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016-11-09 08:02丁欣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问题企业

谨慎性原则是国际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重要原则,对于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提高收益和风险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演变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会计谨慎性原则;企业;问题;原因

1 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在理论界和业界,谨慎性原则通常又被称为审慎性原则,或者保守主义以及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谨慎性原则的核心要义,就是指企业会计人员面临经济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坚持谨小慎微的态度,切实做到既不夸大资产和虚增利润,也不多计资产和收益,更不能少记负债和费用,重在合理核算和记录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从而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数据,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决策参考。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事项确认、计量与报告时,凡是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资产和收益不要高估,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和负债应给予充分的鼓励,这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业务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谨慎性原则的价值追求是要求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应当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从而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益的决策依据和信息参考。

2 谨慎性原则的历史演变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谨慎性原则先后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广为接受的传统观点和向量化方向转变的观点。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并在20世纪20年代末得到发展巩固,核心源于会计人员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广为接受的观点,是由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1968)在《会计理论》中提出的,“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要给予充分估计,尽量不要虚增利润、扩大所有者权益,充分考虑各种费用和负债”。在亨德里克森看来无论是利润还是负债,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记录时,应做到有依据并符合经济规律,切勿为利润减少找借口。向量化方向转变的观点是21世纪初,伴随国际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逐步创新,实证性研究和计量研究逐步进入会计核算领域,从而催生了谨慎性原则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 企业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可操作性容易被人为操纵

谨慎性原则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缺乏可操作性,很容易被人为控制和操纵。因其具有很强的倾向性,并且是针对某一时间区间而非整个会计期,导致对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缺乏统一标准,尤其是在涉及到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考虑到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倡导的“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认定资产可能减值的迹象,从而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随意性。

3.2 与新会计准则的其他准则相左

在实地调研和访谈中,某企业的一位会计工作人员向我们反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谨慎性原则与新会计准则中的其他准则或原则相左,导致企业财务核算经常出现左右为难的现象,甚至导致企业高管对会计核算工作不满意。众所周知,在新会计准则中,除了谨慎性原则以外还有可靠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等。正如前文所述,谨慎性原则的核心要以是预计可能的损失和费用,忽视可能的收益,从而导致企业的利润得不到真实反映,这与新准则倡导的可靠性原则相背离;考虑到谨慎性原则提前预计了为了可能的损失与费用,这也与权责发生制相左。另外,谨慎性原则要求当期确认预计损失和费用,对于预计的收益和利得则要延后确认,结果导致企业损益的不对称核算。

3.3 受会计人员素质和操守影响大

谨慎性原则的核心要义是引领企业管理层,尤其是企业会计人员合理估计经营风险,科学预计经济行为产生的利润和费用,从而为企业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决策参考和信息支撑。然而,在对企业的财务人员和高管实地调研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在实践中如何拿捏利润与资产的核算尺度以及费用与负债的核算标准,实在是很为难,即谨慎性原则在落实中会受到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影响。比如,企业管理层出于追求利润的考虑,忽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或者出于后期利润的考虑,对资产采用成本模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以此来粉饰经营业绩,从而导致会计报表失真。另外,关于坏账准备与减值的计提方法和比例等,均需要企业会计人员良好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素质作为支撑,否则将会导致主观判断和随意计量及核算。

4 企业谨慎性原则应用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理论研究不足会计准则与制度不完善

造成企业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无法高效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就是理论研究不足,导致新会计准则涉及到的会计准则与制度不完善。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坚持谨慎性原则,就是要努力实现在处理经济交易与行为时,既不要多计资产和收益,更不要少记费用和负债,从而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管理现状,为企业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益参考。具体操作中如何估计和拿捏费用与资产、收益和费用,或者估计到何种程度,尚缺乏统一标准,而且忽视了与其他原则比如权责发生制、可靠性原则等的有机统一,导致彼此相左,严重影响新准则的贯彻实施。

4.2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操守不高

谨慎性原则的核心要义与价值追求,就在于科学把握企业管理和运营风险,合理核算与反映企业经营中发生的收益和费用、成本与利润,从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2015年注册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占比仅为15.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9.7%的平均水平;加上部分会计人员知识更新步伐跟不上,从而导致无法贯彻新会计准则,更无法有效拿捏谨慎性原则的尺度。

4.3 会计信用缺失缺乏强有力的审计监督

践行谨慎性原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还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尤其是内部监管、社会监管和当局监管“三位一体”监管机制与监管体系对于贯彻执行新会计准则以及谨慎性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访谈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之所以信用缺失,主动或者被动分析财务数据与财务报表,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从内审机制来看,目前企业的组织架构中还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其职能大都由财务部门甚至会计部门兼任,效果实在堪忧。

参考文献

[1]丁尚禄.企业会计制度与谨慎性原则[J].魅力中国,2015(04):78-79.

[2]杜伟堂.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J].经济学人,2016(02):10-12.

作者简介

丁欣(1983-),女,江苏省无锡市人。现为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财经系讲师。

作者单位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猜你喜欢
问题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