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禹 杨广双
关于规范民口企业军品研制管理工作的思考
■ 胡禹杨广双
随着军民融合战略的不断深入,民口企业日益成为国防装备研制革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援、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的重要作用。但军工产品研制及其工程管理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民口企业在研制管理和监督管理思想、理论、方法和程序上,还与现代武器装备的体系化、系统化特点不相适应,军事代表质量监督也存在规章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从源头上把住装备质量关以及产品顺利转入生产,需要我们清醒认识问题和成因,从顶层的工作要求、工作重点和方法手段多个层面,进行系统的改进。
民口企业参与军品研制普遍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产品配套级别一般也比较低,军工底蕴和军品意识不强,还停留在“照抄照搬”和粗放管理的初级阶段,主要问题有:
1.1项目管理基础较薄弱
民口企业参与军品研制的管理经验普遍不足,争取到任务后为尽快打开市场往往匆忙上马,摸着石头过河,项目管理缺少顶层统一规划和部署安排,制度缺失,各部门协调衔接不畅、计划进度不统一、职责分工不明确,资源调配不到位。
1.2研发流程管理不正规
民口企业主观上也希望按标准规范推进研制过程,但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针对产品级别特点做合理剪裁,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本应并行推进的技术设计、工艺实现和质量管理,也因民口企业部门编制、人员实力等原因形成接力式的串行操作,导致流程管理层次不清,管理纪律随意性较大,比如必要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有时流于形式。
1.3技术状态管理不严格
很多研制项目从源头的技术协议签订就有漏洞,有些甚至对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和各阶段应达到的技术状态都没有准确界定;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重技术、轻管理,过多关注的是产品功能性能的达标,忽视了技术状态是循序渐进的完善过程,忽略了分析统计、记实审核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验证考核环节因时间紧往往工艺试验不够充分,工艺没有完全摸透、性能没有完全稳定、隐患没有完全消除,一旦发生问题要从头梳理,费时费力。
1.4标准化操作不规范
①有标不行。普遍存在选标采标不全、标准版本过时的问题,有些对标准进行了不合理裁剪、降低了标准要求,有些主观臆断以自编程序文件替代标准要求,反映了对标准掌握不全、理解不深、认识不透。②执标不严。研制过程管理中相关标准要求落实不到位,如文件标准化审查等活动走过场,不能达到产品、资料协调统一的要求。③管理不细。如相关标准散落于不同设计研发人员手中分散执行,缺乏系统的整理归纳,标准化工作缺少顶层的系统规划和统一引领。
2.1管理理念的问题
质量宣传教育不到位,民口企业有时过于执着眼前利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管理在研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过多地还是从功能性能角度定义产品设计开发,此外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紧张的节点进度安排,唯“产品”论抬头,重进度、轻质量,设计开发中就会有意无意就会出现管理让步于进度等问题。
2.2体制机制的问题
民口企业多数采取项目组的研发模式,但项目组负责人经常有责无权,操作仍以职能化明显的部门为基础,造成衔接不畅;此外因编制或出于成本考量企业往往未设技术状态管理、标准化管理等专门机构,或由其它部门人员兼职,缺乏相关专业管理人才,职责落实不到位。
2.3制度建设的问题
军地联动机制没有形成,军企关于研制过程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均不够完善,对接不紧密,与产品级别特点等适应度较差,企业研制流程操作性不强,造成制度落实走过场、管理纪律执行不严;军事代表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在试验监督、工艺控制、技术状态审查等重点环节投入精力不足,监督理念和手段均比较落后,造成主导把关作用发挥不明显。
3.1抓宣传教育,实现理念的跃升
对管理层要突出运用集中宣贯、会议座谈、审查审核等时机,通过实际案例和典型质量问题的传达教育、举一反三,不间断灌输研制过程管理思想和方法,树立“管理出效益”的管理文化,形成领导带头主抓的良性氛围。对研发设计人员等一线员工,要发挥军事代表懂管理的优势特长,开展经常性的提醒纠偏,经常深入研制生产一线充分开展日常监督,及时发现纠正惯性思维和错误做法。企业也要经常选人送学有关管理培训教育,提升整体管理能力水平。
3.2抓制度建设,实现精细化指导
一是完善顶层规划。应从装备主管机关的层面,完善研制项目管理相关法规制度和管理要求,对现有法规的执行实施分类要求,针对不同专业和代表室类别编制“军事代表研制过程质量监督实施指南”,按型号和产品类别编制“监督实施细则”,指导军事代表室有效落实现有法规要求。二是强化军企对接。应针对产品级别、管理水平、研制工程能力等实际情况,对“指南”和“细则”的要求进行充分论证、合理剪裁,军代室制订“研制过程质量监督要求”,企业形成“研制过程管理程序制度”,将军方管理要求融入企业管理流程和管理活动中,实现研制过程管理和监督要求的一一对应和无缝对接,建立军厂统一的管理要求标准,以便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军方主导作用。
3.3抓管理要求,推进过程项目管理
