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艳山崔 波
(430023 1.武汉铁路公安处 2.武汉市江岸分局 湖北 武汉)
动车铁路交通事故损伤分析
柳艳山1崔 波2
(430023 1.武汉铁路公安处 2.武汉市江岸分局 湖北 武汉)
动车相对于普通列车来讲,更加的平稳、快速,车厢内也较为宽敞,为出行带来了更好、更便捷的服务。随着动车的普及,动车的安全运行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文中收集了2010年到2016年期间所出现的动车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对动车交通事故损伤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可以对减少甚至是杜绝动车交通事故提供支持。
动车;铁路交通事故;损伤分析
本文收集2010~2016年间动车交通事故死亡案件15例,分析动车交通事故损伤特点。
1.1性别与年龄情况
男性8例(53%),女性7例(47%);年龄20~40岁5例,40-60岁7例,60岁以上3例。
1.2根据尸体残留状态分类
完整(各组织结构存在)7例、部分完整(肢体断离或组织挫灭)7例、支离破碎(无完好组织)1例。
1.3损伤部位及损伤类型(除1例支离破碎)
损伤部位按头面部、颈项部、躯干、上肢、下肢,损伤类型根据
铁路交通事故中常见损伤肢体断离、骨折、组织挫灭、挫裂创、擦挫伤进行统计。
头面部 颈项部 躯干 上肢 下肢肢体断离 0 1(7.14%)3(21.42%) 3 3骨折 14(100%) 0 14 14 14组织挫灭 1 0 2(14.28%) 1 1挫裂创 12(85.71%) 0 7(50%)6(42.86%) 13(92.86%)擦挫伤 13 6 12 12 10(71.43%)
2.1损伤形成特点
2.1.1列车撞击人体后形成的损伤分三种损伤过程,首先是列车撞击人体形成损伤,其次是人体被抛出后摔跌、碰撞至轨枕、道砟、地面及铁路设施,最后是列车对人体的碾压及车底部件的挤压拖擦。
2.1.2颅脑会因列车直接撞击或者人体抛出后摔跌、碰撞出现明显损伤。在本组资料中,颅脑损伤发生率100%,且均较严重,主要体现在颅骨骨折,其中崩裂性骨折7例、开放性粉碎性骨折6例、闭合性粉碎性骨折2例。
2.1.3颈项部因特殊的解剖位置,形成的损伤主要为擦挫伤,在本组资料中,单独的颈项部擦挫伤面积小其分散,主要是其他部位一次形成的擦挫伤延伸至颈项部。
2.1.4动车组车头距轨面高1250mm,正面撞击人体时撞击点一般位于人体的腰臀部水平位,资料中2例躯干组织挫灭均位于下腹及会阴部;侧面撞击人体时因动车侧面面积较大,在撞击点位置形成擦挫伤,小腿因惯性运动与排障器接触形成挫裂创、骨折,资料中13例下肢挫裂创分布于小腿一侧或双侧,小腿处挫裂创在铁路交通事故具有较高的辨识性。
2.1.5动车在运行中发生事故,在撞击、惯性、挤压、坠落、拖擦等外力作用下,复合伤、多发伤常见。根据本组资料,全身骨骼100%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而人体在卷入车底或因惯性在线路上拖擦时,易形成全身广泛擦挫伤及多处挫裂创。
2.1.6动车行车事故并没有因为其速度快就具备致死性,根据本辖区现有资料,行车后果中死亡15例,重伤5例。但也就因为动车的速度快,损伤可形成支离破碎,无一完好组织。
2.2损伤分析
列车行驶速度、线路的弯直、行人位于轨道上的方位及其站立卧状态等因素,造成的人体损伤有所不同。动车区别普通列车主要有两点:一是列车行驶速度,二是机车的结构。二者的不同使得形成的损伤有一定的区别性,主要体现在破坏性。
[1]王萍,肖发民,李伟.法医学铁路损伤勘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9-20.
[2]刘钢,孙忠岱,王成,施慧声.53例火车碾轧人体方式与损伤部位关系分析[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4):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