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纵贪欲终致人生崩盘
以权谋钱,从烟酒到红包无一放过;贪婪无度,以“借”为名大肆索要钱物;官商勾结,分赃不均大打出手。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海润公司项目部原经理乔进社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其涉嫌违法行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我也曾害怕过,曾经想过去纪委投案自首,但两次在区纪委对面的人行道上徘徊,结果错过了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是乔进社迟来的忏悔。
今年5月,海陵区纪委对海润公司腐败窝案进行调查,乔进社等人随之进入调查组的视野。此时的乔进社已满60周岁,鲜红的退休证到手没多久,就被区纪委宣布立案调查,令同事们唏嘘不已!
海润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负责海陵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转让、投资,企业托管,资产重组以及土地整理开发,水环境治理施工等工作。乔进社担任的项目部经理职位,充其量只能算股级,拥有的权力也十分有限,但他却能“精打细算”,将用权谋钱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9年,新能源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进行开发扩建,海润公司承担了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而这些工程的施工、监管则由项目部具体负责。于是,那些承担园区建设工程的私营企业就成了乔进社眼中的“摇钱树”。
在乔进社的敛财手法中,索要是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从烟酒到红包无一放过。一位私营企业负责人向纪委审查人员透露,在施工现场,乔进社经常索要香烟,他时不时得送给乔进社一两条中华烟。让这位负责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乔进社看到别人的办公室茶几上放了一个名牌香烟的空盒子,便问这个烟怎么样,能不能弄两条抽抽。被问的人马上托人从外地带烟送给了乔进社。
乔进社自认为高明的手法,就是以“借”为名进行索要。儿子买汽车,“借”了赵经理1万元;儿子结婚,“借”了王经理4万元……跟私营企业“借”多了,也就成了习惯。有时心血来潮时,甚至连理由都不愿编了,十分露骨。一次,乔进社向某评估公司经理咨询拆迁费用,看正事谈好了,就顺便说道:“最近手头有点紧,你能不能借我2万元!”面对乔进社的“直白”,该经理虽然感到十分惊愕,但丝毫不敢怠慢,很快便将钱“借”给了他,而乔进社却从来不提还钱的事。
2013年,乔进社盘算着剩余的“大好时光”,演绎着退休前最后的疯狂。儿子结婚,他主动向相熟的私营企业主送请柬,这些人也都心领神会,有的送上了万余元的红包,有的为其提供婚宴用酒,有的包下大巴为其接送亲友,所有这些都没让乔进社掏一分钱。
官商交往当守“亲”“清”二字,而乔进社却不管。园区一名企业主听说乔进社曾经是田径运动员,便提出让乔进社陪其健身打球,每个月支付1000元“陪练费”。明知该企业主“醉翁之意不在酒”,乔进社却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份,乐此不疲、随叫随到。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为企业服务成了为企业主服务。
由于海润公司办公场所不在园区,客观上给了乔进社一定的“自由”,这成了乔进社频繁出入私营企业主的办公室,与他们“勾肩搭背”的借口。有时说到“动情”处,乔进社还会旁敲侧击地诉苦:“每次到你们工地,我都是自己坐车来。”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于是,一名经理便每月为其补贴“交通费”,乔进社欣然笑纳。
早在几年前,海润公司一名副总经理因违纪违法被移送司法机关时,乔进社怕牵连到自己,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侥幸漏网后,乔进社并没有悬崖勒马、痛改前非,紧张过后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也让他错过了一次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
今年,乔进社原分管领导被组织立案调查后,涉及不少工程施工单位,乔进社听到“风声”,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成天盘算着自己“出事”和“不出事”的概率,但内心又相当矛盾。他始终认为自己的事,这些施工单位负责人不会说出去,又何必没事找事,最后还是侥幸心理占了上风,两次到了纪委门口,却又徘徊不进,再次错失了自救的机会。
海陵区纪委常委会日前研究决定,给予乔进社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违法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文/海纪甘据《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栏编辑/常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