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朝阳 陆明胜
摘要:据调查,2015年底虚拟化用户已达65%,目前虚拟化用户已增至84%。海量增加的应用对I/O的需求日益提高,以虚拟化为基础,实现管理以及业务的集中,对数据中心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分配,重点满足企业关键应用。对于资源高性能、高可靠、安全性和高可适应性上的要求,超融合这一技术应用而生。本文从超融合的定义、特性与传统架构对比的优点等方面对超融合作了简明阐释。
关键词:超融合 云计算 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9-0216-02
1 什么是VSAN
VSAN是超融合的过渡,是在2013年的VMware大会上提出的。它是一种可扩展的分布式存储架构。VSAN在虚拟化集群主机当中安装闪存和硬盘来构建VSAN存储层,这些设备由VSAN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新建或现有虚拟化集群中都可以使用VSAN架构,条件是有足够的磁盘插槽和支持存储控制器的VSAN主机。VSAN提供了一种支持各种类型负载并且易于管理共享存储源。
2 超融合的定义
超融合就是在vsan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将CPU、内存、存储、网络、虚拟化整合在一台设备上,克服传统的I/O瓶颈。超融合架构打破了传统的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的孤立界线,实现一个统一的HCI形态。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3 超融合架构的特性
超融合基础架构继承了融合式架构的一些特性,同样都是使用通用硬件服务器为基础,将多台服务器组成含有跨节点统一储存池的群集,来获得整个虚拟化环境需要的效能、容量扩展性与数据可用性,可透过增加群集中的节点数量,来扩充整个群集的运算效能与储存空间,并透过群集各节点间的彼此数据复制与备份,提供服务高可用性与数据保护能力。而为能灵活地调配资源,超融合架构也采用了以虚拟机(VM)为核心,软件定义方式来规画与运用底层硬件资源,然后向终端用户交付需要的资源。
3.1 运算单元与储存单元的融合
传统的存储区域网络架构使用的运算和储存单元是分离的。传统的服务器外接SAN交换机、储存设备等,超融合架构则将运算和储存单元合二为一。这样每个服务器节点单元同时可提供运算资源和储存空间,每一台超融合架构的服务器节点就相当于传统服务器外接SAN交换机和储存设备,即使用服务器节点的磁盘驱动器来提供需要的储存空间。
3.2 实际的硬件资源与虚拟化平台的完整融合
超融合架构是通过虚拟化平台软件来合理硬件资源的,运算资源和储存资源都是通过虚拟机来合理调配使用,是一种以虚拟机为核心的虚拟化应用。另外,超融合架构的运算资源和储存资源都是软件定义化的,硬件部份只是一台普通的通用硬件服务器,用户使用的虚拟机与储存空间完全依靠Hypervisor等软件所构建,隔绝了用户与底层的物理设备。
3.3 更易于管理的超融合架构
在融合式架构中,由于运算与储存资源是由各自独立的服务器与储存设备来提供,操作管理也是独立的,管理者必须分别透过不同的管理工具来管理这两种设备。管理者须在储存设备上从LUN、连接映像等这些设定着手,然后再将设定好的储存装置挂载到服务器主机上,通过Hypervisor提供给VM使用。超融合架构,运算与储存二合一,只需单一的平台就可同时管理运算和储存资源的设定。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来设定运算与储存资源的服务等级,实际资源的分配可由管理平台自动完成,管理变得轻松而简单。
3.4 纵向构建和横向扩展
超融合架构由于把运算与储存融合在一台设备,每台超融合设备都含有独立、完整的运算、储存硬件资源,所以每台设备也就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基础单元。通过丛集架构,用户可以以一台超融合设备为单元,以堆叠的方式将更多的节点加入到丛集中,来扩展整个超融合架构丛集的容量。
4 传统架构存在的弊端
性能上的下降,I/O在存储控制器上存在瓶颈。将闪存放置在阵列中,未充分利用更快的媒介;扩展不灵活,比如在需要之前购买容量,扩容升级过程繁琐;需要iscsi,FC,NFS等专业技能,管理工具各自为政,不能整齐划一,统一管理。
5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超融合架构的优势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优势在于满足新一代数据中心要求:商用化,商用硬件与操作系统,数据中心不再需要构建定制架构;横向扩展和纵向构建,面向云时代的架构:简单、部署快速、敏捷;高性能,节点标配SSD磁盘,自动热点数据迁移、集群内SSD空间统一管理使用;软件中心在服务器中融合虚拟控制器和融合软件定义网络(SDN)。
另外,超融合的优势在于封装Server SAN相关网络管理复杂性的降低,简化初始化配置、增加/删除节点、更换组件,简化运维和管理。在控制成本和风险方面也有明显优势:无需单独采购服务器、存储和VMware License,摒弃FC SAN架构,机柜空间、电源消耗、运维和管理成本明显降低;解决传统Server SAN技术对VMware虚拟化环境的资源争抢(Noisy Neighbours),系统所有硬件和软件统一技术接口,避免扯皮。
6 下面以超融合产品为例,来分析一下超融合架构的特点
如图1,超融合产品的VSAN会池化与服务器连接的闪存设备和硬盘,以便为vSphere虚拟机创建一个弹性的高性能共享数据存储。vsan无缝嵌入在vSphere内核中,数据I/O路径更短,提供最高级别的性能,减少额外CPU和内存开销;提供VM级别服务质量管理 (QoS);供VM级别连续数据保护(RP4VM);提供RPO为零的跨站点延伸集群实现“双活”;与vSphere Web Client集成管理。
如图2,超融合产品内置完整的数据保护——容灾和备份:超融合架构内置就提供本地备份,同城数据中心数据实时复制,异地数据中心多模式容灾,还可以向公有云延伸;同城容灾方案简单,IP可达,无需存储网络,响应时间小于5毫秒即可;所有功能无需额外付费,在管理界面中简单配置,一键自动化恢复。
表1,表2是某保险公司POC性能数据展示,由表分析可知:超融合架构比传统架构桌面环境性能提升4-7倍,数据库高IO操作性能提升3-5倍。
7 面向企业级的超融合架构
(1)改变采购模式,无需一次性大规模采购,按需采购;保护现有投资,延伸到云计算架构。
(2)从上机架开始30分钟内即可交付使用,部署快速。
(3)单一界面,统一管理计算、存储、虚拟化等资源,运维管理简单化。
(4)分布式架构,线性扩展,无节点数限制,无单点故障,内置本地备份、同城和异地容灾能力。
(5)单一厂商保障所有软硬件,包括计算、存储和虚拟化的支持。
8 结语
项目规划通常会包含多种超融合基础架构内容,但是虚拟化、云计算和存储应该成为讨论的核心。企业希望预测这些领域未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所以实际上,企业是在选择一种面向未来的超融合基础架构,也就是现在做出的选择需要为以后留出适应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小凡.对“软件定义一切”的思考和理解[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4(1):16.
[2]张广彬,盘骏,曾智强.数据中心2013: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