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 黄泽民
摘要:挪威早期在丹麦统治下400多年,本土的新闻传播业起步相对晚些,19世纪瑞一挪联邦时期政党报纸兴起,并十分自然地渗透到地方社区,虽各持己见,但没有过度冲突。二战后,报纸转向商业化,面临广播电视的冲击,挪威政府长期对报业实行补贴制度,有一定效果,目前报业呈集中化趋势。20世纪后半叶,挪威广电实行公营、民营双轨制,公营广电目前居主导地位。由于丹麦早在1770年取消书报检查,挪威报纸诞生后受到书报检查仅7年,后来仅在1940-1945年德国法西斯统治时期遭遇对报纸和广播的严格控制。挪威政府一向不干预媒体,二战后的政府更是维护媒体利益,因而挪威新闻传播业基本平和发展。
关键词:挪威;新闻传播业;《晚邮报》;《挪威日报》;NRK;vg.no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陈力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学院讲座教授,北京100089;黄泽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挪威王国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国土面积38.5万平方公里,人口516.5万,其中挪威人占96%,国名意为“通往北方之路”。挪威语为官方语言,全国9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公元前8000年左右,内陆冰层逐渐消失,挪威境内就有人类居住了。7世纪末,挪威境内形成几个互相独立的部落。872年,哈拉尔一世控制了挪威的南部和西部,成为第一任挪威国王。公元10世纪,奥拉夫·哈拉尔德逊将统治区扩大到挪威内地山区和北部。
1397年,挪威与丹麦、瑞典结成三国联盟,实际上受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统治。此后挪威从属于丹麦400多年,官方语言改为丹麦语。1814年,丹麦一法国联盟在拿破仑战争中战败,挪威被割让给参加反法同盟的瑞典。挪威资产阶级临时行政委员会在奥斯陆北部的埃森沃尔镇集会,制定《埃森沃尔宪法》,并宣布挪威是自由、独立和不可分割的君主立宪国家,遭到瑞典镇压。但瑞典承认了挪威的新议会和新宪法,保留自己的法律、行政机构、法院、教会和独立的财政体系。1905年6月7日,挪威脱离松散的瑞一挪联盟而实现独立。
从1998年起,挪威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现在挪威人的识字率为100%。挪威十分重视保护其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政府设有语言委员会,旨在保护以挪威书面文和口语为代表的文化遗产。
挪威的新闻传播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丹麦统治时期,挪威报业起步相对晚,发展较慢。2.瑞一挪联邦时期,《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工业革命促进了报刊发展,政党报纸发展壮大。3.挪威独立,特别是二战以后,政党报纸式微,政府报业实行补贴制度,广播电视业从公营垄断走向开放竞争。
由于丹麦早在1770年取消书报检查,挪威报纸诞生后受到书报检查仅7年,后来仅在1940-1945年德国法西斯统治时期遭遇对报纸和广播的严格控制;挪威政府一向不干预媒体,二战后的政府更是维护媒体利益,因而挪威新闻传播业基本平和发展。
一、丹麦统治时期:新闻传播业的艰难起步
早在13世纪,挪威神职人员就开始传播手抄的事件记录。1536年起丹麦实行书籍审查制度。在挪威,直到1650年前后,丹麦印刷商才在挪威进行印刷生产,印刷书籍开始在国内流传。挪威所有印刷文本都必须获得事先批准,加之挪威居民点形成非常缓慢以及经济发展滞后,挪威新闻业的起步相比邻近国家晚些。
1763年5月25日,挪威第一份报纸《挪威消息笺札》(Norske Intelligenz-Seddeler)由印刷商塞缪尔·史瓦赫(Samuel Conrad Schwach)在奥斯陆创刊。此后的120多年里,该报扮演的角色类似政府公报,其内容局限于广告和官方通告。当时只有丹麦公民才有资格创办报纸,《挪威消息笺札》的出现突破了这一特权垄断。177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的私人医生约翰·施特林泽升任枢密院顾问,成为“事实上的统治者”。当年9月,施特林泽颁布法令取消书报审查制度。属于丹麦管辖的挪威出版物,亦开始出现批评国王的言论,言论的开放激发了较多的公共辩论。
