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例脑卒中急性期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6-11-07 01:27:58席建珠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急性期痉挛上肢

席建珠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甘肃兰州730000)

139例脑卒中急性期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席建珠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甘肃兰州730000)

目的:总结139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后的效果。方法:139例患者在急性期分别实施康复护理,并对其效果从肌力、肌张力、生活自理能力ADL(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三方面进行观察(这里主要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明显改者70例,对照组明显改善者2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14%,对照组总有效率37.9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脑中患者急性期实施康复护理,可以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肌力、肌张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给后期康复治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脑卒中;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6375.2016.10.026

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医护人员只注重病情的观察和治疗,而忽视了肢体功能的恢复,甚至错误地认为早期摆放良肢位会加重病情,致使许多患者虽然挽救了生命,但致残率却高达75%[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增添负担。尽早进行康复干预,会大大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此病逐渐年轻化,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能使大多数患者重新走向工作岗位。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9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2例,女67例,年龄38~84岁,所有患者在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回顾性地选择2010年前住院,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的13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的比较。所选择病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全部经头颅CT检查所证实。

2 方法

2.1康复措施

两组均行常护理及支持治疗,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

2.1.1观察组

急性期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即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干预。

(1)良肢位的摆放

原则:上肢伸展位预防上肢屈肌痉挛、下肢屈曲位预防下肢伸肌的痉挛。操作:下肢屈髋屈膝,上肢肩胛骨向前伸。①仰卧位:在肩胛后方放一薄垫,纠正肩胛内旋内收,肩稍外旋,伸肘腕,手指伸展,防止手指屈曲痉挛;下肢呈膝、髋自然屈曲;踝关节保持背屈;②健侧卧位:患肩前屈90°左右,手平放于枕头上,伸肘,下肢患侧膝、髋屈曲,放于支持枕上使髋稍内旋;③患侧卧位:患肩前伸,伸肘前臂旋后,腕指伸展,患侧下肢稍后伸,屈膝,健侧下肢放于患肢前方,其下垫枕,注意患肩不能受压,防止肩关节损伤。较常用体位;④半坐卧位:保持患者躯干的端正,可用大枕垫于身后,使髋关节屈曲90°,将双上肢放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枕,防止肘部受压。尽量不采取半卧位,仅在患者卧床进食、排泄等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能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2)主被动活动

生命体征平稳后:①被动运动:各关节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初始为简单屈伸,运动幅度由小到大,同时协调健康肢体配合训练,20~30min/次,2~3次/d;②主动活动:依据患者体能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逐渐增加主动运动,体位更换训练,bobath握手健侧带动患侧行上肢训练、用联合反应诱发患侧肢体的运动、桥式运动,30~40min/次,2次/d。还可视患者具体情况做ADL(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30~40min/次,2次/d。要控制运动量,以生命体征稳定、第二天晨起不感到疲劳为准。

2.1.2对照组

在病情稳定,由神经内科转入康复科后行常规康复治疗,依据患者康复评定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内容包括主被动关节活动、负重训练、ADL训练、平衡及步行训练等。

2.2效果评定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activtiesofdaily living,ADL)量表(Barthel指数),见表1所示。

表1 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量表(ADL评定)[3]

评定标准:Barthel指数评定ADL(activtiesofdaily living,ADL),100分为总分[3]。完全独立:100分;明显改善:评分在60分以上,功能障碍轻度,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部分可独立完成;好转:评分60~41分,日常生活活动需极大帮助才可完成;无效:40分以下,功能障碍为重度,日常生活活动需要他人服侍或不能完成。明显改善和好转合计为总有效。

说明:

进餐:能吃任何正常饮食(不仅是软饭),食物可由其他人做或端来。5分是指别人夹好菜后病人自己吃。

洗澡:5分是指必须能不看着进出浴室,自己擦洗;淋浴不须帮助或监督,独立完成。

修饰:是指24~48h情况,由看护者提供工具,也给5分:如挤好牙膏,准备好水等。

穿衣:应能穿任何衣服,5分是指需别人帮助系扣、拉链等,但病人能独立披上外套。

大便:指1周内情况。

小便:指24~48h情况,插尿管的病人能独立完全管理尿管也给10分。

用厕:病人应能自己到厕所及离开,5分是指能做某些事。

床椅转移:0分指坐不稳,须两个人搀扶;5分指1个强壮的人/熟练的人/2个人帮助,能站立。

平地走45m:指在屋内活动,可以借助辅助工具。如用轮椅,必须能拐弯或自行出门而不须帮,10分是指1个未经训练的人帮助,包括监督或看护。

上下楼梯:10分是指可独立借助辅助工具上楼。2.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计算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14%,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无足下垂、肩关节疼痛等并发症发生,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比较

4 讨论

4.1康复时机的选择

根据康复训练的内容,将偏瘫患者的康复分为急性期(迟缓期)、坐位平衡期、站位平衡期、步行期、出院准备期、出院后追踪期六期[4]。在此,笔者只将急性期卧床期间的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

脑卒中时机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研究显示,大脑神经中枢受损后,早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5],并且早期的康复训练可刺激大脑神经中枢的自我修复,帮助侧支循环快速建立,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可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同时,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迟缓期一般为7~14d,也有个别患者会更长,软瘫期越长,预后越差。有研究认为,发病24h内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训练最佳时间[6]。时间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几率很低,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在48~72h内进行康复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训练期间不宜过度求快,量力而行,以保证患者逐渐开展康复训练。

4.2良肢位的摆放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指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及四肢所处的良好体位,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早期床上良好的肢体摆放位置对预防、缓解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外旋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具有一定作用,是康复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中风偏瘫后容易出现抗重力肌的痉挛,良肢位的摆放是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的模式。通过良肢位的摆放,还有助于预防压疮、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出现,防止足下垂、趾屈、内翻,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脚下垫楔形板,一是为了刺激本体感觉,另一方面是为了踝背屈的练习。患侧卧位不仅可以刺激本体感觉,还可用健手干力所能及的事,使患者有成就感和自信心。

4.3心理护理

患者出现偏瘫、感觉及认知障碍,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异常和情感变化,表现为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病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康复的进展,因此康复过程中,心理康复要贯穿整始终,消除其紧张情绪,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和家属的大力支持。

4.4早期床上训练

早期不能下床的患者,在床上训练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保持关节活动度,桥式运动可以训练核心肌群的力量及控制能力,为坐位、站位和步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束语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给后期康复治疗打下基础,促进患者功能更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重返工作岗位,给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

[1]刘建坤.脑卒中单元病区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2):1136-1137.

[2]陈景藻.现代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6-l78.

[3]闽瑜,吴媛媛,燕铁斌.改良Barthel指数(简体中文版)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6(3):185-188.

[4]朱镛连.脑损伤康复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2):721-722.

[5]郑丽,张爱荣,刘丽娥,等.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97.

[6]文伟光.香港认知康复发展的概况[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2):757-760.

R743

A

2016-7-8

席建珠(1969-),女,汉族,甘肃永登人,大学本科,主管康复治疗师,主要研究方向:康复治疗。

猜你喜欢
急性期痉挛上肢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测控技术(2018年6期)2018-11-25 09:50:08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国自行车(2018年4期)2018-05-26 09:01:53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4:48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1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52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