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蓝色国土 建设海洋强省

2016-11-09 08:33陈守义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2期
关键词:海岛海洋建设

■陈守义/文

深耕蓝色国土 建设海洋强省

■陈守义/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重点。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也是我国长远的发展战略,作为海洋大省的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是意义深远。“十三五”期间,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关键时期,根据目前发展现状,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海铁联运:增强宁波-舟山港辐射能力

宁波-舟山港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进一步利用发展宁波-舟山港,打造宁波海陆联运枢纽港,无疑是“十三五”期间浙江的战略选择。为此,要继续推进以港口为龙头的交通集疏运网络建设,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完善海铁联运体系,拓展物流发展空间。借鉴国际上发展海铁联运的经验,把目标腹地纳入海港的联运网络体系,并形成较为稳定的货物通道,扩大宁波-舟山港发展海铁联运的空间。

建设海陆联运枢纽港,铁路建设尤为紧迫。一是推进甬金铁路、沪甬(跨杭州湾)铁路、甬舟铁路、沿海铁路货运通道等铁路项目规划与建设,启动穿山铁路支线、甬金铁路建设,完善宁波对外对内铁路基础设施网络;二是完善海铁联运专项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国际多式联运服务、国际集装箱过境中转服务。构筑起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沿海沿江“支线港”、“喂给港”和内陆“无水港”为支点,多式联运为纽带,内外贸协调发展的集装箱运输新局面。

“义新欧”的全线通车,使义乌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十三五”期间应加快甬金铁路的建设,积极推进宁波与“义新欧”接轨,打通新的亚欧大陆桥,让“甬新欧”成为我国继连云港之后的第二个新亚欧大陆桥。“甬新欧”将形成以宁波为桥头堡的联结亚欧的大区域合作平台,增强浙江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从而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带发展,并成为浙江经济新增长点。因此在规划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宁波桥头堡以及海铁联运的重大作用,对铁路等级运量等方面超前规划,通车后逐步开通“甬新欧”国际班列。

二、海洋产业:不可忽视重化工业基地建设

在“十三五”时期,要按照国家战略的定位,加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等海洋新兴产业规划。要加强海洋能资源勘查,科学选划海洋能利用空间,争取建设潮汐能、波浪能电站、海岛多能互补独立电力系统等示范工程,积极推进我国“蓝色能源”产业化进程。

要优化开发布局,扶持与农渔业兼容发展的潮间带风电建设,积极发展离岸风电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加强海上风电输电规划,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气象保障能力,加强电网并网技术研究。

在发展新兴海洋产业的同时,不可忽视传统的重化工业。浙江缺乏矿产与能源,但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发达的国际航运体系,这份财富让重化工业的原材料便利地聚合起来,大大弥补了浙江矿产资源的先天不足。由于钢铁、石化等行业“两头在外”,铁矿石、原油进口依存度较高,钢铁、化工品也大量出口,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更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近年来,借着港口优势浙江临港重化工业迅速崛起。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对石化、钢铁、造纸等基础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重化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很大。可以说,重化工业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但由于重化工业本身的产业特点,很多人把它与高能耗、高排放紧密结合起来,普遍担心重化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发生冲突。但事实上,新加坡、鹿特丹、洛杉矶、休斯顿等国际知名港口城市的重化工业非常发达,但它们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受到明显破坏。譬如,新加坡依托占地32平方公里的裕廊岛建成了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目前已经形成每年6500万吨炼油、28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化工区离市区中心只有大约10多公里;美国墨西哥湾港口城市休斯顿,炼油能力和乙烯生产能力均居全美首位,每年分别达2.5亿吨、500万吨,但是休斯顿依然是全美重要的“旅游城市”。可见生态环境不是重化工业发展的制约问题,关键是借鉴国际先进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遵循临港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划,强化系统谋划,整体设计,探索出一条集约化、循环化、生态化的科学发展路径。

在“十三五”时期,浙江的临港工业与重化工业要从优化全省生产力空间布局的角度,完善功能分区,提高基础设施共享共用水平,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坚决避免天女散花式的发展。特别是要利用镇海炼化作为全国最大的炼油基地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以此为依托,在周边积极规划发展相关化工产业,打造新型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形成完整的共生共荣的生态型石化产业链。

当前,浙江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依托港口加快发展化纤、造纸和化工等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也是浙江战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浙江需要进一步加快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建设,走循环化、生态化发展之路,有效降低能耗水平。

三、海(群)岛开发:加强滨海资源科学利用

浙江拥有丰富的海岛资源,要加强对海岛资源和生态、开发利用状况的调查评价,建立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全方位跟踪和监测海岛开发利用情况和海岛资源及生态状况,推进海岛生态修复等工作。重点支持边远海岛交通、能源、饮水、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边远海岛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既解决边远海岛居民的民生问题,又有效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海岛开发。

要以保护为核心,加大海岛、滨海等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有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开发,支持有条件的海岛发展以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为主的海岛特色产业,因岛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滨海黄金旅游带,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滨海度假区等建设。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邮轮经济,建设游艇基地,规范游艇市场秩序,发展以游艇和帆船为主体的海上运动休闲旅游。

要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考虑海岛的区位条件、发展潜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对海岛进行产业定位,选择地势、规模符合条件的海岛,规划建设若干个生产与生活隔离作用明显的“裕廊工业区”;选择地形、风貌符合条件的海岛,规划建设若干旅游休闲岛、观光农业岛,重点打造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两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宜居区。

四、强化“融合”: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提高制造业与文化的“融合”度。海洋文化是海洋新兴产业的灵魂,要充分挖掘以涉海文物、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以海岛生活习俗、节日庆典、体育活动等为特色的民俗文化,支持开展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打造一批海洋文化品牌,协调支持各地办好象山开渔节等海洋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广泛传播海洋文化,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海洋特色的博物馆及民俗文化景区,积极培育以海洋为主题的演艺、展览、出版、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

提高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度。加快海洋信息体系建设,提供海上通信、海上定位、海洋资料及情报管理服务等,积极培育海洋信息服务企业,促进信息服务向专业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利用国家陆海统一的测绘基准框架和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加强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公开和服务。提升海洋立体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海洋产业安全生产、环境保障、气象预报等专题服务,强化面向港口作业、海洋油气生产、海上旅游、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领域的服务。提高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海洋工程勘查、气候可行性论证、海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服务水平,积极拓展海洋公共服务领域。对海上渔船安全实行实时监控,完善海上搜救应急服务,积极推进搜救活动的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提高海域治安管理能力,构建海上治安打防管控体系,改进出入境船舶边防检查服务,优化国际航行船舶管控服务。

提高制造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度。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拓宽海洋经济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保险工具,完善海洋金融服务体系。探索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等创新模式,发展和培育海域使用权二级交易市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以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探索海洋灾害保险新模式,建立和完善海洋保险和再保险市场。

提高中央企业(军企)与地方企业的“融合”度。大力吸引民资投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国有、民营经济的双赢和共同发展。如海洋装备产业发达的英国,是在国防工业战略的基础上逐步成型的,由少量的大型公司和为其提供战略供应的众多中小型公司和企业组成。遍布长三角的商业人才、发达的民营经济、巨量而投资无门的民间资本、先进便捷的深水良港,均是长三角区域走好“央地融合”发展之路的基础,关键是相关部门要创设便捷的平台,制定相关规划,主动做好从事海洋新兴产业规划的国家有关部门、央企、民营资本等优质资源的整合、对接和提升等工作。

(作者系浙江省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猜你喜欢
海岛海洋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海岛度假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