到18世纪末,挪威的报纸仍然不多,集中在四个较大城市(奥斯陆、卑尔根、特隆赫姆和克里斯蒂安桑)里四家获准出版报纸的印刷商。那时报纸仅存在于较大城市,因为报价较贵,只拥有上层社会的少量读者;另一方面,出版商财力有限,无法在较大范围采集到独立的新闻。[3]挪威读者在整个18世纪都能读到丹麦和德国的报纸,这也是挪威本土报纸难以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
二、瑞-挪联邦时期:自由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瑞一挪联邦维持了91年(1814-1905)。期间,富农经济和工商业大步发展;文化事业也渐渐繁荣,出现了亨利克·易卜生、比约恩斯彻纳·比昂逊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14年,挪威国民大会在奥斯陆以北的小镇埃兹伏尔(Eidsvoll)召开,制定了挪威王国宪法。.《宪法》第100条规定:“新闻出版自由。任何人,不论其写作内容如何,均不得因其所出版或发表的著作而受惩处,但蓄意和明显地表示本人或煽动他人反对法律,藐视宗教、道德或宪法权力、对抗法令,或对人进行诬告和诽谤者除外。任何人有权对管理国家或任何其他问题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从此,挪威人都可以在法治下自由地批评政府而无须担心言论危及自身安全。
这一年,有两份报纸在民众中颇有影响,分别是《时代》(Tiden)和《消息纸》(Intelligenssedlene)。前者创办于1808年,被形容为“混杂各种内容的大众杂志”;后者的编辑乐于紧跟时事,使其成为公共辩论的平台。随后,与政府对立的报纸陆续出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挪威人》(Statsborgeren)和《晨报》(Morgenbladet),后者由印刷商尼尔斯·沃尔夫斯伯格(Niels Wulfsberg)创办于1819年,是挪威的第一份日报,内容以新闻、趣闻和广告为主。不过,这些报纸大多存在时间不长,1830年之后,它们被遍布于小城镇的地方报纸所逐渐取代。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影响到达挪威。1854年,挪威铺设了第一条铁路,连接奥斯陆和埃兹伏尔。到1875年,挪威的铁路总长达970英里。乘客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来打发时间。电报线路沿着铁轨架设,使得电讯的传播延伸到远方。挪威北部地势险峻,一些城镇直到1869年才与全国电报网相连。
1867年,挪威通讯社(NTB)诞生,为报联社体制。1880年,贝尔公司将电话引入挪威。1896年,电影首次在挪威公映。
同一时期,报纸开始使用转轮印刷机印刷。随着读者数量的增大,报纸售价迅速下降,大量新报纸出现,例如1860年创办的《晚邮报》(Aftenposten)、1868年创办的《卑尔根时报》(Bergens Tidende)和1869年创办的《挪威日报》(Dagbladet)。1890年,奥斯陆的订户可选择订阅的报纸和杂志种类有120种。1892年,通过挪威邮政系统销售的报纸数量达到1400万份。
1884年,现代议会政治制度在挪威建立,形成自由党、保守党两大政党,分别代表小资产阶级和垄断资本的利益。自由党较为激进,获得《挪威日报》和《世界之路报》(Verdens Gang)以及一些地方报纸,如《卑尔根时报》和《祖国之友》(Faadrelandsvennen)的支持。历史悠久的报纸则偏向于保守党,如《晨报》、《晚邮报》和《通讯报》(Adresseavisen)等。1884年创办的《我们的工作》(Vort Arbeide)则是挪威第一份存在时间较长的工人报纸,代表挪威工党的利益,后来该报改名为《社会民主党人报》(socialDemokraten)。
