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家都会告诉你适度焦虑的可贵,因为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分,只属于那些对于变化敏感,而且有能力对自己命运做出选择的人。活在当下,我们无力改变环境,只好改变自己,抚平焦虑我们能做的是:
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动机。教育的真谛,在于使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逐步培养起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健全的人格。家长对子女有天生的爱心驱动力和责任心,但无法包办孩子的未来。忽略与孩子的沟通、无视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只会让自己走入焦虑的死循环。
教育是多维的,而非单线方式。试卷上的分数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得客观看待,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综合性的:大脑的教育(知识)、健康的教育(身体)、双手的教育(劳动)、心理的教育(内心)。
教育得遵守客观规律。首先得遵循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不能让孩子承受逾越本年龄阶段的压力和痛楚,这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缺失;其次得尊重孩子的兴趣,“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成功不是只有一个标准;再次要量力而行,破釜沉舟勇气可嘉,但压力也可能压垮孩子、压垮家庭。
SPC创始人肖亦彤女士认为,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孩子找到他热爱并擅长的某个领域,这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小别离》中,方园的父亲引用了纪伯伦的一首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但不加控制的爱,也可能变成伤害。父母无论身处哪个阶层,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一样的,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全方面去考虑问题,减少因焦虑产生对孩子的伤害。
爱与伤害只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