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展毅,程小谷,吴友明,徐开华
(1.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20;2.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广东广州511443;3.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3)
广州市环境空气PM2.5重点控制方向的探讨
张展毅1,2,程小谷1,吴友明1,徐开华3
(1.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20;2.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广东广州511443;3.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3)
介绍了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PM2.5来源解析结果,探讨了不同层面的PM2.5控制方向及建议,对各地开展PM2.5研究及防控、尽早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环境空气;PM2.5;控制方向
大量的研究表明,PM2.5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污染物,几乎所有污染物都会在其中有所体现[1-2];同时,PM2.5是导致城市能见度下降的祸首,形成灰霾的元凶,并且其负载大量的有害物质,损害人体健康;PM2.5的相当一部分由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转化生成[3-4],要控制PM2.5,就需要控制多种污染源。因此,找到PM2.5的污染来源,并根据来源控制相关的排放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对广州市环境空气PM2.5控制方向进行研究。
广州市环保局最新公布的广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广州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12 d,其中优103 d,良209 d,轻度污染43 d,中度污染10 d,未出现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图1为2013—2015年广州市连续3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变化。由图1可知,广州市近3年来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变好。
图2为近年来广州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数据表明自2006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利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举办第16届广州亚运会、新标准实施等重要契机,持续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主要污染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SO2、NO2和PM10的浓度,2015年比2006年分别下降75.9%、29.8%和22.4%。但部分空气质量指标,特别是PM2.5、O3等反映大气复合污染程度的指标,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图1 2013—2015年广州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
图2 近年来广州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际变化情况
2013—2014年,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了广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工作。源解析的研究成果表明:广州市环境空气PM2.5主要由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等气体前体物二次转化形成,主要化学组分包含有机质、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广州市环境空气PM2.5主要来源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工业源(包括燃煤和工业工艺过程)、机动车、扬尘、生活面源依次为PM2.5的主要来源,因此控制的重点为工业污染源和机动车,其次为扬尘和生活面源。此外,研究表明[5-6],氨对PM2.5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以生物质燃烧和生活面源为主要来源的氨的控制工作有待加强。
图3 广州市环境空气PM2.5主要来源
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应以燃煤、工业及机动车等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为主线,通过各类污染源与多种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力争到2017年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10%和20%,从而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标准,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建议着力在政策、技术、法规及标准4个层面抓好落实。
3.1政策层面
(1)围绕“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针对性地推进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具体措施为:1)优化能源结构,深化火电机组及工业锅炉等燃煤源污染控制。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削减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3)加快淘汰黄标车,调控机动车总保有量,加强在用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的综合防治。4)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扬尘污染防控。5)优化餐饮业布局,全面加强餐饮业污染治理。
(2)推动区域污染联防联控,促进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具体措施为:1)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区域协调合作。2)强化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机制,共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3)实施配套经济鼓励措施。具体措施为:1)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2)充分发挥环保资金杠杆撬动作用,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推动企业配套治理资金投入,提高企业治污减排积极性。
(4)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评估。具体措施为:1)落实规划实施领导责任制,建立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尽其责的工作机制。2)建立一次规划、年度分析、中期评估、终期考核的机制。
3.2技术层面
(1)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物来源研究工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措施为:1)源解析工作业务化,持续开展PM2.5来源解析研究,定期评估广州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2)继续完善广州本地污染源的源谱构建,逐步更新、完善源清单,利用不同模型解析颗粒物来源,为多手段开展源解析研究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3)建立多种源解析方法,继续开展在线源解析研究,立足环境管理需求,为重污染天气应急提供技术支撑。
(2)加快环保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具体措施为:1)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实施环保技术攻关,形成环境科研支撑体系,开展PM2.5等污染物来源解析及传输扩散规律等方面的研究。2)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清洁生产、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大气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3)充分发挥环保专家的智库作用。健全研究团队,为空气质量达标计划和治污减排行动方案的制定、评估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法规层面
以修订《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为基础,继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具体措施为:1)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研究,重点探索以经济杠杆为手段的污染控制措施,创新环境管理制度。2)主要围绕工业企业进入本市的环保审批门槛要求、机动车限排、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推行清洁生产要求等方面开展研究。
3.4标准层面
发挥标准的导向作用,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具体措施为:1)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促进企业加大污染治理的技术与资金投入,落实总量减排的任务。2)提升机动车燃料用油的品质,源头控制和减少移动源的排放。3)通过空气新标准的实施,倒逼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升级,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在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新阶段后,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必须对重点污染源排放采取更严格、涉及面更广的排放控制措施。在广州市环境空气PM2.5各类重点污染源中,工业源和机动车排放基数大、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对空气质量影响大,为控制对象的重中之重。此外,要实现环境空气PM2.5的控制,各类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也必不可少。
[1]王玮,汤大钢,刘红杰,等.中国PM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1):1-5.
[2]MASIOL M,BENETELLO F,LLARRISON R M,et al.Spatial,seasonal tranrls and transhonnrlary transport of PM2.5inorganic ions in the Veneto region(Northeastern Italy)[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5,117:19-31.
[3]陶俊,柴发合,高健,等.16届亚运会期间广州城区PM2.5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对霾天气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3(2):409-415.
[4]朱先磊,张远航,曾立民,等.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5(5):1-5.
[5]黄晓锋,云慧,宫照恒,等.深圳大气PM2.5来源解析与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4):723-734.
[6]高晓梅.我国典型地区大气PM2.5水溶性离子的理化特征及来源解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责任编辑:任小平renxp90@163.com】
Investigation of the critical control direction of PM2.5in ambient air of Guangzhou
ZHANG Zhan-yi1,2,CHENG Xiao-gu1,WU You-ming1,XU Kai-hua3
(1.Gu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Guangzhou 510620,China;2.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Research,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1443,China;3.Guangzhou Special Pressure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 510633,China)
The pollution of PM2.5in ambient air is the air quality issues that current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are generally concerned abou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the ambient air quality in Guangzhou,analyzes the source of PM2.5and critical control direction,which may help to reach the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of Guangzhou as soon as possible.
ambient air;PM2.5;control direction
X84
A
1008-0171(2016)05-0022-04
2016-06-07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2013年民生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300000130,201300000125)
张展毅(1973-),男,广东清远人,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