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显清
今年的正月十六凌晨时分,李伯走了,走得安详,享年76岁。
李伯是我一初中同学的父亲,我们曾同处一乡,属两村,只因病重期间在我所在医疗单位就治,相互间才有断断续续不到4个月的接触。李伯罹患痼疾3年有余,好在他们家道殷实,子女孝顺,竭力治疗,自己亦豁达开朗,硬是抵抗和支撑到了许久。
李伯的父亲脾气有些暴躁,但人品端正,识文断字,学问甚厚,时常钻研《周易》之类的,精通当地红白事上的一切规程,且通岐黄之术,悬壶济世,因曾担任过村医保健员,负责接种过小儿天花疫苗,故赢得了“花儿先生”(当地尊称医生为“先生”)的美誉,颇有些名气和威信。李伯继承了其父的优点,一生忠厚处世,治家有道,教子有方,被左右称道。自打年轻时起,李伯就入了党,在村委会担任过多年的村长、会计等职。改革开放后,他就在当地倒腾些儿童服装、日常用品及针头线脑等的小买卖,年长日久,积少成多,也赚了些钱。那时虽说家大人多,他们的日子却过得滋润,和美,宽裕。
李伯在桑梓的大山坳里辛劳耕作了大半辈子,直到年届近六旬之际,才和老伴儿到省城儿子处定居。置身省城后,他并不想整日赋闲在家,颐养天年。一辈子折腾惯了的他就是不服老,根本不愿无所事事,安心养老,心里老琢磨着趁自己身体和精力允许之时干点什么。通过多次实地考察,他发现自家周围虽说处繁华地段,但附近没个超市,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他萌发了开家超市的计划。当把这一想法告诉子女们时,立即取得了大伙的一致赞同和支持。老人的禀性家人清楚,一旦认准的事九头牛也难以拉回;再者,大伙认为,反正老爷子闲着也是闲着,给他点事干,反而会生活得更为充实开心,有益于健康。
就这样,李伯年近六旬时又在省城踏上了一条创业之路。经家人的张罗努力,不久一家小超市开张了,同时还安装了部公用电话。在当时,因所选地段良好,货物齐全,价格公道,手机尚未普及,再者李伯和老伴儿待人热情诚恳,忠厚实在,对一些小事上又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故自开张起,生意就一直红红火火。
李伯打理了十年超市后缘于多种原因又转让了,尔后又在南山公园经营了一年多的茶园,期间还到大通农村买了匹马,供游人骑玩照相。抑或具备天生的生意头脑和经济细胞,李伯干啥啥顺心,岂知他可是个大字不识多少的农村老人啊!当了解到李伯在步入花甲时的成功创业事迹,我钦佩之余,不禁感慨和遗憾,暗自思忖:他若在年轻时赶上当今的好时机,肯定能干出辉煌的事业。
2013年初,一贯健康的李伯突然感莫名的气喘和胸痛,起先没太在意,随便买些消炎药口服,可疗效不佳,这才不得不到青大附院住院。不久,诊断结果证实:肺癌!闻此噩耗,子女们悲痛之余更为失望的是专家认为不宜手术的结论。好似晴天霹雳!大家无奈之际,不得不暂时佯装坚强和乐观,对他隐瞒了病情。
自那以后,李伯就与医院打上了密切的交道。病情加重时就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待症状缓解改善后再出院,回家服药调养。近两年来,李伯时常多次在我院救治,因为这里离他家较近,子女们来去方便。再说,他是老病号,科室医护人员都很熟悉,自然会多给些关照。每次他来时,往往会被安排进一间单床小病房,这样不仅自己感到安静舒适,对家人也能提供不少便利。
