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基俊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什么是“高效课堂”?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在这里我也想就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建设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思路,由教学生学会转变到教学生会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生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特别是教材内容的掌握较多,忽视了课外知识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学生的负担过重,学习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最后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而高效课堂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我们以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感觉学的还不错,就是考试考不到分。这正是因为他的学习只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缺乏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我认为学生学习经历的过程与最后的结果同样重要。过程就是探究历程和探究方法,结论就是探究的结果。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如果没有求异思维过程和多样化的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那么所掌握的知识很难真正理解和巩固。我们的高效课堂应该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合作、共赢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在的心理需求,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自我表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三、注重课堂形式,更应该注重课堂实效
现今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校情和学情结合我们自己的学科特点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甚至不同的学生都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能刻意的来追求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在临帖的时候更应该想象如何来破帖。如果过于追求形式,表面上看去课堂上热热闹闹,其实课堂上很难高效。我们的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形式,到最后发现教学进度跟不上,很多知识学生掌握的不到位,达不到我们理想的教学成绩。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准备课程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在课前下足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是必须备教材、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对于教材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做到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
2.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会放松心情,愉悦的接受知识,才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于学生个性的尊重与培养,注意营造平等、和谐与创造的课堂氛围。高中数学课堂环境的自由与宽松是极为重要的,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教学内容。自主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与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从人际关系来说,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与和谐,而不是居高临下与等级森严。从教学过程来说,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互动的、和谐的,而不是专制与单一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更加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只有在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教师才会对学生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等各个方面具有切身的体会,才会更加尊重与理解学生的独特个性及其自由、创造和选择,才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3.教师应该做到激励学生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因此,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注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机鼓励学生。
4.结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学校生源是好还是差,建立高效数学课堂具有极多相似地方,然而,从总体来说,学校生源好,其教学模式并不是适用在生源一般的学校,相反,也是一样的。因此,对有些生源较好的学校,可以适当提高课堂教学要求,题目设置较深些,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而对于那些生源比较一般的学校,则对课堂教学要求可以适当放低,题目设置稍浅一些。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