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独立后的困境

2016-11-07 13:07钟明孙妮
关键词:阿依

钟明+孙妮

摘 要:阿依·克韦· 阿尔马赫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黑人移民作家之一。其具有半自传性质的作品《碎片》讲述了海归巴顿回国后遇到的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层孤立。从后殖民批评视角解读小说,通过分析主人公巴顿回国后遭遇的扭曲的等级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来揭露加纳独立后所遇到的严重社会问题,以及作者阿尔马赫对独立国家腐败、堕落的失望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

关键词:阿依·克韦· 阿尔马赫;《碎片》;后殖民批评视角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4-0088-04

Abstract:Ayi Kwei Armah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black African immigrant writers in the 20th century. Fragments is his semi-autobiographical work which tells the story of an overseas returnee who is alienated not only from the society but also from his fami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values about classes, ideas and authorities which the protagonist encounters, 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in Ghana after indepen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criticism. It reflects Armahs complicated feelings towards the corruption and degradation of Ghana after independence.

Key words:Ayi Kwei Armah; Fragments; the post-colonial criticism perspective

阿依·克韦·阿尔马赫(Ayi Kwei Armah,1939-)是一位杰出的黑人作家,起初就读于加纳最著名的贵族学校,后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他才华横溢,“小说一经出版就引人关注成为非洲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1]。《碎片》是其第二部长篇小说,具有一定的自传性,于1970年在美国出版。小说主人公巴顿和阿尔马赫一样曾在美国留学,巴顿学成回国后希望通过创作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但是他与社会和家庭环境格格不入,腐败的社会状况令他大失所望。最后他精神崩溃,被家人当作疯子送入精神病院。

阿尔马赫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非洲作家, 深知其社会责任,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非洲国家的历史与现状,对祖国加纳更是十分关注,其早期作品如《美好的人尚未诞生》和《碎片》采用辛辣的写作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刚刚独立的加纳社会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因此评论家认为他的风格是“直率、无所畏惧的现实主义” [2]105。阿尔马赫的写作风格使他在非洲饱受争议,一些非洲作家认为他的写作态度是通过贬损本国来取悦西方读者。著名尼日利亚作家阿切比在肯定他才华的同时,又认为他不该浪费自己的才华来揭露社会黑暗面。然而,“阿尔马赫认为非洲是病态的,如同他一些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他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医者,决定用自己富有恢复性的精神来铲除非洲的殖民和新殖民主义弊病”[3]。很多非洲国家在独立后都面临着诸如新殖民主义、社会腐败、政局动荡等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是人身体上的疾病,阿尔马赫通过创作让非洲人意识到疾病的存在,然后对症下药将病源铲除,虽然过程很痛苦,但却是治愈非洲的必经过程。小说《碎片》以加纳为背景,从各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政治和人们的生存状态,阿尔马赫通过描写巴顿的不幸遭遇,来揭露加纳面临的社会腐败、种族偏见及身份和文化归属难等问题。《碎片》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加纳,进而引起读者对加纳社会现实的关注。

一、 白人至上的等级观念

小说主人公巴顿学成回国,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但是加纳的社会环境却让他无法适应。加纳于1957年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但其在政治上的独立并不代表真正的独立。“在殖民时期的非洲,欧洲人和非洲人之间的…种族和肤色差别已转化为主仆之分别” [4]。在欧洲人对非洲殖民的过程中,欧洲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享有绝对的优先权,殖民者作为主人,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统治着非洲,在文化领域也控制着非洲。占强势的西方文化影响着殖民地人的精神和心理,导致他们盲目崇拜甚至模仿白人及其文化。西方主流文化霸权鼓吹优等、劣等及白人、黑人二元对立的价值观,长期的思想殖民使黑人逐渐接受了这种逻辑,潜意识中认同白人种族优于黑人种族。

巴顿在回国的飞机上遇到了另一个海归布雷姆庞先生,当他得知巴顿没有事先打点好而是准备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工作时,他不屑一顾地对巴顿说:“你不懂……我是知道他们的,假如你是一个白人那没有问题。即使你没有证书,任何事情都会变得容易,但是你和他们一样都有一张黑色的面孔,那他们对你不会有任何的尊重” [5]68。布雷姆庞先生一语道破了加纳的等级制度。加纳虽然摆脱了白人的统治,但是但是加纳人的思想意识仍停留在殖民时期,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主人身份,而是习惯了其作为白人奴隶的身份。白色的皮肤代表文明和权力,黑色皮肤者只能对其仰望和服从。因此白种人在加纳享有极高的待遇和特权。布雷姆庞先生是一个黑人,他的全名是亨利·罗伯特·哈德森·布雷姆庞,这表明布雷姆庞先生名字非常具有西方特点,他只在最后点缀了具有非洲特点的姓。“人的名字虽然只是一个文字符号,却是界定自我的重要标志”[6]49。布雷姆庞先生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否定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极力模仿西方文化,将白人文化置于首要地位。布雷姆庞作为一个“大人物”深知加纳的生存法则和处世之道,他的白人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部分加纳人的白人观。这种等级观在飞机降落后得到了验证。来到机场迎接布雷姆庞先生的人群激动地喊道:“我们的白人老爷,我们看到你摆手啦!”“这个大人物又回来啦!”“他们把你变成了一个白人。”“对,已经完全变成啦!”[5]81人群的呼喊表明对加纳人的最高赞美是把他比作白人。在加纳人的观念里大人物就等同于白人。巴顿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找工作时却遭到故意刁难,虽然 “这已经是第5次来这里了”,但是事情却没有任何进展。布雷姆庞先生能够预料到巴顿找工作失败,表明黑人认同白人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模式,黑人内部出现黑人贬低其他黑人的现象。