19世纪后期,挪威出现面向家庭的周刊,同时丹麦的杂志也被引进到挪威。那时的书面丹麦文和挪威文十分相近。摆脱丹麦统治后,挪威有两种官方认可的书面语形式,分别为“书面挪威文”和“新挪威文”。前者是在丹麦书面语配合挪威东部方言发音发展而来,一直占据支配地位,当时的主要报纸、杂志和文学作品都用它来出版。丹麦岩莫(Hjemmet)集团和阿勒(Aller)集团在挪威设立分部,率先发行挪威版杂志。
三、从独立到二战:新闻传播业正常发展后一度中断
1905年,挪威独立。挪威的政党报纸继续发展。1920年前后,《国家》(Nationen)、《东部人》(Ostlendingen)等报纸出现,与挪威农民协会关系密切,旨在保护农民的利益。至此,基于政党形成的四大(自由党、保守党、工党、农民协会)报群正式形成。1920年以后,政党报纸继续巩固其地位。因为经济危机、罢工和国内外的动荡局面,这些报纸也经历了困难时期,但都得到了各自政党的帮助。
从19世纪80年代到1940年左右,每个城镇都有2-4份政党报纸,每家报纸代表一个政党,几乎每个居民都是读者。报纸忠诚地为政党宣传,攻击其他政党。对于这种现象,并没有激烈的反对声音。相较于其他同样经历过党报时期的国家,挪威政党报纸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非常成功地渗透进了地方社区,很少有人能避开这些持续而有组织的宣传活动。
1924年,第一批296张收音机持有证在挪威登记注册。次年,私营性质的“广播公司”(Kringkastningselskapet)开始播送节目。最初,只有奥斯陆、卑尔根、奥勒松(Alesund)和特罗姆瑟(Troms)这四个城市及其周围能够收听到。1925年底,收音机持有证数量达到34,452个。经过一番讨论,政府决定让私人公司形成区域性的垄断。1924-1927年间,挪威有4家获得许可的地方公司经营广播。到1930年,商业性广播覆盖全国。拥有收音机的听众需要缴纳牌照费,这是广播服务的收入来源。挪威广播电台的听众数量庞大,广播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1933年,挪威议会决定将广播服务收归为国家垄断经营,成立挪威国家广播公司(NRK)。同年《广播法案》出台,其中第一条规定:“挪威广播公司拥有以下专属的权利:建立和运营站点或其他设备,以播送口头讯息、音乐、图像和相似的内容。”至此,早期的民营广播时代结束。
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向大众的非专业性周刊开始在挪威流行;同时,出版商细分市场,先后出版了专供女性和男性阅读的杂志。
1939年,二战爆发。1940年4月,挪威被德国占领,至1945年5月驻挪德军投降,前后共计5年。此间,挪威各种法西斯团体活动猖獗,但他们只有2%的支持率,不得人心。作为“社会控制”的一部分,德国法西斯占领当局废止新闻自由,建立了对挪威报纸和电台的审查制度,禁止报道有关德国失败、英国胜利的消息,禁止撰写评论挑战占领当局的权威,要求重点报道德国官员的活动,只有标明“形势一片大好”等字样的报道才能见报。
在重重障碍之下,挪威的地下抵抗报纸悄然兴起,达300种左右。它们依靠短波收音机获取信息,告知民众关于战争的最新消息,鼓舞士气。这些报纸每期少则几百份,多则近两万份,数量小的由蜡纸油印机印刷,大的则由秘密的印刷机构组织生产。一些记者出版诗歌,运用只有挪威人才看得懂的意象来表达爱国之情。
当时,最受欢迎的广播节目来自BBC,它纠正了由纳粹控制的挪威电台发出的误导性消息。1940年当年,有120多万挪威人收听广播。慑于广播的巨大影响,德国统治者从1941年11月起没收挪威各地的收音机。然而,仍然有一部分收音机被藏在阁楼或谷堆等隐秘位置。从收音机里传来的消息被写进了地下报纸,从而被广泛传播。
四、二战后至今:挪威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现状
二战后政党报纸开始转向商业化或消失。广播和电视在20世纪上半叶相继兴起,给报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挪威政府对报纸进行补贴,并且打破了挪威国家广播公司(NRK)对于电视和广播业的垄断,在20世纪中后期造就了几种大众媒介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报刊业
