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此生:此生恂恂报国志

2016-11-09 09:20陈谊军
文史春秋 2016年9期
关键词:桂林广西

·陈谊军

陈此生:此生恂恂报国志

·陈谊军

“哇哇哇……”随着落地的啼哭声传来,婴儿在广东佛山的一个郎中家里呱呱坠地。这一年,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这一年是中国大地上极不平静的一年,“庚子赔款”事件就发生在这一年;这一年,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中国,让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前清秀才陈颐元继承了祖上的医术,在广西贵县城区北厢(今贵港市港北区)以医术谋生,艰难度日。后来,迫于生计,陈颐元从家乡搬到了广东佛山,落根在佛山镇,继续当悬壶济世的郎中。

1900年的一天,陈颐元端坐在长椅上给人看病,他的夫人在里屋生产。当听到婴儿出生的一声声啼哭时,病人对他说:“我这点小问题不打紧,赶快去看看娃娃吧!”

陈颐元说:“有接生婆打理呢,我还是先给你开一个方子,这病耽误不得。”

旁边的病人看到陈颐元如此敬业,都为他的医德、医风所折服。这时,接生婆从内房走出,向陈颐元道喜:“恭喜陈先生,是个公子呢!”

陈颐元给病人开了方子,顺手写了个名字:“勉勤”。陈颐元刚从私塾念书回来的儿子陈勉恕,得知自己添了个弟弟,分外高兴,连声喊道:“勉勤,勉勤,我的弟弟,这是我的弟弟!”

受胞兄陈勉恕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后来,陈勉恕和陈勉勤都走上了革命报国的道路,毕生为革命事业辛劳奔走。陈勉恕曾代表广西国民党左派力量,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过民国日报社社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南宁支部书记,1938年8月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逝世。

陈勉勤后来改名为陈此生,他的一生受胞兄陈勉恕的影响很大。陈此生记得,胞兄陈勉恕比他大10岁,从事革命后,曾多次被国民党反动派拘捕,关到狱中去。反动派为了让陈勉恕变节,先是威逼利诱,后又对他施以严刑,要他交出中共的秘密。但是,陈勉恕忍受身体的折磨,始终不松口,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父亲陈颐元给了陈勉恕一笔钱,要他出国暂时避一避风头。拿到这一笔钱,陈勉恕毫不犹豫地将它用作党的活动经费,继续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胞兄的革命行动影响和带动陈此生也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将理想和信念默默实践在爱国、报国的道路上。

“中国民俗学之父”、现代散文作家钟敬文称赞陈此生说:“他是一个战士,但却是沉默寡言、举止恂恂的特殊战士。”

陈此生在严格的家训教育下,具有极强的独立求学与谋生能力。陈此生14岁走出佛山镇,考入公费黄埔海军学校就读。快毕业的时候,因为积极参加为争取民主自由的学潮活动而被学校除名。尽管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是,5年的就读经历却打开了陈此生的视野,他不再满足于像父亲那样做一个治病救人的“郎中”,他像当时的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心中种下了“救国救民”的种子。当时的陈此生,心中已有了民主、自由、信仰救中国的壮志。1920年,陈此生来到上海,一边在私立学堂教国文谋身立命,一边到复旦大学当旁听生。1924年后,陈此生先后在桂林第二师范学校、广东高明县合水乡小学、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和东莞县石龙镇的私立中学教书。

这期间,陈此生喜欢读鲁迅的文章,还结识了共产党早期党员杜君慧和朝鲜革命党人金奎光夫妇。陈此生大量阅读鲁迅作品、马克思主义的书籍等,还向金奎光学习日语。在鲁迅的文字中,他读到弃医从文救国的坚定,读到不向暗夜屈服的民族自信,也听到了有志之士彷徨时代向世人发出的呐喊。这些,更加让陈此生觉得沿民主革命的道路前行是最有价值的。他从鲁迅的著作中汲取营养,从共产党人身上感受时代的雷声,等候时机驱走黑暗,为追求全中国的民主自由而积蓄力量。

宣传马列主义,参与筹建民主党派

1931年,陈此生应国民党左派人士、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常委、组织部长、教育厅厅长李任仁之邀回到广西,出任教育厅主任秘书,不久兼任广西师范专科学校教导主任他与李任仁一起在广西教育界推行了一系列开明进步的方针。

“吹来一股新的民主空气”“广西师专公开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民主思想,是实行科学教育,学风端正,思想活跃的高等学校”。这些评价,是对陈此生等人在广西实践民主思想、推广民主意识、营造民主氛围的肯定。

