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暴力后隐藏的犯罪

2016-11-08 22:28李文聪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网络视频校园暴力法律法规

李文聪

摘 要: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不断的在网络、电视等媒体中呈现,让充满阳光的校园抹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校园暴力的频发,严重的伤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校园暴力应该成为一个该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校园暴力;网络视频;家庭教育;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82-01

近年来,中小学生斗殴打架、虐待同学,甚至殴打老师的新闻屡见不鲜,不禁让人们陷入深深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校园暴力如此猖獗?是什么原因让学校这片净土也变得污浊起来,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也作出了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德育教育的缺失,让未成年人离犯罪更近一步,所以加强法制教育、德育教育迫在眉睫,这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2010年4月5日,广东九江中学高三一名女生被同学割喉,据说原因是犯罪男生怀疑女生诋毁他;2014年11月13日晚,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视频开始在网上被疯传,4名学生先后脚踹、扇耳光暴打另1名女生,下手颇狠,殴打持续2分钟左右,期间女生没有任何反抗;2015年5月,浙江省庆元县多名初中学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甚至用香烟头烫,据悉参与校园暴力的学生均为未成年人,不满14周岁。让人不可思意是施暴者如此残忍,旁观者更是冷漠异常,围观的人不去制止、劝阻,而是颇有兴致地进行拍摄,并在网络中传播散发,这仅仅是国人的冷漠吗?这是对生命的极大不尊重,是对犯罪的姑息,是对法律的践踏,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一、不健康的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直接诱发校园暴力

现代的孩子回家之后,最爱做的事情是看电视、上网,无休止的少儿卡通节目夺取了孩子们的眼球,精彩刺激的网络游戏更是让孩子爱不释手。在少儿动漫中,那些英雄们假借维护正义之名,以暴力的手段维护地球的和平;在爱恨情仇的穿越剧中,孩子们错误的发现死亡不是惨痛与离别,而是可以穿越,可以当神仙;在激烈的网游拼杀枪战中,孩子以杀敌的质量和数量取乐,他们肆无忌惮践踏着生命的尊严。电视固然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网络也能增长孩子们的见识,但孩子们同时也学会了暴力,学会了攻击。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是塑造性格、习惯的关键时期,不良的网络视频信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取向,他们会在潜意识中去模仿,因为他们渴望变大、变强,而错误的、不健康的、暴力的信息也会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种子。至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另外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还比较低,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良的暴力信息对他们的影响会更大,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和心理问题,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大多校园暴力新闻发生在中学阶段。我们真心的希望电视台和网站履行自己的职责,要严把播出关,弘扬社会正能量,减少孩子的暴力倾向,就是在抵制校园暴力的发生。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校园暴力背后的根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的富裕,家长们更多的重养轻教,即使重视教育,也更多的是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和课外辅导班上,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家庭的富裕、过度的溺爱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导致孩子们攀比、自私自利、盲目自大、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剥夺了孩子对人生、劳动生活的正常体验,家长们又过高的期望孩子出人头地,给孩子们造成了过重的精神压力。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正常的放松和宣泄,而是通过自暴自弃、打架斗殴等手段来宣泄心中的压抑,但青少年的控制力比较差,酿成了很多严重的后果。富裕给我们带来了高标准的物质生活,但同样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说,富裕需要一种更高级的教育,其中的重点就是家庭教育。

另外,一部分追求富裕的家长选择了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老人抚养,更有的家长直接把孩子扔给学校,于是出现一个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词语“留守儿童”。这样的父母根本达不到监护人这个角色的要求,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造成了与孩子之间缺少亲情,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阴影,形成了孩子内心冷漠、情感封闭、行为粗暴、缺少爱心等现象,有的孩子甚至会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这样的孩子在情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发生很多不良行为,为校园暴力埋下了隐患,也为犯罪种下了种子。我们如果仔细的去观察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时,会发现那些罪恶的手很多来自于留守儿童,这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吗?这更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社会的问题。

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是校园暴力频发的主要原因

曾经一度倍受关注的李天一案件中,有4人是未成年人,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我们说保护、宽容未成年人这是人性的思考,但宽容不等于纵容,可以说《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校园暴力的制约和打击过于落后和偏轻,而李天一就是在一度的宽容纵容中走向犯罪。尽管在1999年又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是线条过粗、过于笼统,不易执行,就会姑息孩子,也会姑息犯罪分子利用未成年人犯罪。

另外,现今的基础教育中,学校不能以任何理由开除学生,甚至留级都不能,教师不能侮辱、体罚等变相体罚学生,可以说对保护未成年人时非常重视。学生骂人,学校老师批评教育;学生打人,学校老师批评教育;学生杀人,学校老师连批评教育都不敢,因为要负连带责任。长此以往,学生会敬畏老师吗?学生连老师都不敬畏,会敬畏家长吗?没有敬畏之心的孩子会敬畏这个社会吗?没有敬畏之心,就会有不断的校园暴力,就会为犯罪埋下伏笔。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是国家的有生力量,预防青少年犯罪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们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分析问题,才能更好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减少校园暴力。

猜你喜欢
网络视频校园暴力法律法规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网络视频节目的特点及优势简析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网红形成与papi酱现象的社会成因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