一是健全组织。由计划、质量、设计、工艺、生产、检验等职能部门和军代表组成适应研制特点的矩阵式项目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项目的执行、管理和监督。承制单位还应建立主要技术、质量等领导牵头的独立行使职权的技术状态管理、标准化管理等委员会,使其相关工作进入企业顶层管理范围,减少部门干预,加大行政力度。二是规范工作。按照研制要求及项目管理方法,依据GJB2993A《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督促企业制定型号项目质量、进度管理计划,形成节点网络图,明确各阶段要达到的质量、进度目标;并据此完善军代表质量监督计划,制定质量、进度检查表,对质量监督工作进行工作结构分解,形成多级的监督活动,详细规定活动目的、内容、要点、检查规则、实施规范指南、注意事项、开展时机和频次要求,经常进行考核检查。三是加强协同。建立军企项目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项目进度安排,解决研制和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动态评估和控制项目风险,调整项目活动搭接关系,协调各项活动冲突,定期向上级配套单位汇报进度进展、技术问题、质量保证落实情况,提高响应速度,提升决策效率。
3.4抓技术状态,确保状态递进完善
一是管好输入关。要发挥好技术(质量)协议对研制相关方的行为指导约束和利益保护作用,规范洽谈审签流程,要对项目配套关系和级别、产品功能性能、研制阶段划分、各阶段应达到的技术状态、试验要求和分工、技术文件资料要求、质量保证要求等严格把关,保证完整性和可行性,遇有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补充完善,避免研制过程中职责不清、阶段超越等问题的发生。二是抓好工艺关。工程实践是反复摸索提高的过程,工艺则是产品研制实现的基础,承制单位要对原材料、零备件、设备、工艺方法、环境条件等逐个工艺细节开展反复深入细致的工艺攻关,运用好统计分析手段,优化参数设置,提升工艺效率,压缩工艺成本。军事代表更应注重从整体串联把握,应经常深入研制一线,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准确把握工艺评审情况,掌握工艺方法原理,通过督促承制单位完善样品标识、记录和过程记实,清晰研制产品工序流程设置及其调整递进状态。三是把好试验关。提高对试验考核的认识,试验考核是充分暴露问题、完善设计、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贯穿研制全过程的一条主线。承制单位要与设计同步制定试验验证计划,同步开展原材料、零备件等老化、性能及寿命验证,对涉及产品安全使用的工艺过程(如某型气体分离膜组件产品壳体耐压气密性),应采用工艺性试验进行验证,避免过程控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不被发现,直到使用中才逐渐暴露,确保工艺过程达到设计预期;要突出抓好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鉴定试验,合理规划试验任务书,充分论证试验大纲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为设计鉴定提供有力依据。四是把好审核关。军厂协同对审核进行认真策划,明确目的、范围和审核人员要求,文件审核应充分融入日常工作,企业按标准及时更新完善,军代表要结合机动检查、跟产等时机核实工艺文件、试验要求等与实际操作和记录的一致性、协调性。实物状态审核,要确保研制过程发生质量问题的闭环,通过研制过程中军检验收和试验考核,详细检查状态更改是否落实到了相关产品,在产品输出端要严格审查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关于产品状态的描述。
3.5抓标准落实,促进研制规范实施
一是健全标准化机构。民口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高瞻远瞩,看到标准化工作在企业长期发展中的作用,全力支持标准化工作,投入足够的经费和设备,按赋予的权限对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和决策。在规定标准化管理职责和权限时,要描述清晰、准确并覆盖到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明确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接口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引进和培养标准化方面的优秀人才,针对人员类别经常组织分类别业务学习,使领导层把住方向大局,执行层清晰细节要求。二是完善标准化体系。民口企业应在统一部门领导下着力夯实标准化信息基础,健全管理制度,充分运用数据管理系统等科学手段,侧重于常用标准分类索引的编制和搜集,加强标准文本的时效跟踪、维护,准确把握标准生效废止、修订更新等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准确、高效的标准化库,提升产品设计实现中标准信息传递效率。三是做好标准融合转化。在管理类标准上不仅要涵盖现行国家、军队质量监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更应纳入《装备管理条例》等顶层法规以及适航等国际先进标准经验。标准法规一定程度是对某项具体事物或某一具体工作宏观概括要求,民口单位更应结合自身体制机制、管理特点和产品实际有效剪裁转化,形成操作层面制度和程序,完备配套记录。在技术类标准上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开展标准转化和建标立标,完善企业标准内涵,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抓好计划制定和执行。在制定标准化大纲或计划的同时明确监督检查要求,军厂成立检查小组结合项目研制阶段、技术状态审核等关键节点,监督项目标准化进展情况,重点是标准完整性、产品技术状态与标准符合性、“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符合性等方面,形成计划—贯彻—评估的良性动态过程。
(杨广双,胡禹分别为空军驻大连地区军事代表室总代表、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