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教育给被殖民地人民造成难以摆脱的殖民心态,造成被殖民者在身份上的不自信。小说中,以布雷姆庞为代表的加纳人对西方文化进行模仿,这种模仿不是霍米·巴巴所认为的殖民地人的一种权力策略,它不是“再生的、可识别的他者,一个不同的主体, 样子几乎相同,又不尽相同。”[7]而是由于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不加选择的对西方进行机械模仿和复制。这种模仿不可能颠覆宗主国的文化霸权地位。因此,加纳虽然独立,加纳人民却因长期的殖民征服产生了集体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导致加纳人无法正视自己的身份,产生白人至上的等级观。

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

西方的物质崇拜与个人主义在加纳盛行并控制着加纳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亲情、道德、友情与正义毫无意义,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其拥有的财富数量。

按照加纳传统习俗,父母要在孩子出生的第八天给孩子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在加纳,孩子出生的前八天被认为是“幽灵孩子”,他随时都可能离开父母回到精神世界中。因此,孩子出生必须在室内躲七天,当完成了第八天的仪式庆祝之后,孩子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人类。不巧的是,巴顿的侄子出生后的第八天不是发薪日(payday),大家很穷。为了获得更多的份子钱,巴顿的母亲伊芙娜和姐姐阿拉芭不顾孩子因早产造成的身体虚弱和传统的习俗执意把仪式提前三天。电风扇是孩子父亲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为了炫耀,仪式当天,阿拉芭首先给孩子穿上华丽的厚衣服,然后用电风扇给孩子降温。孩子的第一份礼将他带向死亡。仪式期间,突然风扇滑落,婴儿惨死在摇篮里。

在加纳,孩子占据重要位置, “没有能力生孩子所犯的罪比灭种罪更严重”[8]。巴顿的姐姐阿拉芭直到其回来后才成功怀有孩子,并且巴顿曾为难产的阿拉芭输血。因此,阿拉芭认为巴顿的到来给自己带来了好运,孩子也取名巴顿。孩子流有巴顿的血液,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巴顿生命的延续。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巴顿不同意仪式提前,但阿拉芭和家人不愿放弃挣钱的好机会,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仪式当天,宾客如约而至,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在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的引导下,亲情和习俗被舍弃,孩子沦落为阿拉芭炫耀和赚钱的工具。阿拉芭的做法让巴顿很厌恶,但他无法改变以阿拉芭为代表的加纳人的价值观。孩子变成赚钱的工具,同样,留学归国的巴顿也成为亲人获得物质享受的希望。孩子出生的第八天不是发薪日,说明孩子出生不及时,这表明他无法为家庭带来所期盼的财富,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最后孩子被抛弃,死亡成了他最终归宿。孩子身上流有巴顿的血,因此代表了巴顿价值的延续,孩子的死亡暗示着巴顿的悲惨结局。

三、 特权至上的权力观

“非洲社会依然遭受着困扰:新殖民形式的帝国主义仍在持续压迫,独立后依然延续着社会分层并留下精英主义”[9]。加纳独立后,新的精英阶级取代旧的白人统治者,一些机会主义专家随之产生,因此国家“破格优待增多了,腐败占上风,道德堕落”[10]。“任何事在加纳都不会正常运转,你能有什么期待呢,国家被所谓的自大的精英阶级所操控,他们却什么事情都不做” [5]116。加纳的精英阶级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导致国家腐败特权优先。

国家行政部门名存实亡,贿赂有权力的领导和精英阶级是加纳的办事法则。巴顿洁身自好拒绝贿赂,所以递交的工作申请一直未批。导师说“你明天直接去工作的地方,告诉他你是我的学生,你之前所浪费时间的工资都会付给你。”果然,巴顿立即接到录用通知,甚至免去了材料的审批过程,直接上班[5]118。巴顿的求职过程表明加纳社会沦落成为特权阶级服务的社会。工作之后,巴顿发现,政府部门人员除了帮精英阶级理一些特别的事情之外,根本无所事事。在特权至上的权力观下,人口占少数的精英阶级取代白人统治者的地位,享受着高高在上的奢侈生活,而人口占大多数的贫民阶级则因权力分配不公变得更加贫困,甚至为了生存丢掉性命。

