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兵团“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分析
陈伟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文章通过对相应年份兵团统计公报、年鉴数据的分析,从投资规模、结构及取得的成果入手,分师、分产业、分领域对兵团“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了综述评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目前兵团固定资产投资仍存在着产业内部结构欠优、投资效果减弱、投资形势转化等亟需高度关注的问题,最后立足当前发展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兵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也是兵团固定资产投资不断突破新的历史高点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新疆和兵团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支持下,兵团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全国对口支援、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重大政策机遇,上下一心、抢抓机遇、团结奋斗,固定资产投资成果丰硕,为兵团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时期,兵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攀升,累计完成6779.8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5倍,是“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7倍,年均增长39.5%,较“十一五”提高16.2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2010-2015年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十二五”时期,兵团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6∶34∶30调整为22∶46∶32,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信息化贯穿始终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随着兵团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三次产业投资结构逐步优化,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投资稳中有进,第三产业投资明显增加,“十二五”时期兵团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472.42亿元,3122.14亿元,3185.32亿元。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十一五”的13.5∶45.6∶40.9调整为“十二五”的7.0∶46.0∶47.0。
(一)第一产业投资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兵团农业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带动的要求,坚持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调整农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强化区域比较效益、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基本建成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十二五”时期,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472.4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年均增长31.0%,比“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加快23.5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投资内部结构调整继续推进
第二产业着力构建优质农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转化两大基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农牧机械、新型建材、矿产开发和氯碱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上形成了六孚纺织、天润乳业、伊力特酒业、青松建化、六师煤电、天业化工等108家大中型企业,累计完成投资3122.1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5.1倍,年均增长35.3%,比“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降低5.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累计完成投资3101.12亿元,年均增长35.4%,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降低5.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51.1%下降到“十二五”末的43.0%。
(三)第三产业投资活力显著提升
“十二五”以来,兵团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主动适应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以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业态多样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产服务专业化为方向,积极扩大服务业领域和覆盖范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发挥服务业联结生产、促进消费的作用,着力实现服务业结构升级和质量提升。“十二五”时期,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3185.3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5.8倍,年均增长45.9%,比“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提高2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逐年攀升,至“十二五”中后期投资规模反超二产,成为三次产业投资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十二五”时期,兵团建成投产项目10214个,全社会累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561.83亿元,为兵团经济的持续发展、职工群众的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用品的丰富及屯垦戍边使命的履行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各师投资全面增长
“十二五”期间,兵团设市建镇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增加,向南发展战略有力推进,各师固定资产投资均大幅上涨。第十三师、第十四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十二师、第十一师、第四师7个师年均增速超50.0%,第十三师年均增速高达75.3%,第八师、第六师累计完成投资超千亿。其中,北疆垦区累计完成投资5157.86亿元,年均增速37.4%;南疆垦区累计完成投资1622.02亿元,年均增速47.2%,南疆垦区年均增速快于北疆垦区9.8个百分点(见表1)。
(二)民间投资更趋活跃
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民间投资新36条),民间投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兵团民间投资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兵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兵团促进民间投资行动计划(2014-2015)》等一系列有力政策的实施,促进民间投资增速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比重不断攀升、活力日趋增强,成为拉动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强大引擎。“十二五”时期,兵团民间投资累计完成2852.74亿元,是“十一五”的11.7倍;占投资总额的42.1%,较“十一五”提高24.0个百分点;年均增长51.3%,较投资总额年均增速高11.8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
“十二五”时期,兵团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中,高耗能企业产能增加而配套建设的火电机组项目相继上马;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新建市市政设施不断完善,诸多因素拉动兵团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兵团基础设施行业累计完成投资2446.1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6.1%,年均增长51.6%,年均增速较“十一五”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累计完成投资529.04亿元,年均增长40.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完成投资622.36亿元,年均增长6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投资1289.64亿元,年均增长51.3%。
表1 “十二五”兵团各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四)民生投资持续加大
“十二五”时期,兵团党委、兵团以实施“十件实事”为抓手、以加快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为突破口,在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看病、住房、就业、增收、养老等方面持续发力,兵团财政对民生投入比重占公共财政总支出80%以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投入民生领域,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兵团民生投资累计完成1831.28亿元,是“十一五”的6.4倍;占投资总额比重27.0%,比“十一五”提高5.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42.6%,较“十一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完成1687.55亿元,年均增长45.1%,占民生投资比重92.2%;教育业完成68.81亿元,年均增长11.4%,占民生投资比重3.8%。