李伯住院期间,我常抽空去看望,陪着聊聊天,解解闷。我每次去病房,他一见就显得格外开心和激动,赶紧伸出手,表示亲热和欢迎。我也趁机握住他的手,进行一番亲切的安慰和问候。此时,他往往会让身边的子女们给我拿些水果、酸奶及其它一些好吃的。时间一长,相互间熟络了,相处和谐,交谈愉快,似乎成了一家人。再后来,我到他的病房时,一旦碰上好吃的东西,也就不怎么客气了。
说实话,李伯待我是异乎寻常地和蔼友好。每当他和我在一起时竟那样的精神振作和健谈。尽管患有重病,年事已高,他中上等的身材却仍然挺拔,坐像端正。我断定,他年轻时肯定帅气潇洒。李伯未继承自己父亲那样的乖戾脾气,他性格温和,谦和忍让,一生中几乎未与任何人起过大的争执,虽然教育子女较为严厉,但从不打骂他们。李伯曾向我透露:他家三代婆媳之间相处很融洽,感情胜过亲生母女,从未红脖子黑脸地争吵过。
彼此间的交谈很坦诚直率,似乎不存在年龄上的差距和代沟。其实李伯比我父亲还年长一轮之多。我们时常回忆些过去各自生活中的生活琐事,谈论些故土周边共同熟悉的左邻右舍及趣闻轶事,何等开心畅快!我想,唯有如此,他的痛苦兴许能减轻一些……自己只能这样了,在他弥留之际尽量多给些关爱和温暖。
去年年底,李伯又住院了,历时三个月之久,直到腊月下旬,病情缓解后才出院。临行那天,他的精神非常好,我扶着上了车,挥手告别之际,再度祝愿他春节愉快,并许诺:待来年春暖花开之际,自己到家里去看望他。他极为欣喜。
就在今年正月初二之夜,同学打来电话,说是老人病情加重又住院了。正月初六刚好我值班,早上匆匆交完班,查完房后就急不可待去看李伯。他一见我依然显得激动开心。我注意到,他这次虽喘息较轻,可明显消瘦了,气色大不如前,颓唐疲惫。当得知他近来进食不佳后,我心里顿时不是滋味,预感到不妙,一股悲伤的情绪涌上了心头……
这次住院后不像以往,李伯一直腹内疼痛难忍,难以进食,很快气血衰败,难以坐立了,根本没精力和心情闲聊。一贯坚强乐观的他不得不时常发出轻微痛苦的呻吟,每天只能靠大量频繁的止痛剂和静脉输入营养液维持生命。长期的静脉输液,造成周身静脉血管极度干瘪,难以在静脉上扎针了。一切的一切,让我们清楚预料到:这次,老人是躲不过死神的魔爪……
俗语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李伯的病长达三载,可子女孙辈们仍一如既往地孝敬。他一生总共养育了一子六女。当年,儿子考入北京一著名高校,毕业后被分配至省城一体面的科研单位,不过后来他自主创业,早已硕果累累了;我同学排行第六,曾就读于省卫校,亦是自己创业,颇有成就;小女儿当年上了省医学院,如今已是省城一家大型医院的专家。眼下,子女们均已成家立业,家境富裕,生活美满,以至于他们一家在当地方圆数百里被视作楷模,传为美谈。李伯儿孙满堂,天伦之乐融融,住院期间,大家排班上阵,协调有度,轮流守候,这样谁也不感到紧张劳累,更不耽误其它事情。真羡慕他老人家,好有福气!
正月十六清晨,同学发来微信:老人走了……
当真正获悉此不幸信息时,仍不禁鼻中一酸,悲情难以抑制……的确,通过和李伯多次的接触和交流,彼此间产生了一段珍贵的友情,这种缘分与其说是我和他女儿的同窗之谊,还不如说是我和他的忘年之交。
近三天的祭奠和吊唁期间,子女们将丧事办得极为隆重气派,可几乎并未流露出多少悲戚伤感的情绪。同学一家几乎全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们笃信:一生行善积德的老人仙逝后肯定受到佛祖的恩惠和引领,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尽管我不是佛教信徒,但亦真心希望和祈愿如此!
李伯就这样走了,却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