1933年,经杜君慧的介绍,陈此生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他与广大进步作家站在同一阵线,继续探讨救国救民的路子。1934年1月,为避开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陈此生等人东渡日本,在东京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民主思想,同年10月回国。

1936年,陈此生在香港参加了负责指导广西、广东、福建等省救国运动的救国会华南区总部,并成为理事会成员之一。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陈此生抵达桂林从事团结抗战的工作。在西南大后方桂林,陈此生与李任仁、陈劭先等桂系民主派人士积极配合国民党著名民主人士李济深开展联共抗日支持来桂林的爱国文化人士推进抗日救亡活动。一时间,桂林民主人士云集,抗日救国运动火热,成为全国著名的“抗战文化城”1944年7月,在贺县八步,陈此生起草《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章程》草案,他和梁漱溟负责桂东南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组织和筹建民盟东南总支部工作,发展了千家驹、欧阳予倩、莫乃群、覃展、张铁生等大批民盟成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此生成为全国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参与筹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参与筹组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1945年12月30日,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在广州成立,陈此生当选为中央常务理事。1947年初,陈此生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在上海召开的第三次中央全会,并由此结识了董必武。1948年1月1日,陈此生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出任中央委员。1949年2月,陈此生等人赴西柏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热情接见,对陈此生等人的民主革命工作,毛主席给予充分肯定和寄予厚望。陈此生在受到毛主席接见后,曾高兴地赋诗一首“……纵有千言万语,心情乐难以形容。勿骄满,吾师教诲,牢记在心中。”1949年9月21日,陈此生在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那一天,他与许多著名民主人士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那一天,陈此生心中无比喜悦,毕竟,作为一个民主人士,从水深火热的清政府时代、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走来,他更多地看见了一路的血雨腥风、一路的不屈抗争、一路的舍生忘死、一路的风雨无数。在那一刻,这位民主革命斗士觉得从此可以告慰自己的胞兄陈勉恕——正因为有了陈勉恕以及无数革命志士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才终于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陈此生历任广西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厅长,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光明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陈此生为革命事业工作的付出是全心全意的,尽管职位和名望不断提升,但是,他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反而更加严于律己,始终坚持俭朴的生活作风。

陈此生在内心牢记胞兄陈勉恕为党工作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他视简朴、律己、修身为要,他“害怕”别人给他过生日,所以,从未将自己生日告诉过任何人,就连爱人也不知道他的生日。对于身后事,陈此生在遗嘱中写道:“切勿举行告别、追悼及任何纪念仪式”“骨灰扬在江里,作为鱼的食料,也不必登报”。这样的高风亮节能够保持一生,足见其此生对革命事业无比赤诚,对修身治德无比严谨。“相逢异地不为愁,暂托侨踪得自由。一角海天凭啸处,难忘依旧是同仇。”著名社会活动家、进步民主人士沈钧儒先生在陈此生、盛此君伉俪收藏的一幅何香凝画作上题诗。这既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民主人士的相互勉励,也是对陈此生走民主革命道路的高度肯定。

一生勤勉,著作等身

陈此生既是革命家,也是学者。陈此生曾编著出版了许多著作,如《西洋最近五十年》《劳动阶级教育论》《苏联经济地理》(译著)等是他颇佳的著述;陈此生还留传有《解前草》《解后草》《结交集》《陈此生诗文选》等诗词文学作品。但是,在生前,陈此生极少把自己的文学作品拿去发表,按他的说法是,只作为真实情感的记录。陈此生担任过《桂林日报》、桂林《力报》等副刊编辑,主编过《战时艺术》《拾叶》《风雨》《大千》等杂志。抗战时期,他与学者朱荫龙一起成为柳亚子最欣赏的桂林才子,当时有“朱、陈”之称。后来,陈此生还出任了中央光明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这些,足见他的文笔功夫的深厚,但是,他为人却低调朴实,正应了钟敬文给他“举止恂恂”的评价。

著名文学家茅盾曾在《将赴重庆赠陈此生感怀》诗中写道:“中夜起徘徊,寒螿何凄切!”陈此生,这位革命家、学者,他的一生都在黑夜中前行,不懈寻求光明的道路,在革命与学术中不断历炼自己的内心和信仰……

此生恂恂报国志,纵有九死亦不悔。1981年8月17日,陈此生走完一生,他逝世后,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位原籍广西贵县、出生郎中世家的民主爱国人士、学者,用他光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爱国的一生,书写了热血报国、有志有为的大写人生,他的高风亮节、笃正品行以及革命道路上的经历,是一笔无形而巨大的财富。

猜你喜欢
桂林广西
桂林,美
壮美广西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游记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桂林游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