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琛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均有规范引导的作用。因此,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场和观点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使大学生通过显性的学习、实践和内在的思辨、选择、融合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自身价值观。
关键词: 大学生 优秀的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重大课题,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党中央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即“倡导建立富强的、民主的、文明的、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倡导建立自由的、平等的、公正的、法治的社会环境,并引导我国公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敬业精神,引导我国公民建立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进一步强调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②。在诸多的工作会议和公务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关系,鲜明地表现出党和国家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二、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也要延续民族的文化血脉,这就要求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便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化人功能。2014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个学历教育阶段中的开展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中国梦”目标的实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也直接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此时的他们正处在思想活跃、价值观日益成熟的时期,如同习总书记所说:“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③大学生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才能达到认同和践行的知行合一。
高校作为培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体,理应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历史使命。除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辅助手段。高校校园文化以育人为导向,以传递正能量为主要内容,通过第二课堂、讲座、文艺活动等不同形式,开展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又具有很强的社会辐射作用和文化反哺功能,“高校校园文化通过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各种文化媒体和文化书籍以及各种文化活动与社会不停地进行互动交流,对社会进行文化反哺,影响社会的潮流风尚”④。由此看出,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教育理念及哲学意义,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提高校园文化的内涵,又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资源。
三、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
1.完善相关制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开展这项教育工作更是一种集知识性、育人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育人工作。因此,相关的工作者不仅要了解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更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精神领悟到位,这样才具备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专业素质。此外,教育工作者还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教育能力。结合时代背景,创新性地赋予优秀传统文化鲜活的时代特征,呈现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高校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设立人才建设的专项基金,创建“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工程”。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必须更好地启导学生。第一课堂应系统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第二课堂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所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创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并且在活动主旨方向加以引导,经费上给予大力扶持。
3.提炼中华优秀文化精髓
高校的相关部门,要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切忌“重形式、轻内涵”的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要重视活动的质量和后期效应。可运用各类活动形式,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工程,生动具体地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开展高品位、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已成普遍现象。借助艺术的形式,把立意高远、品位雅致,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大学生。在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具体负责部门要在艺术作品的内容上把关,让大学生接受,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可用讲、演、说的形式,将文化成果传授给大学生。这样才能在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真正意义。
4.依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
将地方传统文化精华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依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开展音乐、曲艺、美术、体育、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展览等不同形式的活动。通过欣赏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参观文化景点,参与演出活动,形象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进一步传播主流价值。学校也可以建立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5.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宣传平台的传播作用,有效运用校园宣传栏,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在校内刊物中增设优秀传统文化专栏,通过征文、摄影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参与度。加强网络平台的交流作用,鼓励学生自主研发正能量的网络平台,针对性地成立网络文化室,定期在学生参与度高的平台上,发起相关讨论话题,拓宽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渠道,营造良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新的时代,大学生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找准自己的价值追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和转型。
注释:
①引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的讲话.
②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824/c40531-2750
7712-3.html,2016.7.2.
③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05/c_1110528066.htm,2016.7.2.
④沈兵虎.试论大学校园文化的承载因素和社会功能[J].浙江社会科学,2006:(5).
参考文献:
[1]杨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核心价值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闵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4).
[3]温映雪,郑传芳.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4]周荣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1.
[5]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