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11-07 10:48伍海泉宋佳航
会计之友 2016年18期
关键词:财务绩效因子分析高等教育

伍海泉 宋佳航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体制不断变革,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高校财务信息日趋透明,各利益相关者对于高校的资金使用质量有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达到有效评估绩效并进行综合排名的目的。以2012—2014年度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校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作为实证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我国高等院校绩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中西部院校相较于东部院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更为落后。据此提出改善中西部高校财务绩效的建议,以期为这些地区的财务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财务绩效; 因子分析;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8-0100-06

20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于受教育程度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为了有力践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在投入产出原则的指导下,各高校应加强资金利用率,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如何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匹配我国在数量上的优势,如何有效利用高等教育经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如何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等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随着高校评估工作的不断完善,包括政府和社会公众在内的利益相关者需要了解高校绩效,绩效考核在评估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绩效考核的形式由最初的单一模式发展到诸如大学排名榜、高校教育质量评估、学科评估等形式各异、考核侧重点不同的多元化模式。除了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包括社会的外部考核外,也出现了高校内部的考核,如为完善内部管理而专设的考核等。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的考核体系仍然停留在评价指标过于粗糙的阶段。绩效考核内容不完善,考核体系过于简单均是当前国内高校绩效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的绩效评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对于高等院校连续、合理的财务评价既可以促进高校的发展也可以满足社会公众对高校发展的信息需求。建立适用于目前高校发展状况的绩效评价有助于评估高校运行机制效果。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在建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除结合高等院校的自身属性外,还应当考虑到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试图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易于操作且具有实用价值的指标体系,且遵循如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结合研究的目标,也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实用价值。科学性原则要求在绩效指标设计时,要科学、合理、完整、可比,各项指标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能够服务于整体的研究任务。该原则可以从宏观上指导指标体系的设计,使评价具有科学性。

(二)通用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所涵盖的内容较多,既要以会计原理为主线,又要以统计知识做支撑。通用性原则更为关注指标体系是否可推广,设计指标对于不同类型的院校是否适用,是否具有实用性,同时也需要考虑评价指标在会计上所反映的经济意义和统计上数据搜集的可能性。

(三)可行性原则

在实际中,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甚至比是否具备科学合理性更为重要,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将研究目的与现实操作的客观条件相结合,要选取可靠的数据来源、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公式方法,尽量做到简明扼要,易于操作。

(四)重要性原则

在设立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由于该体系中涉及考核指标较多,如若一一进行评价,势必对评价工作带来大量人力物力消耗。而在众多指标中选取代表性较强的指标则有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更直观、方便地展示出高校的财务状况。

(五)可比性原则

该原则与通用性原则是密切相关的,指标体系要具有通用性,既要适用于不同类型高等院校满足横向行业上的可比,更要满足院校在历史长度上的纵向可比,以便于深入了解自身的发展趋势。建立该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考察高等院校的财务绩效,通过各高校间相互对比了解高校发展现状,在今后发展中扬长避短,学习先进院校的管理方法,做到持续发展。

(六)动态完善原则

绩效评价是一项具有连续性综合性的工作,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得出确切结论的。该原则要求在评价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完善指标体系的设定,逐步剔除一些偶发性、特殊性的因素。高等院校想要提高自身财务质量,长期连续地对绩效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1 ]。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3 ]。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从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较低,而且国内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区域角度对高等院校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估,而后根据评估结果对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提供参考。本文选取国内不同省份的普通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并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指标的平均值作为标准,进而得出对不同省份普通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在实证过程和比较分析时,选取了除港澳台的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对各省市进行横向比较,了解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绩效评估的具体情况。本文的数据是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教育部网站以及各大高校官方网站上获取的,选取2012—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二)方法选择

在绩效评价发展历程中主流的研究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评价法。结合本文实际情况,对比分析上述方法的优势与劣势,选取因子分析法作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较广,其主要优点是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将复杂的指标进行分类、简化,从而找到指标之间的综合因子,有助于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缺点是在实际操作时涉及许多数学原理,需要丰厚的数学功底才能充分理解模型,而且数据过多依靠人工计算且工作量巨大。本文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以规避计算工作量大的缺点。

因子分析法的具体含义是:其数学模型将样本单位设为1—n,而每一个样本观测量均为P项指标。值得注意的是,需在建模前对所有数据标准化(可能指标不同,量纲不同)。标准化后的原始资料矩阵如下:

为从众多指标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因子,令F1,F2,…,Fm(m

以上构建的数学模型为因子分析模型。在上述构建的模型中,第i个特殊因子?着i仅与第i个变量Xi有关系。其中,Cov(F,?着)=0,即F和?着是不相关的;F1,F2,…,Fm不相关且方差均为1;?着1,?着2,…,?着p不相关且方差不同。F为矩阵X的公共因子,矩阵A为因子载荷矩阵,?着为矩阵X的特殊因子。A=(aij),aij为因子载荷,其数学意义为样本中第i个变量对研究筛选出的第j个因子的相关程度[ 4-5 ]。

(三)实证研究

首先,要分析判断搜集的变量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经计算分析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739。当KMO检验值大于0.60时,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Bartlett球度检验中,近似卡方值为1 459.990,数值比较大,显著性概率为0.001(P<0.01),则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该实证研究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

其次,将需要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在分析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le Factor Analysis),以正交法(Varimax)进行因子旋转,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结果显示如表2,总方差解释如表3。

在图1中x轴代表的是设计指标体系中指标的个数,y轴为运用因子分析模型求出的特征值。可以直观地看到,第一个指标的特征值最大,对变量的解释程度也最大;前6个指标的特征值都大于1,之后指标的特征值都小于1,即解释程度低。由此,本文选取前6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