(五)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明显放缓
“十二五”时期,兵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一系列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部署,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实现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逐年下降,至“十二五”末高耗能行业投资已呈负增长。“十二五”期间,高耗能行业累计完成投资2336.51亿元,年均增长38.2%,较“十一五”降低1.5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554.76亿元,增速-8.5%,比“十一五”末下降95.8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1.1%,比“十一五”末期下降4.6个百分点。
(六)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以来,在兵团新建市、连队功能转换、职工集中居住等政策有力支撑下,兵团房地产开发投资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理性回归的过程,投资规模逐年增加,投资增速渐趋平稳,开发结构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二五”期间,兵团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773.38亿元,是“十一五”的8.7倍;占投资总额比重11.4%,较“十一五”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56.2%,较“十一五”加快19.9个百分点;五年分别拉动投资增长3.7、8.9、7.1、2.3、-0.6个百分点。
(七)新增生产能力逐步释放
“十二五”时期,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产能大量释放,有效支撑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561.83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6.85千公顷,水泥产能1280.45万吨,棉纺锭238.61万锭,焦炭1727万吨,电解铝283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321万千瓦,输电线路8920千米,新建公路1137公里,改扩建公路8623公里,住房5351万平方米,各类学校学生席位70504个,医院25.95万平方米、4590个病床床位,水库12座、6380万立方米。
(一)内部结构欠优,发展短板凸显
“十二五”时期,第三产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提高,投资占比已跃升三次产业之首,但受自身资源禀赋以及历史发展条件等因素影响,从内部结构看第三产业投资多集中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地产开发投资等行业,住餐、金融、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城镇化建设的配套服务投资比重仍然较低,新的投资增长点培育不足。“十二五”期间,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合计完成投资2838.95亿元,三者之和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为89.1%;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投资140.69亿元,占比为4.4%;住宿餐饮、金融、租赁商务服务和信息软件技术业投资56.12亿元,占比仅为1.8%。
(二)投资效果减弱,协调发展受限
“十二五”期间,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39.5%,成为兵团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投资的有力拉动下,兵团生产总值呈快速增长态势,由2010年的770.62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1934.91亿元,增长2.5倍。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效果系数逐年回落,投资率总体高位攀升,投资效果减弱,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调。投资效果系数是一定时期内地区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1],投资率是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2],两个指标均可用来反映投资效果变化趋势。“十二五”期间,投资效果系数由2011年的0.29下滑到2015年的0.11,即每亿元投资额增加的生产总值由0.29亿元下滑到0.11亿元,资本投资的生产效率明显降低。投资率由2011年的70.8%增长到2015年的92.3%,远高于同期全国投资率水平,如此高的投资率,实质上已对消费能力形成挤压,严重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表2 “十二五”时期兵团投资率及投资效果系数对应表
(三)投资形势转化,未来存在隐忧
“十二五”时期,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背景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高位减缓趋势,兵团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新疆运行态势一致,但回落速度更快(见表3)。“十二五”前三年,兵团各年投资增速保持在45%以上,2014年、2015两年投资形势急转直下,2014年增速较2013年回落28.6个百分点,2015年较2014年回落15.3个百分点,2015年较2011年回落51.1个百分点,2015年的投资增速更是为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随着“十二五”前期兵团开工建设的大项目相继竣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企业自主投资意愿趋弱,招商引资难度加大,新开工大项目接续乏力,后期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速下滑相对更快,未来不确定性加大。
表3 全国、新疆及兵团“十二五”投资情况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十三五”时期,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既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又要主动谋划、卯足干劲、迎难而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科学内涵为指导,以优化投资结构为突破口,积极融入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抢抓新机遇,继续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开创屯垦戍边事业新局面。
(一)优化投资内部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的投资结构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必须不断优化投资结构,调整投资方向,使资金投放向民生领域、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倾斜,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加快推进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建设产业发展高地,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切实提升投资效果
扩大有效投资,既要追求投资总量的增长,更要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投资。要充分认识有效投资的内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兵团资源禀赋、发展状况,以产业升级为导向,以重点领域工程建设为抓手,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建筑业、示范引领全国现代农业、促进服务业提速提质、全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支撑等八方面工作任务,不断激发市场投资信心和活力,努力挖掘民间资本蕴含的巨大潜力,切实提高投资有效性。
(三)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升招商引资能力
加快推进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推进行政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真梳理分析在审批备案、建设用地和工程设计审批以及报建开工等环节存在问题的原因,着力破解项目开(复)工难的问题。对一些重点企业和项目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从用电、用地、用水、道路、技术、市场等方面提供快捷、优质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创新投融资模式,转变财政投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和放大效应,加快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民间金融机构发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及再融资加快发展,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1]常现文.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实证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1,(11):83-86.
[2]张展,陆晓丽.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率理性回归分析[J].前沿,2011,(20):7-9.
(责任编辑:李亚利)
陈伟(1987-),男,四川蓬溪人,统计师,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兵团统计局,研究方向:资源监测、统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