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伟
浅析文物摄影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应用
张 伟
文物摄影是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既要满足普通读者的了解与欣赏,又要符合文物专家和研究人员的科研要求。了解文物摄影的特性是拍摄优秀文物摄影作品的前提。因此,文章结合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摄影工作,介绍摄影器材的选择,分析光线在文物摄影中应用,举例介绍在拍摄不同质地文物时的方式方法。
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 文物摄影 摄影器材 应用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艺术价值。因此,在深度感知文物价值的同时,对不可再生的文物瑰宝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普查保护,是新时期我国文物工作的重点。2012年10月,国务院正式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该普查也是我国建国60余年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此次普查将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保障文物安全,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积极作用。
文物摄影是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既要满足普通读者的了解与欣赏,又要符合文物专家和研究人员的科研要求,存在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性。因而,只有深刻的认识到文物摄影的特性,才能有的放矢,拍摄出优秀的文物摄影作品。
本文仅以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文物摄影的要求,结合笔者在从事普查摄影工作中具体实践的心得和体会,对室内文物摄影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需要拍摄的文物体积普遍不大,且便于移动。因此,布置一个室内摄影室即可完成文物普查中大部分的文物摄影工作。而这种情况的拍摄环境与室内静物摄影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但相比室内静物摄影,文物摄影除了注重艺术性和欣赏性外,还需注重科学性和真实性。除去摄影工作者需要相对丰富的工作经验外,合理选择适当的摄影设备也很重要。
(一)摄像机和镜头的选择
由于被拍摄文物的体积普遍不会太大,且受限于摄影室的面积,而作为文物摄影的基本设备,焦距为24mm-100mm的标准变焦镜头已经足够,这一焦距范围将毫无障碍的处理影室内的大多数情况。故佳能、尼康等各种型号的数码单反相机,配上中焦和微距镜头,即可完成摄影工作。在本次普查工作中,本人使用的设备如下:
1、佳能EOS5D MARK II
2、 佳能EF 100mm f/2 USM
3、佳能EF 24-70mm f/2.8L USM
(二)闪光灯和布光工具
室内文物摄影中,也会涉及到一些微距摄影,由于对近对焦距离短,工作距离更短,所以,内置闪光灯即使连接在机身热靴上的外置闪光灯都无法照亮主体,或者长焦镜头的影子投射在画面中,所以系统性闪光灯(离机闪光)的小尺寸使其成为文物摄影的理想选择。因为这种摄影不需要大面积照明,所以这些闪光灯的闪光输出是完全足够的。它们简单、易操作,甚至可以在没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使用。
在影室摄影中,柔光箱是标准设备,是影室摄影中的经典工具。这个工具可以处理需要柔光的大部分情况。柔光箱通常有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前置柔光面,可以反射光线到摆设对象的表面,以更好的拍摄出需要的作品。
在文物摄影过程中,柔光箱的尺寸的选择在70cm×100cm或更大,备有三支以上摄影灯,输出功率在300-800WS之间,有引闪器即可。
(三)背景布置
拍摄文物要利用背景纸,以此来营造相对干净的氛围。按照惯例,背景纸颜色为灰色,主要是因为灰色属于中性色,可以和任何色彩的物品搭配,有利于突出显示被拍摄文物。
拍摄文物时,文物都是放在背景纸上的,文物的下面和背后都是以背景纸为衬托的。文物背后的背景纸与文物之间必须留有较大的间隔,这样,文物的正面、背面与背景纸,就形成了三个纵向排列的立面,这就很好地构成了该照片的空间感。
(四)三脚架
