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芬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本科生导师新型培养制度实施的现状研究——以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为例
周田芬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导师新型培养制度在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本科生及导师中的实施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挖掘师生对导师制的认识水平、双方关系确立的方式、指导内容、实施效果等,系统分析导师新型培养制度实施现状产生的原因,并为导师制的完善提出针对性建议。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
本科生导师制,简称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剑桥大学。世纪初由威廉·威克姆首创,随后由劳威尔将其引入哈佛大学,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1]本科导师制是指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由导师负责对学生的学习规划、科学研究、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协助第一课堂教师、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管理,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育管理方式。
2.1研究对象
本科生导师转型培养制度实施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分别在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硕士论文数据库,通过对相关专业资料等方面进行文献检索,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开展效果,从学生和导师对导师制的认识,导师制工作与指导的内容、指导方式、指导频率、指导效果、问题与建议等着手了解,制订导师制实施的调查问卷,并对武术学院部分本科生120名及导师共22名进行发放。有效回收本科生问卷112份,回收率93%;回收导师问卷22份,回收率100%。
2.2.3数理统计法
收集问卷,整理数据,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为研究结果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2016年,上海体育学院依据《本科生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试行)》,结合上海体育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3.1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
3.1.1师生对导师制的认识
针对本科生对导师制实施的背景与目的的认识做了调查,有61%的学生比较了解导师制开展的目的,也有38%学生不太了解,甚至1%学生完全不了解实施导师制的背景。本科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学院给每个本科生配备导师,导师关心学生学业的发展,关怀学生个人的成长。在导师调查中有23%完全了解,有77%基本了解导师制实施的背景与目的。
表1 本科生对导师制有无开展的必要性
导师对导师制开展的必要性看法,有18%导师表示很有必要开展;有45%导师表示开展一般;有14%导师表示开展可有可无;有22%导师表示没有必要开展。那么,从表1得出:本科生认为对导师制有无开展的必要性看法,有32%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有13%学生表示没有必要开展,导师制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形同虚设;有9%学生对导师制开展表示无所谓;有46%学生表示对导师制有必要开展,能够给出学生生活就业的指导性意见。
学生反映导师有个人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导师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业,特别对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学生,大一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导师给予些指导性建议,能更好让学生适应大学校园环境;导师还给予对学生就业工作、专项技能、道德规范等多方面的指导,鼓励学生有些创新的意识,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敢于创新,让学生学会一种能够去独立思考,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基本素养。
3.1.2导师制中双方关系的确立
从问卷得出:学生选择导师是采用双方选择占43%,单方选择占24%,统一安排占33%。目前导师少共22名,13至15级本科生共200人左右,学生占的比例多,讲师规定2名,副教授以上3名,所指导的学生大部分占9名以上,其中学生选的老师名额有限度,所以有的学生没办法选到自己喜欢的导师,最后只有统一安排调剂给其他老师。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有68%不太了解,导致有些师生都不熟知,甚至师生专项不对口。导师也表示希望指导自己本专项的学生占91%,对技能的指导、专业的发展可能会有利。由此可以看出,导师制在双方关系的确立上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事实上,导师有着不同类型的风格,如学术型、专业型、教学型等。学生也有不同的学业状况、兴趣特长、受导需求等。
3.1.3导师制中导师的指导内容
表2 本科生在导师身上实际获取的指导内容
表2得出,学生在导师那里获得得指导内容,按顺序排列第一是学业占55%,其次就业占46%,生活占34%,心理占28%,思想健康占21%,其他方面占3%。从调查发现学生希望在导师那里获取得指导内容正是导师指导的意向。目前调查表明,导师帮助学生最大是学术科研指导及职业生涯指导占38%,专业方面的指导占34%,人生价值观占18%,思想、心理和情感占10%。不同年级不同特长需求的学生,导师与学生接触一段时间后,对学生也应该形成一定评价,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情况适时做出培养方法的调整,真正地实现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尊重学生的价值主体地位,从学生的根本需要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正当权益。从人格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需要因材施教个性发展,针对不同的指导对象,导师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勇于思考,积极面对各种挑战的生活态度。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让本科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使大学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追求和向往。
