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东旭
【摘 要】身为一名戏曲演员当然是要掌握最基本的四功五法,而四功“唱、念、做、打”中的唱可说是最难的一项。演员不仅要学会唱腔的旋律和韵味,更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本文主要浅谈自己对声乐的理解,并将学习到的声乐与戏曲的唱腔相融合。
【关键词】声乐;戏曲;运用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053-01
中国戏曲从形成之初,其艺术表演手段就有不可缺少的一项——歌唱,这是它有别于西方话剧艺术的明显特征。观众步入剧场的心态既是“看”戏,更是“听”戏,他们审听着眼前演员的演唱是否动人,技巧是否高超,自己是否被征服。因此,一个戏曲演员,其成就的高低首先就表现在演唱水平上。
2012年我有幸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多剧种班学习,从小学习黄梅戏的我这是第一次接触声乐。第一天上课,老师就指出我演唱习惯、演唱的姿势等方面的毛病。当时,我真的觉得要学习正确的方法,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老师安慰我说道,学习声乐没有那么立竿见影,演唱本就是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慢慢来,只要配合老师加以练习就会进步的!
学习声乐的课堂上,老师首先会让我们来练声,老师会用一些不同的开口音或闭口音的字来唱,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把口腔打开,练习气息的控制以及演唱姿势。发声练习之后,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来选择歌曲来让我们演唱,目的也是为了把之前的练习运用到歌曲中,更好地巩固练习。我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当然要将学习的东西和戏曲相结合了。所以每节课老师都会利用一部分时间来让我们练习自己剧种的唱段。老师说:“学习声乐的目的是让你们可以运用到自己平时的演唱中,如果不结合你们剧种唱段,那你们就失去了学习声乐的意义了。”上课时老师也会经常与我们探讨,唱戏时用这样的方法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剧种原本的韵味。我觉得只要运用得好是不会改变唱腔的韵味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曾说过:学习声乐后并不能让自己嗓子的音高提升很多,但能让嗓子在科学的演唱方法中增加寿命。接触过声乐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的演唱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对演唱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黄梅戏女声以大本嗓演唱,其目的是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我在演唱黄梅戏唱腔时,大胆地使用了很多声乐的发声方法。如《天仙配》中的“钟声催归”这一段,此时人物的心情是依依不舍,眷恋人间。我从第一句唱腔开始,就要把观众拉到整个剧情当中,让观众从我的唱中了解到七仙女复杂的心情,也让观众感受到此时天庭寂静的氛围。所以在唱腔的第一句,我运用了声乐里的发声方法,将气息托住,控制音量压着唱、含着唱。因为这时台上只有七仙女一人在表演,从鹊桥观景的喜悦心情突然转变到寂寞孤独的场景,这种演唱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演员从声音上来塑造人物心情,还可以让演员在鹊桥舞蹈后静下起唱时得到适当的调整和休息,为接下来的具有爆发力的演唱做铺垫,这样唱腔也就有起有伏,更加好听。当演唱到这段最后一句“守着这孤单岁月何时了”时,前几个字还是将气息托住,唱到“何时了”这三个字时,我运用了鼻腔共鸣,最后一个音气息一顶完全释放出来。这样的处理不仅可以表现七仙女厌恶天庭的束缚,又表现出七仙女下定决心去人间的一种态度,更加能展现演员在演唱方面对气息和发声位置的运用和理解。
我平时也会经常了解一些别的行当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从而借鉴为我所用。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中王少舫大师塑造的刘文举一角堪称经典。刘文举是一位70多岁的老丞相,在发音上尽量把气息沉下来,舌根往后缩着唱,恰当地使用鼻音共鸣。这样使嗓音变得更加宽亮,厚实。在声音塑造上又能表现出人物的年龄感。在:“少不得要加官晋爵受皇封”这段平词迈腔中的“受”字是一个高音,达到E调的(6)音。王少舫先生在演唱时把声音完全放了出来,气息用力一顶,(6)音放大,声如洪钟,韵味很足,十分贴近刘文举这个人物的身份。但我个人认为在一些演员嗓音高度不如大师的情况下,演唱这句时可以将“受”字用气息托住,由弱渐强,然后滑下来到了自己舒服的音域再把音量完全放出来,再将“封”字的(5·65)的音符中加上个符点,一来可以回避“封”字的高音(6),二来加强韵味以弥补之前的不足。虽然没有大师在人物身份上表达得那么准确,但我认为演员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使刘文举又多了几分喜悦之情。这也是利用声乐塑造角色的另一种方法。
声乐对戏曲演唱的帮助非常大,但是我们不能完全“迷信”于声乐,丢弃戏曲声腔的特点。尤其是地方戏曲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如一味地“卖弄”声乐技巧,就使其不伦不类,歌不是歌,戏不是戏。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抓住戏曲的演唱特点时,再适当地运用声乐的发声方法。这样不仅不失韵味,而且又能将嗓音达到最好的状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这种表现形式称之为“新戏曲”,这种发声方法称之为“戏曲声乐”。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严凤英的艺术风格.
[2]黄梅戏电影《女驸马》.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安徽电影制片厂,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