拍摄文物,尤其是利用微距镜头拍摄时,由于用上了较高的放大率,导致手震动的幅度也被同步放大,使得成像抖动而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牢固并有一定重量的三脚架会显得很有必要。因为三脚架既可以降低摄影师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降低好几档快门速度以进行长时间曝光;同时还能保证图像清晰,成像效果远远优于所谓的“光学防抖”“相机防抖”。
在文物摄影中,正确的用光可以反映出文物的特征和美感,反之则难以表现文物的特征,破坏文物的美感。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摄影最好在人造连续光源的条件下拍摄。因为在5500K色温的人造连续光源下(色温接近日光),此时营造的环境可以更准确地还原文物的色彩原貌,并且在此环境下,文物造型的刻画及质地的表现相比自然光也有着较大的优势。
(一)光源的分类
文物摄影要善于利用光和暗的对比,来衬托和突出被摄文物的造型、色彩和质地,掌握光线的运用尤为重要。在影室文物摄影中,一般都借助人造光源,而所采用的光线按光照方式分为前光、侧光、背光、上方光线、直射光线、散射光线、辅助光线等七种。
1、前光和直射光线在文物摄影中的应用
文物摄影的被摄物体是静止的,因而可以任意选择需要的布光方式,但在布置各种类型的光线时,又切忌将所有的灯光都照射到被摄文物及其背景之处,这样必然造成光影的紊乱。所以,在布光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布光的先后顺序,而首先要重点布好的正是主要光线,因为主要光线是所有光线中占主导地位的光,应该布在被拍摄文物的最主要的部位上,主要光线布好以后,其灯位就不再轻易移动,同时还要确保主要光线的强度要高过辅助光线4倍以上。
2、侧光在文物摄影中的应用
在文物拍摄过程中,表面粗糙或者有凹凸花纹的文物(陶器上的绳纹、铜器铭刻、钱币、墓志、碑文、雕塑等),仅仅依靠主要光线正面照射时,被摄文物表面缺乏细微明暗层次变化,会无法表现出被拍摄文物的质感。因此,在拍摄此类文物时,应采用侧光照明,表现出明暗起伏的质感和立体感。根据光源越高、阴影越短,光源越低、阴影越长的道理,若文物表面凹凸起伏变化较大时,侧光的位置就要高一点;若文物表面变化不大时,侧光的位置就要降低,甚至接近于90°的正侧光,才能把所要表现的细节刻画出来。在运用侧光的同时,也需要运用一定的辅助光,否则会出现反差过大或光线不匀的现象,但光线的强弱必须适度,不要影响主光的表现效果。
3、背光在文物摄影中的应用
背光或者后侧光在照明一些透明文物(如玻璃器皿、玉器、水晶等)时,会使得被拍摄文物的投影显得简练而统一,完美的表现出透明的质感和精美的轮廓线条,影子的本身也会表现出透明感。
4、上方光线在文物摄影中的应用
上方光线从头顶上方直下与相机成90°角,处于这种照明方式下的被拍摄文物由于光影效果很难调整,故单一使用此光线不太合适。上方光线更适宜表现表面相对平坦的物品,在满足此条件的情况下,上方光线可以用来描绘被摄文物顶部的造型。如果运用恰当,也可以为画面带来饱和的色彩、均匀的光影分布和丰富的画面细节。
5、辅助光线在文物摄影中的应用
辅助光线是补充光照射不到的被摄物其他面的光种,以弥补光照的不足,起辅助作用,须配合主光使用。在辅助光线的运用上,有一点要明确,辅助光线的强度应该小于主光的强度,否则,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并且容易在被摄体上出现明显的辅助光线投影,即“夹光”现象。
用背光拍摄文物时,辅助光线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辅助光线可以用来平衡被摄文物明暗两面的亮度差,体现阴影不分的更多细节并调节画面的照明反差。
6、散射光线在文物摄影中的应用
散射光线均匀柔和,明暗色调接近,投影平淡,这种光线实际属于自然光中的薄云遮日类型,一般不需要辅助光。但在室内,仅仅依靠灯光很难产生同样的效果。
在拍摄一些表面光滑的文物,如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其表面结构具有单向反射的特点,光线投射到上面,常常产生极强的亮斑。若有多个直射光线拍摄此类文物时,则每一个光源都将在文物面产生一个光斑,本来在光滑或镜面的物体上产生光斑是正常现象,而且有时需要光斑表现器物的质感,但是,光斑如果过多则有损文物形象。此时,采用散射光线可产生很好的效果,因此,需在强光灯泡前加上一层磨砂玻璃或半透明硫酸纸,使光线散漫;或者用白纸屏和反光伞反射到物体上去,仿照前侧光的用光方法,这种反射光往往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且比灯光好得多。
(二)白平衡
白平衡设置对文物摄影真实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文物摄影不同于一般新闻及广告摄影,它要求对文物色彩准确地还原,严禁夸张、变形。如果忽略了白平衡设置,拍出的照片会有偏蓝或偏红的现象,影像的真实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文物摄影上,为了色彩还原的准确性,应该保证拍摄光源的色温与相机设置一致,即调整白平衡。拍摄文物最理想的状态是在专业的影棚中进行拍摄,建议不必采用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模式,可以控制在2500K至10000K 之间增减色温。通过细致的调节,以最接近当前拍摄环境的色温值进行拍摄。