3.1.4导师制中双方的交流方式
表3 导师对本科生指导内容采用的方式
从问卷得出,学生希望跟导师交流的频率是:表示一周一次占40%,一周2次占23%,一个月一次占19%,不定期约见16%,一个月及更久时间一次占2%,说明学生还是非常乐意跟导师见面交流。实际导师跟学生交流的现状,表示不定期约见34%,比例最高,其次,一周一次占29%。学生希望跟导师的见面方式:表示定期集体约见46%,不定期集体约见27%,不定期个人约见占13%,学生主动询问占13%,其他方式占1%。实际上,导师采用见面方式跟学生的期望值几乎相近。学生希望跟导师采用交流的方式:表示喜欢面对面交流占76%,网络交流占38%,电话交流占23%,其他方式交流3%,选择的地点大部分安排在导师办公室、训练房、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地点;师生见面交流的平均时间约半小时占40%,约1小时占36%,约1刻钟占14%,1小时以上10%。导师表示,跟学生采用的交流方式是根据与学生沟通事情本质即到达指导效果,大部分采用师生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后期会再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追加及跟踪反馈。学生也希望师生间能够多交流,通过聊天的方式来给学生提出意见或建议。
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学生对导师工作职责的评价,从问卷得出:导师非常明确占37%,比较明确占41%,一般占19%,根本不了解占9%。说明导师还是非常有责任心。导师制下的一切指导安排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杰出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只要导师认为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可以不受教条约束地实行,比如授课的时间、地点和方法都可以灵活地变通。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实施导师制,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早操管理、答疑、实习、论文指导、就业指导等等,内容多、涉及面宽。教师对学生有全面、深入、动态的了解,专业学习也重在知识的系统传授上,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创新思考和实践,培养的毕业生能真正适应多样多变的社会需要,工作单位都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负责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困惑,解答学习上的疑难,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帮助其就业。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提高,最终达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熟练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努力让已经在本科生导师岗位上工作的教师最大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履行导师的职能。
3.1.5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有57%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实施效果一般,有所收获;有23%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实施效果很好,获益匪浅;有19%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实施效果不太好,收获不大;有1%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实施效果很差,没有收获。在调查中学生表示,与导师见面沟通少的原因: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没有必要去找导师占39%;寄希望于导师主动找学生占22%;不知道该与导师沟通什么占21%;导师比较忙占18%。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得到学生的支持,因此我们就要研究和关注学生需要的是什么?
有些学生表示:导师制实行下来挺好的,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解决了很多困惑,首先学生的主动发现并积极的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其次,导师会根据你自身的情况做出分析,这样一来解开了不少迷惑。导师制实施是有帮助的,导师制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学生会在专业知识等方面有疑问,需要找导师进行答疑解惑。也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以前其它学院老师上课不能去蹭课,现在有了技术指导,解决了些问题,也丰富了课程资源,专项不再仅局限于自己的专项圈了。
表4 学生在实行导师制的效果
学生在与导师的接触中,表示有所收获占46%,获益匪浅占23%,收获不大占20%,也有11%的学生表示没有收获。大部分学生反映实施导师制还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一步做出研究,不仅让学生在学术方面能得到进步,掌握科研方法;在专业技术上也会得到提升;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上也能跟着导师学到很多。实行导师制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导师对学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规划、毕业论文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1.6导师制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表5 学生对导师制存在问题的主要看法