1.党报的消失。二战后到1950年之前,挪威政党报纸的格局有所恢复,但报纸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政治影响力,而是同时依靠吸引广告来增强经济实力。由此,地方报纸的商业竞争加剧。先前多数城镇存在的3-4份政党报纸逐渐被垄断经营的地方报纸所替代,后者不再与政党有关联。1946-1966年间,奥斯陆以外存在地方竞争局面的城市从33座缩减至9座。在这一时期,一些更小型的城镇、村庄也有了自己的报纸。20世纪60和70年代,报纸不得不迎合电视时代的读者喜好,刊登越来越多的图片,并提供与电视有关的讯息。
2.报纸补贴制度。从1969年起,挪威政府正式开始对报纸实行补贴制度。该政策的背景是战后在北欧国家,尤其是丹麦和瑞典出现报纸的关停潮。补贴制度的目的在于挽救国内报业的颓势,使部分报纸不会因为生存问题而丧失编辑的独立性,在保证报纸数量的同时也确保观点的多样性。该政策由挪威文化部下属的独立监管部门执行,重点扶持的对象有:a.新生的报纸,目的是降低市场门槛,维持报纸间竞争.b.每座城市发行量居第二位的报纸,这些报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广告收入大量流失;c.特定的印刷物,比如专供残障者的报纸、萨米语报纸和移民社区的非挪威语报纸等。政府不要求任何形式的回报。2000年,补助金额达到1.64亿挪威克朗。除了直接补贴,政府还为报纸提供有利的经济环境。在挪威,所有印刷媒体如今都免缴增值税,这部分金额预计有1.5亿英镑。报业补贴政策施行以来,效果整体上是正面的。尽管没能断绝地方报业垄断现象,但它至少放缓了这一过程,而一些代表少数群体利益的报纸也得以存活。
3.杂志业的兴起。二战后,新闻杂志和漫画杂志在挪威出现。岩莫集团对美国迪士尼读物的推介大获成功。1958年,挪威出版商恩斯特·莫特森(Ernst G.Mortensen)将其名下分散的出版社和杂志业务合并,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莫特森集团。60年代,报刊业遭受到电视的冲击。在一片萧条之中,岩莫集团、阿勒集团和莫特森集团存活了下来。1978年,阿勒集团发行图片杂志《视与听》(se og HOr),关注名人的个人生活,结果大获成功。1992年,岩莫集团和莫特森集团合并,更名为“岩莫一莫特森”公司。在挪威,该集团与阿勒集团、瑞典出版商邦尼(Bonnier)集团形成杂志业三足鼎立的局面。
4.报业集中于三大传媒集团。尽管挪威政府设法让传媒行业充满竞争,从而良性发展,但近30年来,挪威的报业趋于集中在三大传媒集团名下。
施伯史泰德(Schibsted)
集团最早可以追溯到1839年,如今是挪威最大的传媒集团,总部在奥斯陆。目前最大的股东是挪威布隆门霍姆(Blommenholm)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860年,阿曼达斯·施伯史泰德(AmandusSchibsted)创办《晚邮报》。进入20世纪后,它一直是挪威销量最高的报纸。相比于其他报纸,《晚邮报》有更多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和严肃的评论,每天出两次,早报在全国发行,晚报主要在奥斯陆售卖。1966年,施伯史泰德集团收购《世界之路报》。当时该报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销量不足3万份。而到1981年,它的销量超过了《晚邮报》。《世界之路报》以新闻特写、体育和娱乐报道为重点。此外,施伯史泰德集团还拥有四份最大的地区报纸的少量股份,它们分别是《祖国之友》、《卑尔根时报》、《斯塔万格晚报》(Stavanger Aftenblad)和《通讯报》。
艾默迪亚(Amedia)集团成立于2012年,由埃达(Edda)传媒和工人报业公司合并而来。埃达传媒的前身是奥克拉(Orkla)传媒公司。该公司建立于1984年,是一家矿业公司为所收购的报纸成立的公司,后来跻身挪威最大的三家传媒集团之列。2004年,奥克拉传媒旗下拥有20多份报纸,占全国报纸发行量的11%。2006年,英国梅科姆(Mecom)集团收购奥克拉传媒,后者在挪威国内的业务改名为埃达传媒。工人报业公司成立于1992年。20世纪后期,在报纸普遍去政治化的过程中,许多工人报纸继续由地方工会组织经营其中的32份报纸联合组成了控股公司——工人报业公司。2004年,该公司旗下有45份报纸,占全国报纸发行量的20%。截至2015年9月,艾默迪亚集团旗下有62份报纸,多为中小规模的地方报纸,每天有超过200万的读者阅读。
