”是当前中国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应运而生的一项经济发展政策。这一政策指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不足,并指明了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区域经济要想更加长远、健康的谋求发展,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正确引导经济发展。本文旨在对供给侧政策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对策做出探究。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供区域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机遇;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2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但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准确认识这个新趋势,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新表现,为了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初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是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竞争能力,发展经济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一、区域经济发展推行“供给侧改革”的机遇
(一)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经济结构不平衡,技术含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加快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由高污染、高投入的一些工业组成,科技水平较低,同时高污染、高能耗的缺点也对资源环境带来了很多破坏。而“供给侧政策”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高效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方式,这将使得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向着质量更高、污染更小、水平更高的方向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供给侧政策的提出,有利于各区域经济立足自身发展现状,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二)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以要素和投资为主要驱动,这一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逐渐失去活力和竞争力,逐渐显示出其劣势。目前,中国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日渐疲软,因此,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驱动作用。供给侧政策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区域经济要想得到更为长远、健康的发展,就要重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以创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机制完善的开放型创新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新旧动力转换,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配置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良好的资源配置,不仅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当前我国各区域经济存在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资本、劳动力、技术、政策等一系列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因此,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各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是十分重要的。供给侧政策中强调了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经济发展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应促进资源配置,这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同时也是一项挑战。
(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问题。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牺牲环境谋求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供给侧政策的推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机遇。因此,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经济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供给侧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密切关系,生态文明的本质是绿色发展,而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减少单位资源消耗或单位污染排放的产出率,因此,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建设中,应当尽力采用较低能源和资源消耗的生产技术,引进一系列高科技用于生产,在实现绿色生产目标的同时,降低资源能源的浪费,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区域经济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快“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定位,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
在推行“供给侧政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要想得到大发展,必须对自身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的认识和定位,正确认识这一政策下的机遇和挑战,促进自身经济的更好发展。区域自身的定位要从教育、文化、人文、市场以及形象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将自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发展本区域的特色产业,形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象征力的特色产业,使得自身优势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全面提升本区域的竞争力,带动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二)发挥政府作用,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要通过产业重组等手段化解产能过剩;通过降低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科技、教育和扶贫支出。因此,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发挥其作用,积极配合中央的指示,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根据区域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方针政策来指导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只有地方政府认真落实工作,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的产生,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合理发展。
(三)深化企业体制改革,推进“供给侧改革”
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实现企业体制的改革,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区域经济要想更好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发展,努力打造一批技术过硬、管理过强、活力充沛、人才充足的优秀企业,提高对企业的资金以及技术投入,努力发展高端产业,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与活力,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高端技术的应用,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技术。企业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引入一系列促进生产发展和企业管理的新技术,加强对员工的再教育及技术培养,努力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在企业发展中推进“供给侧政策”。
(四)建立完善适应“供给侧改革”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人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人才因素是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各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人才因素,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提示我们人才正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避免人才流失等现象的发生,促进经济更好发展,就必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重视人才的作用,努力维护人才,包括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劳动管理制度以及人才雇佣制度,采取一系列政策保障劳动者的确立的含义实现,不断吸引人才,重视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五)以“供给侧改革”为政策指导构筑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区域经济要想在“供给侧政策”的指导下取得长足的经济发展,必须加快转型,构筑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促进贸易的发展,并将经济要素、资源配置以及对外合作相融合。各个区域应以“供给侧政策”为指导,开展一系列更为深刻的区域合作,构建起开放、包容、均衡、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建立和完善互利互惠、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三、小结
综上所述,供给侧政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区域经济要想在这一背景下取得更好发展,就要积极改革,提出对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岷峰,吴建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对策.华北金融,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