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代霜蛟
那天夜里的遭遇,现在回想起来背脊上依然会渗出冷汗。
你升职了,叫了一帮哥们儿去吃火锅大肆庆祝一番:席间海鲜生猛菌菇嫩滑,杯盏交错啤酒不断,真是无比欢乐与痛快。尽兴后回家倒头便睡,随即坠入梦乡。
但是你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午夜里,你忽然被一种难以名状、忍无可忍的剧痛击醒。只感到大脚趾关节上有如无数针扎,令你只想抱头哀嚎。再看一眼痛处,更是胆战心惊:大脚趾红肿了起来,伴随着踏在烧红煤炭上那样的灼热感。此时你已经寸步难行,甚至连被子轻轻碰到那只脚趾都会痛彻心扉。
医院诊断书上两个字:痛风。医生告诉你: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你将不得不和降尿酸药做伴了。而且,你必须注意饮食,管住嘴巴!
痛风,不仅仅是疼痛
这不得不从痛风的病因说起。痛风的本质是嘌呤代谢异常致使血尿酸升高所引发的疾病。伴随血尿酸浓度不断上升,血尿酸最终会形成尿酸盐结晶体,在人体的关节以及肾脏等部位沉淀积聚起来,引发炎性反应——也就是前文描述的剧烈疼痛症状。
所以,如果痛风是一场“悲剧”,那么高尿酸血症就是必不可少的“前传”。幸运的是,多数人即便患上了高尿酸血症也并不会发展成痛风,享受着没有症状的病人待遇。但这其实是一个概率游戏——血尿酸水平越高,未来发展成痛风的几率也越高。
此外,高尿酸血症的男女比例高达20到30比1。这是因为女性有着高水平雌激素的保护,而雌激素能够促进人体尿酸的排出。而且男性发病年龄在40~50岁时就达到高峰,比女性早“遭殃”——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骤降,因此发病往往要到绝经期之后。
一旦发生痛风,后果远远不止疼痛。长期痛风可能导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引发功能障碍,而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更是威胁肾功能,严重的甚至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发生尿毒症。
同时,别以为无症状期的高尿酸血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即便没有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尿路结石的几率也高达一般人群的20倍左右,而且20%~4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同样会发展为尿酸性肾病。
此外,高尿酸血症还是(痛风更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脑梗等多种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
这下你应该不敢轻敌了。
痛风,如何避开高嘌呤饮食
血尿酸来自于嘌呤,而外源性嘌呤都是吃下肚的,虽然它们只占人体内总尿酸的20%左右,但由于是相对容易控制的部分,所以依然非常关键。
处于事业高峰时期,社交应酬、聚餐外食多的中年男性,尤其是血尿酸高的,就要特别当心了,要坚持避开高嘌呤饮食。
靠味觉判断高嘌呤饮食
嘌呤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物质,因此基本上任何食物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嘌呤。通常,食物中细胞数量越多,嘌呤含量也就相应地越高;反之,像鸡蛋那样只含有一个细胞的食物,哪怕个头再大,嘌呤水平还是非常低的。
当然,你不可能通过计算食物中的细胞数量来推算嘌呤含量,那怎么办?