(一)青铜器
在拍摄青铜器、陶瓷类文物时,要注意表现它们的形状、质感和立体感,使原器物的形象得以真实再现,突出立体感的重点在于布光,而顶光和逆光的恰当运用可勾勒出文物的器形,主光与辅助光线要注意光比,不要形成大平光,否则不利于立体感的塑造。
瓷器的拍摄,大块明显的反光,将大大影响摄影作品的审美效果,然而一点反光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布光上做些文章。比如减弱光源直射带来的强反光,增加灯光的柔和性,使器物的反光得以柔化、淡化或雾化,当然也可以借助喷雾等其他手段来减弱它的强反光。
保证主题图案清晰,要选取主要代表面,画布器型完整,无明显的俯仰变形。
(二)陶瓷器
1、陶器
陶器制品器物本身没有反光,摄影在照明上就比较容易处理。用一盏散光灯普遍照明,既照亮器物也照亮背景,灯的位置可以在照相机的左或右前方,比相机略高一些。在这只灯的一侧,与照相机和器物的轴心线成30°左右的位置上,再打一个较高的侧面光,照亮图案花纹比较完美的部分,并用明暗关系表现它的器形。但要注意这盏灯的亮度和位置,不要造成太大的投影。如果还不理想,可以上下或左右移动,调整到合乎理想为止。
2、瓷器
瓷器和其它表面光滑的物体一样,在光线照射时会产生反光,拍摄瓷器,最主要的是表现好光斑。正确表现光斑,光斑不能过多,每一面只能有一个或一条光斑,必要时可转动瓷器将光斑落在需要的位置上。消除瓷器上多余反光,有几种方法可以借鉴:用偏振镜,装在镜头前旋转到反光减弱或消失为止;在灯泡前加硫酸纸,使光线柔和,也可用反光板、反光伞利用反光拍摄;拍照前用喷雾剂喷在光斑处,光斑可消除,天冷时可哈气,也有相同效果。
(三)玉器
玉器通常分为白、青、绿、墨、黄等色。在拍摄时要注意顶灯光线的控制,尽量使背景与器物分离,增加立体感,表达空间深度与环境气氛,逆光勾勒出玉器的轮廓线条,又表现出玉器晶莹剔透的质感,侧光能表现玉器立体和纹路。
1、玉器的摆放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玉器固定在拍摄台上进行拍摄。固定玉器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橡皮泥,也可以用一个曲别针在后面支撑玉。固定玉器时,采用的支撑物要小,因为玉器是可透光的,如果支持物太大,则会遮住光线并在玉器上留下投影,不利于玉器的透光性和质感的表现。
2、根据玉器的特点布光
在拍摄小件透明文物过程中,以玉器为最难表现。玉器的特点是造型美观、质地滑润,并且大都雕琢有精细的花纹,这种花纹只有在一定的角度下观察才比较显著。在表现玉的透光性这一特征时,聚光灯或直射阳光不乏用武之地,但光位通常放在逆光或者侧逆光的位置更能为画面增色,因此需要利用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一原理,使灯光照射方向与相机拍摄方向恰好对称,这时玉器上的柔和反光便连同花纹一起射入镜头了。
(四)书画类
1、书籍、手抄本
拍摄内容一般有封面、封底、内页、书函等信息。书本尺寸不大,故选用相机的微距模式。拍摄书的封面,清晰度要高,自然光充足的条件下不用开闪光灯,如果室内光线过暗,可采用闪光灯,但是一定要选择“光圈优先”的闪光格式,这样的话,相机会自动照顾到曝光量并优先确保书籍的亮度适中、清晰度较高。
2、字画
字画类作品通常一幅要多拍几张图片,比如整体图、落款、印章、人物等。除了整体图片,一般都通过微距拍摄来表现细节,可以清楚的看到印章、人物、书写等等,方便专家作判断。
字画作品拍摄的特点首先要求是不变形,其次才是清晰度。一般情况下,尽量把作品挂在墙上;然后把固定于三脚架上的相机高度调整到画芯对角线的交点等高的位置上,并对准对角线的交点,前后移动相机,使作品画面充满取景框。这样就可以保持相机与作品平面平行。
此外,还要注意变换使用镜头焦距。也就是说,不同大小的作品需要用不同焦段的镜头,焦距一般控制在50至90之间,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作品变形;如果受到条件限制,拍出的照片仍然会变形时,亦可通过使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
文物摄影覆盖面较广,专业性很强,摄影的要求和目的随着所遇文物的不同而不同,对文物摄影工作者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拍出好的文物摄影作品,不单要勤练基本功,还要加强文物知识方面的学习,只有通过积累工作经验,才能获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1]李建琪.微距的魅力—微距摄影全攻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德]西里尔•汉里丝曼切著,张安宇译.静物摄影[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4.
2016-3-10
张伟,男,湖北襄阳人,现任职于珠海市博物馆,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