从表5看出,学生对导师制存在问题的主要看法:表示学校对于导师制的激励和监督等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占15%;表示对学校对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内容要求模糊占11%;表示对导师制流于形式,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保障,操作性不强,占14%;表示对导师指导质量不高占8%;表示导师资源太少学生表示导师太忙,缺乏时间认真指导占23%。导师工作都也繁忙,导师制不要对导师规定指导次数,太过于形式,重于育人效果。学校要通过不同渠道与形式加大宣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导师制的了解,充分发挥导师制指导的作用。导师作为导师制的主要参与者,导师本身由于学校教学、科研考核的强化,及其对导师辅导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在锐减。学生表示自己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占23%,反映出学生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其次,学院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学生是主体,积极参与导师制工作。当然,导师能够主动关注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不同需求,耐心了解学生遇到的种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境与疑惑,学生也才有机会及时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和态度,并有可能得到师生积极的回应。
表6 学生对导师制实施中的效果责任
从表6看出,学生对导师制实施的效果不甚理想责任在于:有49%的学生表示责任要看具体情况,不能说完全是谁的责任;有22%的学生表示责任在于双方都有责任,是相互影响的;有19%的学生表示责任在于学生,学生应积极配合;有10%的学生表示责任在于学生有一部分,但主要是导师的责任。导师与学生是导师制运行的双主体,彼此的关系应当是紧密而和谐的。但“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往往是松散的、自由的,类似于学习伙伴,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在本科教学方面,讲师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主,副教授还增加带硕士生,教授再增加带博士生的任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务,另外导师还有自己的运动队,担任班主任,行政任务,进修出差,教学团队的任务等等,导师们往往负荷过重,也会导致导师指导学生缺乏精力。导师表示,有些学生不主动,态度也不端正,自己一点都不努力,这种情景下相互都有懈怠上的敷衍。
据了解,武术学院的学生每周课程也不少,课比较满;有些学生参加运动队的训练,有些参加活动表演排列,有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有些在做自主创业的事,有些做自己爱好的事等等。导师会布置学生阅读大量书籍、文献相关的文章,也会在此基础上布置作业、读书笔记或课程论文写作;也有导师安排学生参加一些导师的活动等等。可能对于有些学生的特长爱好各有取长,导致了学生形式主义地参与导师指导也会存在应付因素。
导师和学生都有责任,由于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导师除了教学任务,另外增加了工作量,导师效率也会有所下降,而学生大多数都是应付的心理去对待。导师制开展过程中部分导师和学生互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
3.2导师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1)从管理方面,整合各方面的管理常规、制度,从学校发展出发,不是为了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单一对接,还需要建立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基础上。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应该给二级学院更大的自主权,体育专业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导师制管理除了指导学生选课,职业生涯设计之外,应强化导师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及探索,或强化读书强化课外科技。(2)导师制与学生双向选择,导师的选配办法是坚持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采取学生自愿选择和导师的选择方法,要求并根据师生双向意愿确定、按学院实际情况适当调剂,合理分配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量,以保障导师制的实际运行效果。导师建议,导师不认识的本科生,不愿意带也硬安排给导师带,不是本专项的学生指导存在很多问题,专业不对口,科研论文及专项技术等没法指导。例如,术科专业学生建议以专项指导老师为中心,其他论文科研根据学生研究兴趣进行选择,通过项目开展,学生申请,没有必要强制性每位学生、每位老师都全勤投入,不利于教学效果,成为流于形式的教学手段,通识导师制也需要系统管理,而不仅仅是导师一包到底,没有意义。(3)明确奖惩制度,加强导师制考核。根据导师的工作量与专项进行细化及制订。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及时完善导师制度,全面完善。只有这样,本科生导师制才不至于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常丽丽,杜智萍.牛津大学导师制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6-8.
The Status Quo of the New Training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Taking Wushu College of Shanghai Sports University as a Study Case
Zhou Tianfen
(Wushu College of Shanghai Sport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China)
This paper,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tudi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new cultivation system of undergraduates tutor system in Wushu College of Shanghai Sports University. By mining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utorial system level, the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 guidance content, effect and so on,the paper do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new cultiv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status,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for the perfection of the tutorial system.
undergraduatesTutor systemthe status quo of Implementation
G85
A
2096—1839(2016)10—0056—04
2015年上海体育学院教学创新课题,编号:15JXB06。
周田芬(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