基于方差最大旋转法理论,为了体现变量在公共因子上的贡献度,形成较为明显的分级论断,从而推断出变量的旋转因子载荷,详细分析见表4。

进行方差极大值旋转后,可以看出,第1个因子解释了3个变量,教学活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国家经费拨款占经费总收入比重,主要解释高校自筹绩效以及总收入的构成内容和比例分布,可以命名为自筹能力因子。第2个因子主要解释了5个变量,师生比、专任教师占全体教职工比例、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校办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教职工人均校办产业收入,主要解释教学绩效和高校的产业绩效,可以命名为教学能力因子。第3个因子主要解释了两个变量,高校事业收入年增长率、学校自筹经费增长率,主要解释高校自筹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程度,可以命名为发展潜力因子。第4个因子主要解释了3个变量,事业支出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科研支出占事业支出比例、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主要解释了高校的科研绩效,可以命名为科研能力因子。第5个因子主要解释了3个变量,年度收支比、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政府拨款收入年增长率,主要解释高校校办产业绩效,考察高校是否能量入为出,可以命名为综合实力因子。第6个因子主要解释了两个变量,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校产经营收益年增长比率,主要解释了高校科研以及校办产业的创收能力,可以命名为运行绩效因子。

根据表5可以计算出各公共因子的得分:

F1= 0.138X1 + 0.065X2- 0.012X3 + 0.249X4 + 0.001X5-

0.039X6- 0.105X7+0.054X8 +0.005X9+0.014X10-0.005X11+

0.261X12 + 0.181X13 - 0.261X14 +

0.095X15 - 0.002X16 + 0.099X17 +

0.082X18

F2 = -0.188X1 - 0.282X2 -

0.042X3 - 0.007X4 + 0.091X5 +

0.246X6 - 0.084X7 - 0.066X8 +

0.061X9 + 0.001X10 - 0.077X11 +

0.008X12 + 0.042X13 - 0.008X14 +

0.014X15 + 0.028X16 + 0.220X17 +

0.273X18

F3 = 0.144X1 + 0.158X2 +

0.375X3 - 0.049X4 - 0.200X5 -

0.030X6-0.224X7+0.052X8-0.061X9 +0.149X10+0.439X11 -

0.009X12 + 0.154X13 + 0.009X14 + 0.034X15 + 0.080X16 +

0.086X17+0.036X18

F4=0.003X1+ 0.030X2 + 0.019 X3+ 0.007X4-0.350X5+

0.041X6 - 0.084X7 + 0.462X8 + 0.365X9 + 0.103X10 +

0.056X11 + 0.046X12 - 0.144X13 - 0.046X14 - 0.106X15 +

0.014X16- 0.059X17- 0.072X18

F5=-0.115X1 -0.014X2 +0.056X3 + 0.055X4+ 0.250X5-

0.039X6 - 0.019X7 + 0.067X8 + 0.128X9 + 0.419X10 +

0.021X11 + 0.022X12 - 0.411X13 - 0.022X14 + 0.448X15 -

0.030X16+0.003X17-0.010X18

F6=-0.112X1+0.061X2 +0.006X3 -0.044X4 - 0.027X5-

0.235X6 + 0.449X7 - 0.017X8 - 0.069X9 + 0.070X10 +

0.046X11 - 0.009X12 - 0.074X13 + 0.009X14 - 0.205X15 +

0.585X16+0.214X17+0.070X18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31个省级行政区高等院校的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以6个因子各自对原有变量的解释程度作为权重,而以77.727%的累计贡献率作为综合评价的权重,遂建立如下公式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得分:

F = (20.115F1 + 18.205F2 + 11.644F3 + 11.141F4 +

8.695F5+7.927F6)/77.727

F值的大小代表了高等院校的财务绩效水平,表6为不同地区各因子综合得分进行排序所得。

(四)结果分析

由表6可知:从综合排名情况来看,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区排名十分靠前,这表明东部地区的高校在利用资金方面能做到合理支出、增加收益,财务绩效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综合排名的后三位为内蒙古、宁夏和西藏,西部地区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整体低于中部地区。由此,可以发现高校财务绩效呈现出地域性差异。

此外,本文还发现落后的差距在财务绩效的4个子方面均有体现,这表明除了历史原因,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在办学理念和资金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中西部地区的高等学校要积极引入外部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利用。(2)地方政府要帮助实施一些引入人才的政策,加强中西部的师资力量,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能力。(3)中西部发展相对较慢的高等院校应不断地吸收绩效水平较高院校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优化自身发展[ 6-7 ]。

四、结论

在构建高校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从教学、科研、自筹以及产业绩效四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并且涵盖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以期得到的评价结果能够更具说明性。在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高等院校数据输入SPSS软件,这些高校财务绩效的评测结果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征,据此本文给出了增加部分高校的资金投入、实施人才引进以及提高高校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等建议。

鉴于水平有限,论文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样本的选取范围局限与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3年数据,测评结果显示出地域性特征也受限于该范围。为进一步完善评测结果,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对更多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测评,以求更全面客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翟志华.公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5(5):105-106.

[2] 张静.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研究,2014(6):77-78.

[3] 毛龙生.“三E”框架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48-50.

[4] 姜彤彤,武德昆.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绩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39-42.

[5] 颜炼钢.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2):90-94.

[6] 孟芳.国外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启示[J].北方经贸,2009(10):146-147.

[7] 李瑞.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2014(12):46-48.

猜你喜欢
财务绩效因子分析高等教育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苏宁云商轻资产盈利模式及其财务绩效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