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娟
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的职业和许多同龄人大相径庭——当时月薪仅为196元的社区劳动协理员。面对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她却信誓旦旦:“我要当‘小巷总理!”她叫于小淇,现任阜新市海州区五龙街道工电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多年来,她情系百姓,让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她创新载体,推动社区党建全面进步;她不忘初心,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诺言——
十三载披星戴月,凭着满腔为民服务的热忱一路走来,于小淇在社区工作的岗位上不仅经历着风雨,更收获着彩虹。
2005年,于小淇被推选为选煤社区居委会主任。当时,75%的社区居民是矿务局下岗职工,所住的房子也多是棚户房。从小在矿区长大的于小淇,对每个社区居民都充满感情,尤其关心那些住在危房里的居民。
于小淇的关心,让早已喜迁新居的孤寡老人籍忠玉一直念念不忘:“每次下大雨,小淇都会到我家查看。有一次晚上8点多了,我以为她不会来了。没想到,敲门声还是响了。小淇把我接到社区里住,还给我买来方便面、面包和牛奶。等我回到家,发现房顶修好了,门口的积水也处理干净了。这件事,我这辈子都不会忘。”
在禽流感暴发的那一年,棚户区里几乎家家养鸡,于小淇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给鸡打防疫针,她把仅有的几套防护服都让给别人,却把风险留给了自己。一位老人散养了100多只鸽子,必须集中圈养才可防止疫情,可老人坚决不同意,于小淇便不厌其烦地做其思想工作。老人家虽然最终同意了,却让于小淇自己抓鸽子。散养的鸽子一般在傍晚时分才飞回来,于小淇带领社区党员连续守了4个夜晚,才将鸽子一只不少地抓回笼子。任务虽然完成了,可于小淇却病倒了,高烧不退。妈妈心疼女儿,在床边边哭边埋怨:“为了一场禽流感,你都快不要命了,值得吗?”
棚户区改造的好政策在阜新落地后,为使居民尽早乔迁新居,于小淇挨家挨户主动上门答疑解惑,却没让亲朋好友“捞”到一丁点好处,就连亲姐姐想“走后门”都被她一口拒绝了。姐姐气得把妹妹拒之门外,声称不认这个妹妹了。于小淇就站在姐姐家门口解释:“一切都得阳光操作。我要是徇私,你们不觉得丢人吗?”后来,姐姐理解了妹妹。由于于小淇坚持原则,当时回迁工作达到全员满意,无一户上访。
2008年底,工电社区成立了,于小淇挑起了工电社区建设的重担。她带领社区班子成员从社区阵地建设入手,筹措资金,精心规划,打造了“一厅六站七室”,很快便将工电社区建设成为全市一流社区。2015年,于小淇又担任了社区党总支书记职务。在她的带领下,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开展“七彩服务耀党徽、志愿服务在社区”活动,组建扶贫帮困、环境保洁、精神慰藉、文化宣传、知识宣讲、便民服务、关心下一代等方面7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党员积极亮身份、担责任、为民办实事……
自到社区工作以来,于小淇先后认领多名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作为自己的“亲人”。失独老人孙文贵、王品芝夫妇都年过七旬,长年患病,于小淇便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老人的户口,她去迁;老人的物业费、取暖费,她去交;老人家里的卫生,她去打扫;逢年过节,她就把老人接到社区或自己家。
居民石国军是个高位截瘫患者,独自生活,一度失去生活的勇气。于小淇每天都给他打电话,经常到家里照顾他。石国军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于小淇便去劳动部门为他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如今,石国军不仅变得阳光了,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还组建了残疾人阳光艺术团,鼓励引导残疾队员勇敢面对人生。
“俺们支书就是一面旗帜!”这句话在工电社区群众中已成共识。多年来,于小淇先后荣获“阜新市志愿者楷模”“阜新市文化先进个人”“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可她始终认为:“获得荣誉固然幸福,可我追求的最大幸福是——让社区居民更幸福。”
□本栏编辑/李胜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