巴顿在一个轮渡口目睹了特权带来的悲剧。一个卡车司机说:“我已经在这河边待了三天,我卡车里装的是食物又不是铁,我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5]194。渡轮来后,警察走到路中间“他示意一辆政府车辆上船,然后第二辆” [5]194。原来车辆的排队顺序被打乱,政府车辆和具有特别通行证的车辆优先上船。最后一辆政府用车开上船之后,其他车辆蜂拥向前。当卡车开上轮船时,轮船上空间不足“卡车的后一半仍然停留在码头上” [5]196。轮船开动,卡车的另一半悬浮在空中,几秒钟后,司机和整个卡车一起滑入水中,红色的血液飘在水面上。轮船象征着社会资源,警察指挥车辆表明特权阶级控制着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与使用。政府车辆和拥有通行证的车辆优先上船表明权力的掌管者把权力倾向自身,变成特权至上。可见,加纳社会毫无公正可言,特权阶级无条件地占有社会有限的资源,广大贫民的处境和殖民时期一样,依然遭受着压迫。正如法农所认为的非殖民化只是一种政治上的象征物。独立并不等同于非殖民化,它仅仅意味着非洲政治精英占据了过去白人的位子。

巴顿目睹了这一切感到十分震惊,负责人却说:“他们就是一群牲口,不知道思考的牲口” [5]197。很显然,总是处理这种事情使负责人有些不耐烦。在他看来贫民的地位如同牲口一样只会制造麻烦。开始于15世纪的奴隶贸易使黑人丧失作为人的资格与尊严,黑人被当作牲口贩卖到欧洲。而欧洲对非洲殖民后,白人成为黑人的主人,黑人仍是等同于牲口的奴隶。加纳独立后,加纳领导人迅速取代白人统治者的地位,他们没有带来非洲人民期盼的进步,而是成为新的剥削阶级,导致社会特权盛行。

四、丧失信心 走向绝望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加纳人,巴顿把自己的专业由文学改为剧本创作,目的是让更多的加纳人接触到自己的作品。为了让加纳人更好地了解历史,吸取教训,他创作了有关奴隶和国家生存发展等相关的作品。但遭到精英阶级否定,因为他们推崇的是歌颂新政府的作品。“如果你需要别人的合作来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做成功的,因为在加纳没人对有意义的事情感兴趣” [5]115。巴顿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他担心加纳未来发展,但是凭借一己之力又无法改变加纳的腐败和堕落。彻底绝望后,他辞去工作,烧掉手稿。巴顿没有为家人带来令人羡慕的权力和财富,现在又辞去了政府的工作,沦为一个闲人。因此,巴顿和他的侄子一样不能为家庭带来利益,成为了家庭错误投资的耻辱。既然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那么必然会被其所抛弃。最后巴顿被家人当成疯子送入精神病院。

“一个民族的真实之物首先是其现实” [11]。通过描写巴顿在这个污浊、扭曲的世界走上的一条寻找真理的艰难痛苦之路,阿尔马赫向我们展示了加纳所面临的困境。独立后的加纳如果不能摆脱殖民心态,不能正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身份,而一味地迎合和固守殖民者遗留下来的价值观,那么加纳仍将受到殖民者的影响,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独立。同样,一个民族的领导阶层如果滥用权力、贪污腐败,与人民相分离,那这个领导阶级只能成为孤零零的碎片,毫无力量可言。阿尔马赫和巴顿一样,通过创作来揭露残酷的现实,指出加纳独立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领导阶级应和广大人民相结合,坚持并发展民族文化。只有这样,加纳才有可能真正地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任一鸣,翟世镜.英语后殖民文学研究[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8.

[2] Amala, Peace Ibala. The Rhythm and Style in Ayi kwei Armahs Nove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and Academic Research, 2014(2):282-288.

[3] Lindfors,Bernth.Early West African Writers[M].Asmara:African World Press,2010:247.

[4] 张宏明.多维视野中的非洲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42.

[5] Armah, Ayi Kwei. Fragments[M]. London: Heinemann, 1974.

[6] 孙妮. V. S. 奈保尔《模仿者》的多重主题解读[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48-53.

[7] Bhabha, Homi K. The Location of Culture[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4:94.

[8] Wright,Derek.Ayi Kwei Armahs Africa The Source of His Fiction[M].New York: Hans Zell Publishers,1989:169.

[9] 比尔·阿希克洛夫特.逆写帝国[M].任一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4.

[10] 弗朗兹·法农.全世界受苦的人[M].万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112.

[11] 巴特·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 [M].杨乃乔,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71.

[责任编辑:吴晓红]

猜你喜欢
阿依
美丽的珍珠泉
美丽的珍珠泉
Jiao Ayi| 《娇阿依》
“一站式”三联CTA诊断急诊胸痛的临床意义
走出大黑山
走出大黑山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越西笔记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研究综述
阿依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