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崇政
随着《爸爸去哪儿3》的开播,观众发现除了真正的明星爸爸们外,新加盟了“实习奶爸”。其中,中国击剑队的90后鲜肉董力自从奥运会后一直备受关注。
大众关注击剑队的队员,不外乎他们颜好,腿长,贵族范儿。不过,在历史上曾作为贵族运动的击剑,如今却慢慢“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世纪的贵族武器——一言不合,“我们去郊外比剑吧!”
面罩、斗篷、长腿、一把佩剑,提起击剑,人们很自然便会联想到阿兰·德龙扮演的游侠“佐罗”。正如法国人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一样,热爱击剑的人也认为这项运动是世界上“最优雅”的运动。
击剑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在当时,击剑、骑马、游泳、打猎、下棋、吟诗和投枪,被列为骑士七种高尚运动。为了研究和推动击剑技术发展,欧洲各国纷纷成立击剑行会。
中世纪时,剑是贵族、骑士随身必备的武器。14世纪的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令人炫目的骑士阶层,他们以精湛的剑术纵横天下,一时间成为上流社会趋之若骛的时尚,以致于发展到贵族之间解决纠纷,动辄拔剑相向,一剑定生死。
史料文字记载:“1588年到1601年法国决斗成灾,20年里巴黎就有8000名贵族、绅士在决斗中毙命。”他们之间一言不合,便以决斗决胜负。“我们去郊外吧”,俨然成为那时候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挑战语言。因决斗上流社会人员伤亡数目不断攀升,导致了王室及贵族阶层的警觉与恐惧。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为此发出禁令不许决斗,直至1627年甚至将一位公爵处决,也仍然未能平息“决斗热”。
击剑之所以被称为贵族运动,不仅仅是源自其使用阶层,也因为其运动礼仪。中世纪盛行决斗,决斗前双方选定助手、证人,组成仲裁并由他们商定决斗时间、地点、武器,处理善后事宜。如果用剑决斗,交锋前双方要举剑于眉间向对方敬礼致意,意思是“准备好了,开始吧!”生死之争,也不失骑士风度,这些礼仪一直沿用下来。
这种骑士风度在“佐罗”身上有完美的体现:尽管佐罗先生屡屡除暴安良、劫富救贫,却很少伤及人的性命。在击败对方、订下条约就收手,充分体现了绅士剑客的作风。其最令人难忘的也是他最强的招式莫过于在对手身上留下一个“Z”字标志。这个标志往往让对手闻风丧胆,不战而逃。
在欧洲历史上,传说有过不少剑术大师,他们有的为王公贵族演练取乐,有的给富户去看家护院、当保镖,有的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因此,剑术备受人们的推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武器的使用,击剑逐渐失去了军事价值,越来越向强身健体、表演比赛的方向发展,变成了一种运动项目。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起,击剑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先生本人就是一位击剑好手。花剑、重剑、佩剑三个剑种的男女个人和男女团体项目的比赛,都是世界锦标赛的正式比赛项目,其中女子佩剑项目是1999年首次设立。
从面罩到服装:
中看又中用的击剑“武妆”
击剑的贵族气质,决定了它在展示的时候,也必须有配套的服装来陪衬。
在击剑盛行的年代,法律规定骑士必须身穿浮花织锦的外衣和斗篷,下穿马裤和长筒袜才能进行击剑,尤其当巴黎六名资格最老的剑师被册封为世袭贵族之后,击剑成为了当时最时尚的一种活动。
然而,这项高贵的运动却一直没有摆脱暴力的阴影。
为了避免让高贵的运动沾染血污,1776年,法国著名击剑大师拉·布瓦西埃发明了面罩,这一发明使击剑运动进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人们戴上面罩、手套,穿上击剑服,就可以安全地进行一连串的攻防交锋。这也促使另一种击剑方式的诞生——
1885年开始,热衷于决斗的绅士和贵族在习武厅练习时,使用三棱形剑,交锋不限部位,这就是延续至今的重剑。
18世纪末,匈牙利人对东方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早期骑兵弯形短刀进行改革,于剑柄上装配了一个像弯月形的护手盘,击剑时起到保护手指的作用。后来,意大利击剑大师朱赛普·拉达叶利将它进一步改进,使它能在击剑运动和决斗中使用,并根据骑兵作战特点,规定有效部位为腰带以上,这便成为现代佩剑的前身。
面罩也是击剑时的必备装束。佐罗的面罩只是为了增加神秘感,而骑士们的铁盔虽然起到安全作用,但未免沉重。于是,金属面罩诞生了。
金属面罩的问世堪称击剑运动史上的里程碑,但是普通轻细金属丝的材质仍然略显粗糙,以至于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82年击剑世界锦标赛中,苏联花剑冠军斯米尔洛夫不幸被击穿面罩当场死亡,引起人们对防护面罩安全性能的进一步关注。
后期的击剑面罩由直径小于1毫米的高强度轻质钢丝制成,总重量不超过2公斤,网眼小于2.1毫米,能够抗击160公斤压力不变形。另外相连的布质护颈要下伸到锁骨,以保证运动员头颈部的安全。但是这一层铁纱不仅遮挡光线影响运动员的视觉,而且使得本该潇洒飘逸的剑客在观众眼中就像两个笨头笨脑的音箱。“铁幕时代”的击剑运动少了点眼神的交锋,却多了几分神秘感。
从2002年起,国际剑联推荐使用透明面罩。其主要表面和旧面罩一样仍为金属网状,只是眼鼻部位改用了像玻璃一样透明而坚固的聚碳酸酯材料。
在国际剑联看来,透明面罩能让人们在电视转播中清楚看到运动员的面部表情,尤其是当剑刺来时那种恐惧扑面而来的效果使得运动员们比以前更人性化。而且新面罩在中剑后还会亮起前额的小灯,这样就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从2008年奥运会仲满拿了击剑冠军之后,从北京开始一直到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击剑的推广日趋成熟,不仅仅是成年人,学校也开始重视青少年的击剑训练和培养,击剑运动开始走向平民化。
国内许多城市已经出现针对4至6岁幼儿的击剑培训课程,而且这样的课程在欧美已经经历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安全验证,所使用的塑料器材安全、课程设计也非常有趣。对于儿童来说,骨骼还没成型,击剑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锻炼身体和骨骼的方式;对于成年人来说,击剑的主要作用更多地在于减压、锻炼思维,通过击剑运动中的得分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对于初次接触击剑运动的学员,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分配不同的剑,玩花剑的像绅士,玩佩剑的像武士,玩重剑的更像是谋士,分别讲究的是技巧、气势和耐心。例如重剑更适合那些比较稳重、心理素质比较好的人。
“击剑有助于培养一个人有礼、有节的风范,同时也能开发大脑。”的确,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用剑决斗,礼仪是很多的,比如交锋前双方要举剑于眉间向对方敬礼致意,即使生死之争也不失骑士风度,这些礼仪一直沿用至今。“在击剑交锋过程中双方斗智斗勇,要求孩子仔细观察对方,并迅速作出判断果断出击,这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反应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一位击剑俱乐部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