北极星传媒(Polaris Media)成立于2008年,主要面向挪威中部和北部地区,旗下有30份报纸,其中包括《通讯报》、《哈尔斯塔时报》(Harstad Tidende)等。《通讯报》是挪威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1767年创办于特隆赫姆,至今仍然是挪威最重要的地区报纸之一。
5.挪威报纸的排名及报业面临的挑战。根据挪威国家统计局2014年报纸发行量统计,挪威全国性报纸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晚邮报》(18.76万份)、《世界之路报》(13.81万份)、《挪威日报》(7.36万份)。最大的地方报纸是《卑尔根时报》(7.02万份)。经济类报纸最大的为《每日经济》(Dagens Naeringsliv,6.99万份),其次为《财经报》(Finansavisen,2.18万份)。
挪威报业在21世纪初遭遇危机。2004至2009年,《世界之路报》和《挪威日报》的销量减少近20%,《晚邮报》的发行量下降近6%。世界报业协会对挪威报纸编辑的一项调查显示,主要的挑战来自免费报纸和互联网。截至2014年,挪威共有230家报纸。
(二)广播电视业
1.电视的起步与发展。电视在挪威出现得较晚。1953年,议会讨论了是否允许NRK启动试验性电视,1954年初电视试验播出,直到1957年才确定建立长久的电视全国性服务,再拖到1960年8月20日,NRK电视服务正式推出。几天之后,罗马夏季奥运会召开,NRK进行了转播,对电视的需求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电视最早在奥斯陆和卑尔根地区普及,最后抵达挪威北部。10年内,电视覆盖率从1960年的35%上升到1970年的95%,当时只有少数偏远地区还接收不到电视信号。最初,电视节目制作数量有限,1969年每周播出时间只有34小时。
与广播一样,电视没有任何广告,主要收入来自用户缴纳的牌照费,资金的紧张限制了更多节目的生产。NRK早期几任主席都将教育视为广播电视的主要目的,因而新闻、演播室节目、纪录片、艺术、文学、音乐和宗教节目等被视为“启蒙”的内容占了最大比重,娱乐节目很少。NRK同时还规定,必须有50%至60%的电视节目是本土制作的,这造成节目的贫乏。20世纪70年代是NRK高度垄断的时期。全国民众只能观看唯一一个电视频道,没有一个节目的观看人数低于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种垄断的经营方式和枯燥的内容招致争议。
1981年9月,保守党执掌挪威政府,科勒·维洛克出任首相,这是自1928年以来,保守党首次单独(而非与其他党联合)执政。NRK的垄断问题也第一次被交到反垄断的政党手里。1981年底,新政府允许地方广播、电视台出现,还有一小部分有线电视网播送卫星电视节目,结束了NRK的垄断。1987年,瑞典希纳维克(Kinnevik)公司旗下的商业电视TV3进入挪威,开始常规播出。该公司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此之前已经面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播出。次年,商业电视台TVNorge开播节目,经营地方有线电视业务。其所有权几经转手,2012年美国探索传播(DiscoveryCommunications)公司拥有该台。TV3和TVNorge主要播出影视娱乐节目。1992年,电视台TV2开播,打破了NRK对于地面全国性电视台的垄断。TV2电视台属于TV2集团,集团总部在卑尔根,是挪威最大的商业传媒公司,为挪威施伯史泰德公司、工人报业(A-pressen)公司和丹麦埃格蒙特(Egmont)公司共同拥有。
20世纪80年代,NRK面对竞争作了大幅的调整,播出大型直播脱口秀,首家引进美国真人连续剧,增加区域新闻的播报。NRK增设了几个频道,除了原来的综合公共服务频道NRKl外,NRK2专注于新闻、纪录片和文化节目。NRK3白天是儿童频道,晚上针对青年人播出节目。2007年,NRK设立了专门的儿童频道NRK Super,每天有12个小时与NRK3在同一个频率。
2.广播电台的进一步发展。1993年,民营广播电台P4成立,使得NRK对于全国性广播的垄断终结。P4为瑞典希纳维克公司所有,主要吸引20-40岁的听众,内容以音乐为主。2005年,第二个民营广播电台Kanal24成立。除开全国性广播频道,各地方广播电台的数量也迅速增长。在大城市,调频台主要有Radio 1和Radio NRJ两个广播网络来争夺市场,两者的目标听众都是追求时尚的年青人。Radio 1由德国鲍尔传媒(BauerMedia)集团运营,其调频广播信号覆盖奥斯陆、卑尔根和特隆赫姆,线上数字信号覆盖挪威全国。Radio NRJ则是法国多媒体集团NRJ在挪威的业务延伸。
