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范国忠/赖城钊摄影
一位能让洋设备『称臣』的人——记市劳模、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宣建岚
◎记者范国忠/赖城钊摄影
人物简介
宣建岚,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石洞口污水处理厂首席技师。
宣建岚荣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优秀建设者”、第九届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以宣建岚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多个创新项目获得第25届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铜奖、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第26届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金奖、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等创新荣誉。获得7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同时申请已受理了3项发明国家专利。
2012年,工作室被上海城投集团命名为“宣建岚污泥干化焚烧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2014年,工作室被上海市人保局命名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工作室被市总工会命名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朝阳升起的时候,您打开窗户,望见的是又一个天蓝云白、水清地净的艳阳天时,您肯定会心情愉快一整天。然而,您未必知道有一位技师,为了申城有更多的蓝天白云日子,为了上海有更多的水清地净环境,每天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默默地把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
他是谁呢?他就是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石洞口污水处理厂首席技师宣建岚。10多年在一线岗位上与生活污水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泥打交道的专家型蓝领,创造了许多的奇迹,却从不张扬。
长路奉献给远方,江海奉献给大海,白鸽奉献给蓝天。宣建岚奉献在岗位,专业地、专注地守护在上海环境保护最后一道防线上,他和同事志在把更多的蓝天白云奉献给申城市民……
很少有人知道,生活污水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会产生含有重金属、高污染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污泥。填埋和堆置,都将对环境造成难以预料且极难修复的第二次严重污染。
申城每天处理600多万吨生活污水,会产生3000多吨有毒有害污泥。
有毒有害的污泥最终的归宿在哪里?是不是填埋了?还是堆置在偏僻的地方?您一定会问,因为在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强化的今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度大大提升。
由于污泥不符合卫生要求、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高、不适于资源化利用和缺少填埋场地等因素,采用污泥焚化技术处置污泥的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也是比较彻底地处置污泥的工艺,是使其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申城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中的污泥,很大一部分被运送到石洞口污水处理厂进行干化焚烧。而且,就是交给城投集团首席技师宣建岚领衔的污泥干化焚烧团队,把有害污泥转为无害。
怎么“转”的?
时光倒流到2004年,11月的深秋。全国首套进口污泥干化焚烧装置运行了。
站在装置旁,“隆隆”的运转声传入耳中,宣建岚若有所思,眼前闪现以往的情景:德国专家只花两个小时培训操作、调试,在这过程中傲慢的神情,似乎刺痛了他的心。此刻,他生出了“外国人能做好,我们也一定能做好”的念头。从这个时候起,他憋着一口气,拧着一股劲,每天在这个高18米、占地3300平方米、日处理污泥160吨的庞大全自动装置的铁梯上爬上爬下,在设备间隙钻进钻出,在工作界面盯紧盯细,渐渐地摸熟了装置运行的门道。
半年后,装置运行不稳定、零部件磨损等故障和问题不时出现。国内无更换配件,请国外专家到场或购买国外零配件,时间长、费用昂贵、影响装置运行等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采购德国零部件或请德国专家到场解决问题,时间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
宣建岚仿佛觉得,零部件损坏的装置停止运行,有毒有害污泥堆积如山,随时会一泻千里,带来灾难性后果……
责任心,使命感,使他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对洋设备进行改良和创新,没日没夜地投入到洋设备的零配件国产化试制中。
漫长、艰难、没有先例,他和他的团队义无反顾走在国内没有人走过的研制洋设备零部件途中。
唯其艰难,更显智勇。
经过连续5年、鲜为人知的艰辛付出和智慧创新,冷凝换热喷嘴等50多项设备、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装置运行时间年均增加2500个小时,综合效率提升50%,年累计增加污泥处理量10920吨。同时,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更是创下一个奇迹:12年来,国内唯一还在安全高效运行的同类装置。
众所周知,在足球赛场上越位,是要被判罚的。但宣建岚在工作岗位上尽心竭力向技术革新不断“越位”,却树起了蓝领创造创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丰碑。
由于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大,成分复杂,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高、不适宜于资源化利用和缺少填埋场等因素,处置不当势必会造成二次污染。采用污泥干化焚烧技术来处置污泥的处理方法,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比较彻底地处置污泥的工艺。因此,采用污泥干化焚烧技术来处置污泥,日益被重视。
宣建岚坚持在一线生产岗位钻研、创新,掌握了过硬的污泥干化焚烧装置原理和操控技术。他在生产实践做出了佳绩,在行业里名气非同一般,成为国内污泥干化焚烧技术专家和创新发明家。
申城周边的一个大城市,建成了全国第一套国产化的污泥干化焚烧示范项目,运营前进行调试,但装置运行时常出现问题。
参与调试的专家很头疼,一段时间里始终没有把问题的关键症结找到。
是什么原因?怎样找出问题?难题煎熬着专家。
找不到装置的症结,那就找人吧。
装置的设计者打听到宣建岚有“降伏问题”的绝技,于是邀请宣建岚和他的团队前去“诊断”。说是“请”,但还是小瞧宣建岚和他的团队。宣建岚和团队的同事,住在装置附近的简陋毛坯房里,每次研究问题,都要赶到专家的驻地。起初,宣建岚和他的团队在观察装置运行情况后,提出了许多改进的建议,专家认为价值不大。为进一步弄清影响装置正常运行的症结,宣建岚需要相关的数据,向设计方提出时,对方说“你们不必知道”;甚至有一位博导打赌说:如果你们能成功,我就从炉子的这头爬到那头。
