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章晗(福建省合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350008)
福州市马尾综合体育馆建筑设计
郑章晗(福建省合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350008)
区县级综合体育馆与传统大中型城市体育场馆在定位和功能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本文以福州市马尾综合体育馆项目为例,介绍了区县级综合体育馆设计规模、功能定位、赛后利用、场地设计等特点,为同类型体育馆设计提供借鉴。
规模定位;总体设计;功能布局;场地设计
“十二五”是马尾区文化体育事业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体育公共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随着人们对健身服务的标准不断提升,提供品类更丰富的休闲体育设施的需求日益迫切。而马尾区体育设施数量少,且多数场馆规模小,设施质量不高,缺乏综合性体育馆。在此背景下,本项目应运而生。
马尾综合体育馆于2014年10月建成,作为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篮球比赛馆,赛后结合室外运动场地,成为马尾区综合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可承接多种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
1.1 建设规模
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4200m2。为5000座的中型体育馆(由比赛主场地和赛前热身训练场地组成),体育建筑标准为乙级,建设以承办省运会、城运会及全国单项比赛为标准。功能设置满足:篮球、手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及体操、举重、武术等比赛要求,同时能满足文艺演出、集会、展示、全民健身活动等多功能使用要求。
1.2 设计目标
为了衔接马尾新城的功能定位:集商务、休闲、旅游、生态宜居为一体的新城区,马尾综合体育馆的设计目标,体现为以下两点:
现代化:体现当代建筑技术发展水平和时代建筑风貌,吸收现代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经验,满足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需求,使马尾区综合体育馆的建设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
多功能:从专业化、单一性向多功能、综合性发展,通过场地布置、平面布局、空间组合、设备配置和环境设施的多功能设计;使其成为集竞赛、训练、全民健身、休闲娱乐、商业、文艺演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育设施,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
2.1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构思以体育建筑的公共性出发,通过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布局,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比赛、健身、休闲文娱、商业复合化功能组合,融入城市风格,促进城市空间的良性发展,创造出宜人的绿色城市环境。
2.2 交通组织
根据体育馆比赛时的使用情况,流线组织原则是:人车分流、各流线互不干扰。流线主要有:观众、运动员、贵宾、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设计依场地周边道路情况和功能布局,在儒江西路和创安路分别设了一个步行出入口和一个车行出入口,创安路车行出入口主要为观众服务,儒江西路车行出入口则为运动员、贵宾、新闻媒体和工作人员的车行出入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多功能体育馆达到自负盈亏、以馆养馆及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极大的意义。
3.1 功能用房的多功能
建筑平面由一个比赛馆和一个附属训练馆及配套设施构成。比赛馆三层高,底层环绕比赛场地分为六个区:
(1)运动员区包括运动员休息室、训练馆、医务室等。
(2)贵宾区包括贵宾休息室、接见厅、休息厅等。
(3)新闻区包括记者休息室、新闻中心、新闻发布厅等。
(4)场馆运营区包括变配电间、通信接入机房、网络机房等。
(5)赛时管理区包括竞赛组织用房、裁判休息室等。
(6)配套商业区。
以上每个区都有各自专用出入口。
比赛馆二层为观众使用层、观众可经由南、东、西侧室外大台阶上至入口平台,再进入门厅、休息厅和观众席。考虑到体育馆比赛使用次数较少,平时大部分时间作为全民健身中心使用,设计适当减少固定位数,增加活动看台数,以求扩大场地面积,最大限度提高场馆使用率。观众席座位5038个,其中固定座位3962席,活动座位1232座,主席台104座,残疾观众专用席10座。
三层为场馆运营区,设有显示屏控制室、灯光、音响控制室及管理用房。
考虑到赛后比赛所需功能用房的大量缩减,功能用房做了三部分的改造:①将赛时管理用房结合训练馆及运动员休息室等改造成为全身健身中心;②将部分赛时竞赛组织用房改造成为商业,与赛时配套商业成为一体,形成商业区;③将二层观众入口大厅改造成为乒乓球、台球、斯诺克俱乐部(图1)。
3.2 场地的多功能使用
体育馆功能设置要求能满足体操及球类比赛要求。这些项目中对场地尺寸要求最大的为体操,场地加上缓冲带为30m×45m,考虑到比赛使用率较低而平时健身运动较多,最大限度满足全民健身活动要求,提高场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设计采用36m×54m这种多功能型场地尺寸,平时可满足并排布置3个篮球场地或12个羽毛球场地的空间,具备比较理想的使用弹性,在平时全民健身运动时可最大限度提高场地利用率和场馆运营效率(图2)。
马尾是大福州发展的核心地带,是一轴两翼交汇地区,承担着大福州发展的极核作用。马尾新城形象定位:自然山水与城市格局相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辉映。这一定位也是马尾综合体育馆设计的出发点,建筑形象追求简洁、大气,整体恢宏的建筑体量,整体造型呈现出展翅飞翔的气势,美仑美奂的曲线,具有轻盈向上的动感,即是马尾海洋文化的体现又寓意马尾区社会文明的各个方面飞速发展、迎接未来,表现了马尾新城滨江沿海现代化大都市的气势,打造了一个流畅动感,具有张力的建筑形象。
图1
图2
总体而言,随着地区经济实力增长,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区县级体育馆设计的重点已由原来从赛事出发逐步转变为从使用对象的要求出发,希望本项目能够成为当地一个适用的体育建筑。
[1]王 斌.体育建设计研究与案例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7.
[2]岳 兵.中小城市竞技型体育设施可持续利用设计研究.城市建筑,2012(11):21~24.
[3]庄惟敏,苏 实.策划体育建筑——“后奥运时代”的体育建筑设计策划[J].新建,2014(4):12~15.
TU318
A
2095-2066(2016)29-0141-02
2016-9-30
郑章晗(1982-),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