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金民
越辅导成绩越差,什么原因?
☺琚金民
江苏南通一读者来信咨询:女儿有些偏科,数学跟不上。我数学很好,便利用空闲时间给她补课。起初,女儿成绩提升很明显,可后来却越来越差,是什么原因呢?
答:每个孩子情况不同,一般来说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孩子养成依赖习惯。有些中档题、次难题,孩子动脑思考可能会做出来,但有别人辅导,自己不再思考,失去了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这样的辅导越多,孩子思维越懒惰。
二是缺乏必要的训练。家长讲得多,孩子练得少,当时能听懂,但因缺少练习,孩子的知识迁移能力得不到锻炼,出现能懂但不会运用的现象。
三是缺少必要的反馈。辅导过程中,有的家长讲解速度过快,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的家长太严厉,导致孩子不敢说不会,只好不懂装懂,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究竟听懂了多少内容。
家长该怎样科学辅导孩子呢?
首先,对孩子的难题要从“有求必应”转变为“选择性回应”,避免孩子形成思维惰性。孩子想尽办法不能解决的难题,家长再出手,这样就让孩子尽力思考,不把希望全寄托在家长身上。对于难题,家长也不必讲全部过程,可以提示解题思路,让孩子自己去做,从而有充分锻炼的机会。
其次,要进行针对性训练。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辅导后可以出几道同类题目让孩子做;如果做出来,家长再出几道相同题型的变式让孩子做,这样步步提升,稳打稳扎,长期下去,孩子的成绩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再次,要让家长辅导与老师课堂教学形成合力。家长要告诉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最后,家长讲解时要及时与孩子沟通。改进讲解方法,提高辅导水平,完善自己;辅导时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能专攻难题偏题,也不可搞题海,要精选精练。
江苏无锡一读者来信咨询:手工课上,4岁的女儿经常因为不会做而急得哭起来,却不知道向老师或小朋友求助,生活中也是这样,遇到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她就一个人生闷气,我该怎么引导?
答: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与呈现。1—3岁时孩子开始要求“自治”,并且渴望独自完成任务,家长要鼓励这种自治,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自我能力,同时给予引导。3岁开始,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别人情感的能力,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进行相关训练,引导孩子清楚地表达情感与需求。
1、家长示范。家长做事时,可以示弱,请孩子帮助自己完成,完成后不忘跟孩子表示感谢;家长还可以当着孩子面向其他人求助。这些直观形象的经验会丰富孩子的认识,“求助—完成—谢谢”这样的模式多练习几次,孩子遇到困难后,也会主动去求助别人。
2、激发孩子求助欲望。当孩子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家长可以在旁边鼓励他向身边人求助,为他打气。有的孩子对向人求助有顾虑,怕别人不答应。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真诚地向身边人求助,他们一般都会乐意而为,帮助别人时,他们自己也很快乐。
3、选择好求助对象。向谁求助,孩子可能心中无数。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目光投向身边能帮上自己的人,小伙伴最好,小伙伴如果能力不够就投向大人,向身边的能帮上自己的叔叔阿姨求助。
4、求助三要素要表达清楚。向别人求助时,说明自己求助的理由、求助的内容(让对方帮什么,帮到什么程度)、求助的愿望(表达你渴望得到他的帮助),对小孩来说,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并不容易,但家长可以逐步引导,孩子在反复锻炼中,思维也会越来越清晰。
5、注意求助的礼仪。引导孩子向别人求助时,要学会礼貌地称呼对方,求助时要面带笑容,眼睛要看着对方。说话不要大叫大嚷,也不要吞吞吐吐,当对方愿意帮助时要向对方道谢。
(作者系南京师大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刘建淑314606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