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扬
(山东省临沂第19中学,山东临沂276000)
《三国演义》中的“火攻”
——谈《三国演义》中的人文地理知识
王清扬
(山东省临沂第19中学,山东临沂276000)
《三国演义》中,“三国”将帅们创造性地运用了“火”这一特殊自然现象,“火攻”成为了战争中最常用的利器,烽火信号、攻击敌方;消耗粮草、打击敌方;火借风势、突袭敌方;人为火灾、阻击敌方。《三国演义》中,以火为攻的战役不胜枚举,而在取得战役胜利的同时,是以牺牲无数人民生命与财产为代价的,无论战争谁胜谁负,最后受危害最大的还是百姓。关键词:火攻;战役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呵,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吟诵着电现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古战场血与火的拼杀场面。火攻战术在古代战争中的运用,以《三国演义》火攻战术最具有典型性。
《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将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完美结合得无与伦比,更是世界文学名著中描写战争的第一奇书,实际上,它也是一部出色的地理通俗读物,在普及地理知识方面,没有任何一部古典小说可以望其项背。
在古代战争中,由于尚未大规模运用火药、枪炮等热兵器,主要以刀、矛等冷兵器为主,但在《三国演义》中,“三国”将帅们依据当时战场的地理特征和天气状况,创造性地运用了“火”这一特殊的自然现象“火攻”成为了战争中最常用的利器,其效用可比拟现代战争中的核武器。“三国”将帅利用“火攻”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甚至于通过一次战役使战争双方的实力发生逆转。
据统计,“火”在《三国演义》中共出现510处,其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无法统计。而三国的将帅们对于“火”之运用,又有多种形式,总的来说大约有四类。
与现代战争的枪声、信号弹一样,火(日烟夜火)这一战役信号在古代战争中运用的最为广泛,早在春秋之前就有之。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烽火信号类的“火”不下几十次,
如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中,吕蒙取荆州先有白衣渡江,尽取烽火台之煤。关羽闻知荆州失守,因问:沿江上下,何不举火?探马答曰:吕蒙使水手尽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将精兵伏与船中,先擒了守台士卒,因此不得举火。”
第93回“姜波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姜维献计于马遵,“诸葛亮必伏兵于郡后,赚我兵出城,乘虚袭我,……但看火起为号,前后夹攻,可获大胜。如诸葛亮自来,必为某所擒矣。”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战争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设法抢夺或破坏敌人的粮草是获取战役胜利的重要手段,而火攻又是最常见的一种作战手法。
在30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中,许攸为曹操献计:“袁绍军粮重,尽积乌巢,公可乘间烧其粮草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曹操大喜,遂破袁绍。自此,曹操集团取代袁绍集团成为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坚实基础。
第39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诸葛亮用火攻打曹军,火烧曹军粮草,“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
根据敌我双方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敌人的弱点,是取得战役胜利的重要手段,借风势类中“火”的运用,一般应根据地形与地貌情况,结合天气等地理环境,综合考虑,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有合适的风向,才能“风借火势,火借风势”,起到出奇不易,突然袭击的作用。
第49回“七星坛诸葛忌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中,曹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吾何惧哉?”,“诸葛亮借东风”,最后导致“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这便是根据曹操军队不熟悉水战,充分利用敌人以为船在水上,不惧火的麻痹大意思想,巧妙运用火来攻击木船,取得战役胜利。
第84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中,“刘备遥望遍野火光不绝,死尸重叠……仅存百余人入白帝城”等等。
有时,战争双方为延缓战争的迫近,常常主动火焚城、焚毁财物和粮食,进行坚壁清野。阻击敌方。
第40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为拒曹操兵马,刘备用诸葛亮之计,尽驱新野之民,然后以空城赚曹军入城,以火烧新野城三门,“满县火起,上下通红。”
第6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中,“南北二宫,火焰相连,长乐宫廷,尽为焦土。且说孙坚飞奔洛阳,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等。
在《三国演义》中,以火为攻的战役不胜枚举,而在取得战役、战争胜利的同时,是以牺牲无数的人民生命与财产为代价的,在火烧藤甲后,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又说:“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左右将士,无不感叹。无论战争谁胜谁负,最后受危害最大的还是百姓。
I207
A
1005-5312(2016)29-0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