人不善我,我亦善之。对方的不屑,宣建岚没有计较,他从共同的目标——环保大局出发,凭着多年的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仔细寻找问题的根源,与团队提出150条改进建议。最终,全部被专家采纳,专家们转而心悦诚服、刮目相看宣建岚和他的团队了。此后,一有问题,专家主动跑到宣建岚住的毛坯房来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赶过去”和“跑过来”,颠倒了顺序,是宣建岚和他的团队解决疑难问题的高超能力,赢得了国内著名专家的尊重。
前两年,白龙港项目引进德国的装置。设备要调试、操作工人要培训,都是不一般的技术活。这回,德方没有了傲慢,放下架子“三顾茅庐”,全权委托宣建岚和他的团队调试装置和培训操作工人。
德国专家从傲慢到全权委托,颠倒了顺序,是宣建岚掌握了核心技术和拥有高超技能。
国内国外专家“两次颠倒顺序”,是宣建岚弘扬“勇于创新”劳模精神、把专业做到最好的使然。
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份挚爱,一种事业,更是一份专注,一份坚持,一份严谨,一份气质。
宣建岚说:“我不是为了争高低,只为认真。”他热爱一线工作岗位,愿意“从一而终”,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以工匠精神,专注于本职工作,执着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工作,也因此与他的团队不断做出创新的成果。但他没有在意掌声阵阵,没有陶醉在喝彩连连里。宣建岚有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事业心,他认定,成功永远是下一个。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日益强化,蓝天白云和山清水秀的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
对生活污水中有毒有害污泥进行处理的污泥处理工,还没有规范的培训教材。更令人不安的是,污泥的处理量越来越大,而掌握污泥处理先进技术的职工却青黄不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技术工人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针对污泥处理工这个新工种,他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厚实的理论功底,参与编写的5套《污泥处理工》国家职业教材,涵盖了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填补了我国污泥处理工种教材的空白。
在工作和事业的路上,他常常攀登没有路的陡峭山峰,艰辛而又快乐地前行,步履坚毅。
对生活污水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干化焚烧处理,是近10年来的一项新技术,国内缺乏系统、规范的污泥处理工工种培训教材。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培养更多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技术工人,在污泥干化焚烧领域没有相关技术规程和实例可借鉴的情况下,他再一次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厚实的理论功底,系统总结实践经验,最终提炼形成操作汇编,主编了《城镇污水污泥流化床干化焚烧技术规程》,这项《规程》随后上升为国家标准,施行后填补了国内行业标准的空白。
宣建岚填补了“两个”国家级的空白,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劳模精神的内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从“专家两次颠倒”到“填补两个空白”,宣建岚在国内污泥干化焚烧领域领跑者的地位确立,他的污泥干化焚烧技术和设备调试技能达到了国内行业新高度,登上了全国专业领域的高峰。
他的技术,他的智慧越来越被业内称赞,全国各地同行不断向他抛出橄榄枝,许诺高薪聘他为技术主管。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他不是不动心。但因为心中有“天蓝、水清、地绿”美丽上海的职业梦,他坚守初心,仍然在一线生产岗位上忙碌不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更坚定了宣建岚带徒授技的意志。城投集团命名为“宣建岚污泥干化焚烧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后,又被上海市人保局命名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还被上海市总工会命名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他以工作室为阵地,毅然挑起培养污泥干化焚烧国家紧缺人才的重担。
工作室团队的16名成员,全部是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其中大学7人,大专3人,高级工程师1人,技师7人,高级工5人,工作室团队汇集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老中青三代技术骨干,形成专业人员梯队结构。
宣建岚重点抓好技术创新项目和培育优秀人才,明确工作室岗位职责、目标及任务,编制成员成才档案,建立工作制度、学习培训、技术攻关、奖励激励、内部管理等制度。健全创新激励积分考核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重点抓好师带徒培养、培训成效、技术创新项目、创新成果和技术论文专利等工作。
在30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他运用工作室实训场地、三维教学体系、课题研究场地,以理论知识讲授、实际操作指导和参与项目研究的“三位一体”带教法,5年来,带出16名技师、高级工。同时,工作室成为国内行业闻名的培训基地,承担来自广东、北京、安徽等省市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任务,宣建岚实践与理论融合的专业授课,为上海赢得了声誉。
眼下,已经被上海市总工会命名的“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制度完善,功能齐全。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他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阵地,发挥“企业智囊团、岗位创新源、项目攻关队、人才孵化器、团队方向标”的作用,不仅以工作室为培训基地,培养一批专业性强、技术精湛技术工人队伍,还发挥了工作室技术团队的“企业智囊团”作用,为企业技术难题攻关并出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
12年坚守,12年拼搏,12年创新,12年奉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创新工作的宣建岚,从普通技术工人到全国污泥干化焚烧技术专家,一路脚印,十分精彩。
东边的天际亮起了鱼肚白,当您从窗户向东方瞭望时,惊喜地发现天际湛蓝和云朵雪白,上班的路途中水清地净,您或许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当然,您也会想起我今天给您介绍的、正专业地守护在上海环境保护最后一道防线上的一位专家型蓝领的宣建岚和他的同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