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筱楠 徐成凯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7-0044-02
摘要:近年来,国内企业重大危机不断,从三九集团财务危机、华源集团信用危机、中航油投机事件到近两年的新华制药事件、獐子岛事件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关注。这些危机事件的爆发一方面显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企业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文章从企业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的相互作用机制出发,探讨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实施的问题与建议,以期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 互动关系 策略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广泛认同,以捍卫消费者权益、劳工利益和环境保护的三大社会公众利益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进入我国,对我国企业和社会各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界定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是企业为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的措施。社会责任是在企业目标之外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都是围绕企业所展开的行为活动,这反映了企业的双重属性。首先,企业的属性是经济组织,盈利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目的,凡是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企业都会采纳,内部控制正式基于这样一个目的所建立的一系列方法、制度的总称。其次,社会组织是企业的另一个属性,法律上规定企业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独立法人”,“法人”是在法律上人格化了的社会组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企业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组织,它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义务。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关联分析
(一)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
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改善生产管理,遵守国家法律规定,这是企业作为社会组织所履行对社会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与保证,是企业对股东、债权人、员工等直接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的维护,是企业狭义上社会责任的体现。内部控制是企业内在的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规范管理。将内部控制运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使企业结合自身实力、生产经营特点以及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状态,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决策和执行机制,规避企业社会责任的消极影响,实现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二)社会责任引导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1.社会责任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改善内部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对规范企业治理结构、明确权责分配、制定人力资源政策、丰富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履行社会责任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2.社会责任风险是企业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当,会给企业带来各种社会责任风险,如生产安全措施不当、产品质量问题、员工利益受到侵害、环境污染等,使企业处于社会舆论压力中,企业公众形象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最终影响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要针对可能遇到各方面的社会责任风险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能够严格执行,才能有效规避经营过程中的社会责任风险。
3.社会责任的履行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内部、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一方面,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传递。另一方面,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企业内部与外部进行沟通的有效途径,及时地将企业形象、供给与需求(产品、服务等)、顾客期望、政府政策等信息反馈到企业内部。
4.社会责任有助于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很多学者是从企业外部视角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行研究,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改进建议。本文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也是评价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企业有效利用外部社会责任监督,推动内部监督的效率。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保证资产安全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进而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是诚信经营,保障安全生产,保护员工合法权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其所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影响,避免可能产生的社会责任风险,维护企业利益,并最终实现企业利益的增值。这与内部控制的经营管理目标是一致的,都服从于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关联及其操作存在的误区
(一)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相关性认识有失偏颇
首先,企业错误地认为没有实施社会责任的义务,“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这些企业漠视和逃避社会责任,片面地认为企业只要“安守本本”就是达到了社会责任的底线要求。其次,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道德责任感不强。很多企业都很“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追根究底,只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或者是在政府的强迫下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最后,对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相关性认识不足,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与社会责任的有效结合涉及到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控制活动以及内部环境等,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绝不是“一刀切”的关系,不能单一的、片面的看待它们,而应该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二者的互动关系,促进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有效结合。
(二)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控制程序和标准,企业领导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再加上制度执行人员责任心不强,有章不循,最终使制度流于形式。社会责任内控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许多不规范的经营管理行为,产生了大量的虚假信息,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社会责任的内部监督执行不到位
企业选择履行社会责任的初衷是基于利益的驱使。然而,有些企业在社会公众面前做出了承诺,但是在获得了理想的效果之后,却出现无法兑现承诺的现象,如2004年的“太子奶事件”,履行社会责任仅仅被当做了一种公关的手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不是广告,不应只是为了公关“作秀”,而应自发地落实在公司治理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中,保护环境,关心员工,回馈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三者的均衡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缺乏信息沟通与反馈
社会责任的履行包含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单纯地注重社会责任的事后环节的宣传工作,缺乏有效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进而达不到社会责任的预期效果。
四、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路与对策
(一)培养管理者和员工的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意识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成败,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关键。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拥有绝对的管理权和决策权,他们的思想和认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各项决策,一旦他们认识不足,滥用职权,必然会导致内控程序失效,社会责任得不到履行。其次,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兼顾员工的权益,不仅履行了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而且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人力资源,企业关心和满足员工的权益,从短期来看,能够有效地避免人力资源风险,减少败德行为,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从长远来看,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规范是将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单项内含在其中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当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规范的、标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首先,应当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建设,使机构设置合理,职能明确,各机构之间相互协调、沟通并相互制约,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按照科学的程序办理。其次,重视“人”的行为,要符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严格遵守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员工的道德素养。最后,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企业应当重视内部审计控制和自我评估,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常规审计、定期和不定期审计。
(三)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
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履行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既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也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目前,由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所框定社会责任披露格式是国内最规范的。该文件概括了社会责任的范围,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制度建设和信息披露等内容。尽管如此,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很多制度还不完善,加快我国社会责任制度建设,防止和避免社会责任风险等问题亟待完善。
(四)制定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企业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作为一个企业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引导企业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不应是单一的,而应该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建立科学的、公正的综合评价指标。
(五)加强社会责任的内部监督
企业为了保证社会责任执行到位,还要做好内部监督工作。企业要针对社会责任的落实情况、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正。同时,内部监督为社会和政府监督提供依据,避免企业陷入到社会责任风险中去。
(六)建立企业风险控制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能够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思维方式、具体行为,促进内部环境的改善,进而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风险控制文化,将个人与企业的目标统一起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内部控制系统的效率。企业风险控制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其严格执行,还弥补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始终处于有效状态。J
参考文献:
[1]王加灿,沈小袷.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互动关系与优化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2,(3):13-15.
[2]刘芳芳.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相关性分析[J].财会通讯,2012,(4):62-63.
[3]张正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决策机制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4):69-74.
[4]张兆国,梁志钢,尹开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企业管理,2012,(2):139-146.
[5]孟祥,曹彦栋.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商业会计,2011,(6):19-20.
[6]戚鹏,尚煜.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5,(4):45-48.
作者简介:
倪筱楠,博士,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徐成凯,硕士生,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