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李玲
摘 要: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源头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基础环节,是石羊流域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祝县在石羊河流域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经过多年来的有效治理,源头区的生态环境和祁连山水源涵养资源得到了切实有效地保护,也为今后的生态环境治理探索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成效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S2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832031
1 石羊河流域源头区基本概况
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青藏、蒙古、黄土3大高原交汇地带,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地位比较特殊的生态林业大县。以乌鞘岭为界,岭南为黄河流域上中游生态区,2条外流河——大通河和庄浪河为黄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4433km2;岭北是河西商品粮基地的水源涵养林区,天祝县所出源头的石羊河水系(包括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西营河),流域面积2714km2,年径流量9.6亿m3,流域内有天祝县9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集中分布区。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海拔2040~4878m,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地形条件决定了区域内寒冷干燥、光照不足、生长期短、自然灾害频繁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0.2~1.3℃,降水量265~600mm。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植被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带谱,形成高山草甸、亚高山灌丛草甸、山地森林草原、山地草原等不同的植被类型。流域内总林业用地面积173255.9hm2,其中有林地面积43256.56hm2,疏林地1757.25hm2,灌木林地122008.81hm2,未成林造林地2906.3hm2,宜林地1442.18hm2,无立木林地1829.83hm2,苗圃地54.97hm2,区内森林覆盖率37.46%,绿化率49.43%。乔木树种主要以青海云杉纯林为主,有少量祁连圆柏、山杨、桦等天然林和人工青杨林。林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仅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如雪豹、马鹿等就有40多种,是野生动物主要的栖息地和繁育区。发源于该区的6条内陆河,为河西重镇武威及下游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流水,是河西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工农业生产的命脉,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2 石羊河源头区治理现状
多年来,天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国家和省市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坚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天祝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深入实施,天祝县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石羊河流域治理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源头治理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天祝县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源头区生态保护治理、发展节水增收设施农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加大移民搬迁力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重点,在没有项目支持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迎难而上,源头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武威市区农林场安置、南阳山片安置、天祝县内易地搬迁、城镇安置、劳务移民、教育移民等安置方式,累计完成移民9526户42385人,人工造林12793hm2,义务植树544.5万株,封山育林13340hm2,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3333hm2,通道绿化523km,林业有害生物防治47000hm2,种苗基地建设273多hm2,草原围栏340000hm2,草原补播改良98000hm2,舍饲暖棚5.23万座,养殖小区(场)达到1116个,果蔬、红提葡萄、食用菌日光温室达到853hm2,特色种植面积发展到19667hm2。严格落实控水目标,源头区9乡镇水权配置全部实现到村到户。建设节水示范点5处。建设了一批民生水利工程,解决了20.03万人(次)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改良灌溉面积7593hm2,发展高效灌溉面积1853hm2,推广渗灌、滴灌等日光温室综合节水面积9253hm2。建成植被生态修复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区2个,示范治理面积2533hm2。保持了建国以来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33.08%提高到33.9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842元增加到5050元。
启动实施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武威市天祝县生态移民试点工程,工程将石羊河流域源头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的4000人进行了易地搬迁安置,工程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16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40.00万元。工程共完成新建移民区围墙52580m,大门1912座,人饮管道28680m,安装水表和水龙头各956个,并于2015年9月完成工程建设。
3 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全球气候趋暖、生态负荷过重等因素影响,导致林区雪线上移,冰川萎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河流年径流量逐年减少,致使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日显严重。具体表现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由于大量的人为生产活动和过度利用,保护和建设难度加大,生态植被质量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减弱,林分抗逆能力降低,草场“三化”严重,森林植被蓄水保水、调节径流功能弱化,水土流失加剧;项目资金短缺,源头治理进度缓慢。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天祝县干部群众开展了一些有组织、有规模的源头治理工作。如人工造林、退耕还林、搭建日光温室、改造节水灌溉设施、退牧还草等项目,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国家投资争取难度大(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虽然积极争取上报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建设项目,但资金无法得到落实,造成项目资金短缺,导致源头治理进度缓慢;林牧矛盾突出,生态修复难度大。天祝县是一个以发展农牧业为主的自治县,随着人畜数量的巨增,乱采滥挖、超载过牧等过度利用资源,农业与林业、牧业与林业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各项生态工程建设地块落实难度加大,高寒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态建设成本高。
4 天祝县推进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的策略及建议
4.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抢抓国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大对生态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积极论证一批、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保障投入,推动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进程。
4.2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
着力保护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对祁连山自然生态稳定起决定作用的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而天祝县特殊的地理位置、结构简单的林分特点和森林资源点多面广战线长的分布特点又决定了森林资源一旦破坏,恢复和发展十分困难,甚至不可逆转,因此必须把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放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首位;重点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加速国土绿化步伐。建设一批以农田防护林网、通道绿化工程、新农村和产业园区绿化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工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确保质量高标准、树种多样化的原则,着力推进建设渠、路、林、田相配套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快国道、省道、县乡道路绿化进程,打造精品通道绿化工程,并大力建设城区和工业园区景观林及公共绿地,加快村镇绿化步伐,大力提高村镇周边绿化覆盖率,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林,实现庭院花果化,构建和谐优美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人均绿地面积。
4.3 加大生态移民力度
加快对石羊河流域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核心区和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地区的移民力度,加大“下山入川”移民搬迁力度,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居住在海拔2800m以上的祁连山区农牧民及生态保护核心区群众全部易地安置,落实移民搬迁各项扶持政策,加快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移民点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等配套设施,切实抓好环境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改善移民区人居环境,鼓励和指导移民群众坚定不移发展设施养殖业,引进优良品种,实行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效益,解决移民群众就医难、行路难、上学难、增收难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实现挪穷窝、改穷业、换穷貌、拔穷根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石羊河流域源头区农牧民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
4.4 建立源头综合治理示范区,探索有效的流域治理模式
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成型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重点在抗旱造林、封山育林、农村产业开发等领域开展实验示范,边建设边研究,认真总结和筛选有效的源头植被修复模式、草畜产业开发模式、区域经济建设模式,在源头治理中加以推广应用。
4.5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立足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藏传佛教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立足林区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采取有计划的开采,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抓好农村能源工程建设,提高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普及改灶节能技术,尽快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为营造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和谐社会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达光文,许宫堂,许开胜.石羊河源头林业生态现状及对策[J].中国林业.
[2]李爱军,阎成云.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甘肃科技.
[3]王根绪,陈国栋.近50a来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综合防治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