应对竞争,NRK在1993年增设了三个广播频道。P1为综合性频道。P2是文化频道,也提供深度新闻报道。P3则面向青年人。面临互联网时代,NRK在2013年设立P1+(专门面向成年听众),2014年建立P13(主要播放摇滚和独立音乐),两者均为线上数字信号广播(DAB)。
3.NRK在挪威广电业仍一家独大。尽管面临本国其他广电公司和外国广电的冲击,NRK的地位目前尚难以撼动。2014年,NRK所有全国电视频道的渗透率均在95%及以上,比任何一家名营电视台都高。同年,NRKl、NRK2和NRK3的市场总占有率为37.7%,高出TV2所有频道之和9个百分点。2014年,NRK广播的市场份额占66%,排名第二位的全国性民营广播电台P4只有19%。
(三)通讯社
挪威通讯社(NTB)自1867年成立以来,很少遭遇其他国内通讯社的挑战。20世纪早期,工党报纸设立自己的通讯社。二战之后,其他政党也纷纷效仿。但随着政党报刊时期的结束,这些通讯社也渐渐消失。社会民主新闻处(Socialdemokratisk Pressekontor)坚持到2001年改名为报纸通讯社(Avisenes Nyhetsbyra,ANB)。2007年,NTB接管了ANB全部的一般性新闻服务。如今,NTB的主要服务包括提供国内、国外和体育新闻。
(四)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挪威的传统媒体纷纷转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挪威是最早接入互联网的非英语国家。到2014年,几乎所有家庭都能上网。每天有88%的人口使用网络。全国五分之四的人拥有智能手机。
1995年,新闻内容网络化经营在挪威初露端倪。此后到2006年间,发展网络版的报纸数量急剧增多,尤其是在2000年前后。2013年,挪威229份报纸中186份在互联网上有了独立的新闻报道业务,然而其中只有27份要求付费阅读,其他报纸尚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世界之路报》和《挪威日报》发展出“多版本”(plus-versions)模式。所有用户均可免费获取最新的时事消息,但对一些高附加价值的内容,比如分析、评论、特稿等,用户只能在PC和移动端上付费阅读。《晚邮报》在所有平台推行电子报。一些金融类报纸在窄众市场收获了稳定的读者,但网络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每日经济》对所有文章都设立付费墙,《财经报》只在iPhone和iPad的应用程序中提供数字版本。还有一部分报纸反其道而行,例如《阶级斗争》(Klassekampen)。该报是2013年挪威唯一一份纸质销量逆势上升的报纸,它几乎不做任何数字化的尝试。
《世界之路报》的数字化转型最为成功。1995年,施伯史泰德公司开办《世界之路报》的网站vg.no,主要吸引年轻读者。今天,VG网站已经成为挪威浏览量最高的商业网站。2004年,网站创办自制新闻栏目,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传到网上,由网站工作人员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栏目一经推出,就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当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VG网站成了第一个发布该消息的挪威媒体。博客兴起后,VG网站也顺势设立了博客板块,许多名人和政治领袖都开通了自己的账号。
1995年,挪威国家广播公司创办网站NRK.no,提供与节目相关的信息,随后涉足线上新闻的制作。2003年,TV2收购挪威第一家线上报纸《互联网报》(Nettavisen),一举成为挪威线上新闻的重要提供商。此外,TV2提供在线视频,但要额外收取费用。挪威文化部2015年4月宣布,到2017年12月,全国的数字广播将全面取代调频广播。届时,数字信号广播(DAB)将提供种类众多的广播频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