你的味觉本能或许可以帮到你:高嘌呤食物的特征之一是“鲜”,食物越鲜美则意味着嘌呤含量可能越高。事实上,嘌呤本身也是“鲜度”的指标之一。
说到这里,或许你已经能够猜到一二了。对,没错,动物内脏、多种海鲜以及浓汤肉汁等都是“经典”的高嘌呤食物。
依据科学对食物嘌呤含量细致划分
但是感觉不总是可靠的,我们需要科学标准来对食物的嘌呤水平作细致划分:
第一类:高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100~1000毫克)
以动物内脏为主(特别是肝脏),还包括浓汤肉汁(火锅)、鱼卵、沙丁鱼、脑、酵母等。
第二类:中等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75~100毫克)
鲈鱼、鳝鱼等淡水鱼,鳕鱼、鳗鱼等海鱼,贝壳类,猪肉、牛肉、兔肉、鹿肉等畜肉,以及某些家禽等。
第三类:低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75毫克)
青鱼、金枪鱼、白鱼、龙虾、蟹、牡蛎、火腿、羊肉、鸡、麦片、面包、粗粮、芦笋、菜花、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菠菜、豆腐等。
第四类:极低嘌呤食物
各种水果、干果、糖、蛋、乳类、汽水、茶、咖啡、巧克力、油脂、花生酱、果酱等。
痛风患者的食物选择
(1)食物选择与忌口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最好日常膳食集中于第三、第四类食物,而第一类食物应该忌口。
(2)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取舍
近来研究发现:同样嘌呤水平的高嘌呤食物,动物性嘌呤要比植物性嘌呤危害大,菌菇类虽然不属于植物,但也划归植物性嘌呤。另有流行病学研究甚至认为,植物性嘌呤似乎无害,相反还有益,但这一点并未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需要谨慎观察。
(3)高糖食物值得警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四类极低嘌呤食物看似非常安全,但其中包含的高糖食物却需要格外警惕。
高糖食品和饮料虽然从嘌呤角度来看几乎不足为虑,但近年来的研究却提示高糖同样具有惊人的提升血尿酸水平的效果——糖分摄入越多,血尿酸水平则越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但却已经足够引以为戒,提醒自己日常生活中减少高糖食品,尤其是含有大量高果糖浆的碳酸饮料和其他果汁类软饮料的摄入了。
(4)实际摄入量
另外还需要多一份心思的是:虽然食物所含嘌呤水平是以每100克含有多少嘌呤量来计算的,但在实际健康建议的操作中,不应仅仅以数值比较来考察某种食物对于痛风的影响,还需要考虑这种食物在餐饮中的实际摄入量。
这在另外一大类食物中表现得比较突出:酒精饮料。
痛风,能不能喝酒精饮料
酒精饮料中的嘌呤含量是以每100毫升含有多少毫克嘌呤来计算的。根据日本公益财团法人痛风财团的资料,社会餐饮中最常见的酒精饮料的嘌呤含量为——
日式烧酒:几乎为0毫克/100毫升
威士忌:0.1毫克/100毫升
白兰地:0.4毫克/100毫升
日式清酒:1.2毫克 /100毫升
葡萄酒:0.4毫克/100毫升
啤酒:5~6 毫克/100毫升
黄酒:11.6毫克/100毫升
从中可见,高酒精度酒类一般嘌呤问题不大,葡萄酒也行,但是啤酒和黄酒属于高风险人群的“禁区”。尤其是啤酒,虽然光从单位数值上看不如黄酒,但是由于啤酒酒精度远比黄酒低,又含有碳酸汽,特别爽口,与内脏、肉类、海鲜等相兑时非常下饭,常常禁不住一杯又一杯地喝,最终导致总体嘌呤摄入量往往高出黄酒不少。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青岛市痛风发病率高居全国榜首,其中,成年男性的痛风发病率高达2.2%,远高于全国0.96%的平均水平。个中原因之一,是青岛靠海,盛产海鲜,且青岛男性特别喜爱啤酒加海鲜,大快朵颐。
那么问题来了:啤酒加海鲜这种吃法导致痛风高发,是否仅仅因为啤酒和海鲜各自是高嘌呤食物,加在一起之后的总嘌呤量太高?
非也!
总嘌呤更高当然没错,但是还有一点很多人或许想不到: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的过程中会升高血乳酸浓度,而后者会抑制肾脏的尿酸排泄。还有些人由于过度豪饮造成血酮症,尿酸排泄更受抑制。虽然酒精对于血尿酸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但是酒精对于高嘌呤食物的推波助澜作用已经足够引起重视了。
除此以外,还需对痛风患者进行其他生活方式干预。比较重要的有两点:
首先,大幅度提高日常总饮水量。以每次少量、多次饮用为佳,不要等到感觉口渴了才饮水。理由很简单:促进尿酸排泄。但也要注意方法:要喝纯水,而不是软饮料或者咖啡等其他饮料。睡前不要海饮,以免在睡眠过程中增加肾脏负担。
其次,坚持适度运动,但切忌过激。运动同样能够促进尿酸排泄,同时还能够预防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另一风险因素:肥胖。
当然,最后还要再次重申,一定得管住嘴巴——为了你的健康不在嘌呤中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