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明
(荆门市康复医院,湖北448000)
活血降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观察
刘启明
(荆门市康复医院,湖北448000)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降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在强调戒酒、控制饮食、适度运动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活血降浊方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葡醛内酯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包括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血脂、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精神疲乏、胁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ALT、AST、TG指标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20%(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活血降浊方能改善NAFLD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调节血脂,减轻NAFLD的严重程度,是治疗NAFLD的有效方药。
活血;脂肪肝;中医学;脂肪肝,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活血降浊方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门诊收治及住院治疗的NAFLD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0~50岁,平均(40.0±1.5)岁;病程3~10年,平均(6.0±1.5)年。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8~50岁,平均(39.0±1.5)岁;病程4~10年,平均(5.0±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中NAFLD诊断标准;中医证型为痰湿瘀阻型;年龄18~60岁,自愿参加本研究,依从性好,可完成随访。排除标准: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胰腺疾病、结缔组织病、严重精神病、严重心脏病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成年人等,或有认为不适合纳入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强调戒酒、控制饮食、适度运动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中药活血降浊方治疗,基本方药为生山楂30 g、红曲30 g、决明子30 g、丹参30 g、生首乌15 g、枸杞15 g、泽泻24 g、醋大黄10 g、葛花15 g、醋柴胡12 g、黄芩10 g。用自动煎药机煎制,每天1剂,每次150 mL,每天3次,两餐饭之间服用。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葡醛内酯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40107)每次0.2 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2.2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包括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变化。
1.2.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2]相关标准执行。(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95%,ALT、TG正常,肝/脾CT值之比大于1。(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70%~<95%,ALT降低80%,TG下降2 mmol/L,肝/脾CT值之比恢复2个等级。(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36%~<70%,ALT降低50%,TG下降1 mmol/L,肝/脾脏CT值之比恢复1个等级。(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6%,ALT、TG无变化,肝/脾CT值之比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精神疲乏、胁痛、口苦、尿黄等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除口苦、尿黄外,其他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LT、AST、GGT、TG、TC水平,对照组患者GGT水平均分别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ALT、AST、TG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45 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T(U/L)114.78±34.20 49.20±18.78ab99.67±31.40 89.67±26.40 AST(U/L)GGT(U/L)TG(mmol/L)TC(mmol/L)108.62±29.76 46.34±18.12ab87.67±27.80 80.34±28.60 125.58±31.56 56.52±14.68a118.04±32.25 69.72±17.28a2.81±0.95 1.76±0.86ab2.61±0.96 2.41±0.85 5.72±0.93 5.04±0.87a5.66±0.91 5.43±0.89
表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4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NAFLD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且不明确,肝脏是脂质代谢的重要器官,脂肪肝的发生与肝脏输出TG的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而导致肝脏内脂质大量堆积有关[3]。
NAFLD大致归属中医“痰浊”、“胁痛”、“积聚”等范畴。该病多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味,或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反成痰湿脂浊,痰浊蕴结,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痰瘀互结,阻滞肝络而成;加之肝肾不足,肾气亏虚,气化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从浊化,津液内停而化为痰浊,肾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津液输布代谢障碍,出现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痰瘀互结,阻滞肝络而成。总之,NAFLD为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肝肾不足,痰浊瘀血阻滞肝络。现代名中医祝谌予教授总结为:“瘀血阻络、痰浊不化”[4]。着眼于NAFLD的基本病机,本研究拟订了“疏肝健脾益肝肾,活血化瘀降浊法”。方用生山楂、红曲、丹参为君,健脾益胃消肉积,活血化瘀祛痰湿;决明子、泽泻、醋大黄、葛花,健脾利湿化痰、活血化瘀泄浊;与首乌、枸杞补肝肾不足共为臣药,黄芩清热燥湿为佐药,醋柴胡疏肝理气为使药。诸药配伍通过调理肝脾肾达到痰瘀化、湿浊清、肝络通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熊果酸为山楂所含三帖类物质的主要成分,金丝桃苷是山楂黄酮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均有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C、调节血脂和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药效作用[5];丹参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肝脂质沉积,从而降低了肝脂的含量,具有降低TC、TG、抗脂蛋白氧化作用[6];红曲含天然他汀类物质、必需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强大的降低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活血降浊方能显著改善NAFLD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调节血脂,减轻NAFLD的严重程度,且简便、有效、价廉,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柳州医学,2011,24(2):118-121.
[2]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641-644.
[3]段晓燕,范建高.2014年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5-8.
[4]薛蕾.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144-145.
[5]徐兴龙,陈四清,孙丽霞.苦乐清汤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183-184.
[6]田东昌,黄明,于志强.脂肪肝的中医研究概述[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3):78-8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9.041[1]。随着现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NAFLD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探索NAFLD的防治尤为必要,现将中药活血降浊方治疗NAFLD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B
1009-5519(2016)09-1385-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成分,肥胖、血脂紊乱、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是其肯定的危险因素
(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