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16-11-09 10:36王增智
今日海南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文|王增智

运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文|王增智

基于今大互学联生网的的追新捧媒。体从深高受校当门户网站到官方微博微信、院系和社团微博微信、校领导微博微信、师生微博微信、QQ群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变得越来越便捷。在如此情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探索如何有效运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占据主阵地,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近年来,新媒体对高校工作和大学生生活已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新浪微博、北京团市委联合推出的《2013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显示,基于新浪微博,我国大学生校园微博用户已逾3000万,平均年龄为20.84岁。这就是说,青年学生群体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目前的中国高校学生工作也多会利用新媒体来开展;大学生也乐于通过新媒体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其内容包括学习、工作、成就、家庭、朋友、娱乐、健康等各方面。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提供了新机遇,又提出了新挑战。浏览全国各高校官方网站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高校都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学校的新闻资讯、政策、课堂在线或精品课程、有关德育和启发类的短文等纷纷上网,如火如荼。根据对海南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的调研显示:尽管只有32.5%的学生对教师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政工作有所了解,42.2%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有助于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39.1%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可以促进师生互动,但却有94.3%的学生敢于在新媒体上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87.6%的大学生能够和老师在新媒体上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88.1%的大学生会打开老师在新媒体上推荐的超链接,97.7%的学生认为新媒体平台应该包括学业指导、生活引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热点、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73%的大学生平时经常关注正能量方面的内容,且大部分会转发等。

这种现状说明:1.新媒体对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师生对新媒体的利用还有待提高;2.绝大部分大学生愿意通过新媒体平台与教育者进行沟通,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思政工作的严肃性有待提高;3.绝大部分大学生会通过新媒体关注正能量信息,并愿意传播正能量信息,但教育工作者的引导方式有待创新;4.各个高校都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工作的尝试,学生也对新媒体平台抱有极大期望,但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姿态有待放低等。

运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运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高校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内在要求。高校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的党政干部、教师、学生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三大重要群体。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三大群体。在新媒体时代,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会利用新媒体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误导青年学子在思想上步入歧途,从而达到祸害国家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邪恶目的。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就必须掌握、运用和管理好新媒体这个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平台,有力抵制和瓦解各种网络错误思潮的侵袭。

其次,新媒体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方面,运用新媒体技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论文、课堂视频和实践素材,可以很便捷地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获取这些信息,并基本实现无纸化阅读,打破时空限制,降低阅读成本。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各门学科的理论前沿,基于自己的再创造,把图像、文字、声音等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送到大学生眼前,大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吸引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

第三,新媒体有助于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性。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利用校园网、微博等传播形式,在老师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赋予师生同等的发言权,突破师生之间的隔阂。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从自身视角阐述所期待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建议、要求及课程情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思政教育信息,积极进行自我思政教育,发挥自己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

第四,新媒体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认真筛选教育内容,将文字与声音、图像、数据结合,形成集成性、同步性、交互性和形象性的教育内容,精心构建潜移默化教育模式,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

高校思政工作应如何应用好新媒体

一、搭建“微”阵地,开设“微”论坛。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新媒体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新平台。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网络思政工作新平台,形成党委书记牵头、副书记分管、各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并制定高校运用新媒体加强思政工作的意见。第三,与联通、移动、电信等分公司联手打造一个融信息发布、圈子交流、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手机报为主的思政工作“微阵地”,并推出能聚拢眼球的品牌微博,如“天涯e站”等。第四,根据每年的重大纪念节日举办各种“微”论坛活动,如“用微梦,筑我中国梦”“用微言,播我抗日精神”等形式,将党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广泛传播到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并评选“十佳微论坛主”予以奖励。

二、培养“微”骨干,打造“硬”队伍。“微阵地”需要有一批“能微、善微”的优秀思政工作者。这要求相关部门组织网络专家对思政工作者进行“能微”的技能培训,以提高思政工作者运用“微阵地”的能力。同时,思政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以提升“微阵地”的说理性,提高“善微”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讲,“善微”的任务更为艰巨。一个“善微”的思政工作者能够驾驭网络意见,并引领青年一起探讨事件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正确地认识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辩证的讨论促使青年形成理性的思考模式。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培养网络新媒体中的青年“意见领袖”,鼓励党团员青年担任网络新媒体中各类微博、论坛、虚拟社区的“版主”“博主”等,并颁发证书,使他们成为网络青年支持、认可的“意见领袖”。

三、掌握网络思政工作规律,加强引导管理。首先,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政教育规律。在面对大学生不正确的或不成熟的思想观点时,思政工作者必须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沟通引导,切忌激化矛盾。其次,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集合大学生网络非理性、群体化的表达意愿特点,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政治情绪和政治意愿的表达途径,并通过学生会主导、学生组织引导的方式加强管理,培养他们成为正面的“舆论主导”,把学生们的调查研究、思政学习、第一课堂、主题教育、社团活动五个方面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形成五位一体的校园“微文化”环境。再次,要掌握网络舆情,建立保障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建立日常会议联络制度及工作责任制度,加强各部门在网络新媒体信息方面的资源共享,通过对各自服务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信息收集,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网络新媒体舆情的监察和管理,特别要对网络新媒体上“愤青”的“信息传送枢纽”加强引导,定期举办线下联谊会、网友与政府部门见面会等活动,使网络新媒体的“喉舌”成为正面信息的“舆论先锋”、流言和虚假信息的“粉碎者”。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围绕网络新媒体的建设和应用的核心,做好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线上和线下活动之间的统筹,在队伍、经费、制度上予以充分保障。

四、聚焦现实问题,回应师生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运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就是运用新媒体来回应师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并提供解决途径。因此,各高校要抓住在校大学生所面对的焦点问题,利用即时通信、手机和社会性网络服务功能,以手机报、短信提醒等方式,整合新旧资源,采用虚实结合,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新旧媒体开展大型网络活动,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以此引导、凝聚、帮助、服务在校大学生。同时,对老师聚焦的重大生活问题也应予以回应。

(本文系海南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运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本文责编/曹秋秀 邮箱/364801105@qq.com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