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彭志萍 周淼葭
把扶贫当成开创性事业专访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建玲
本刊记者彭志萍 周淼葭
四川广安,伟人故里,隶属于秦巴山区贫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以及渠江和嘉陵江流域洪涝灾害、水淹区、华蓥山地质沉降、石漠化等自然条件的困扰,全市区域性贫困现象非常严重。截至2015年,广安市尚有820个村属于贫困村,城镇农村贫困人口达到28.3万。为此,广安市提出,到2018年要让这28万余人基本脱贫。扶贫,任重而道远。
2016年4月,广安市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被列为全省脱贫攻坚首批摘帽县。面对全市区域性贫困现象严重的现实,广安人挽起袖子奋力脱贫,幸福路越走越宽。广安脱贫攻坚是如何做的,有何特色和亮点?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建玲
记者:广安全市区域性贫困现象还很严重,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王建玲:广安市的贫困现象由来已久,在2014年以前,全市有86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高达340万,贫困发生率高达8.9%,远远高于四川省的平均贫困发生率。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就已经认识到贫困问题的严峻性了,这是阻挠小平故里人民奔康致富的一大拦路虎。2014年,广安市开始实施精准扶贫试点。在2014年之前,当年脱贫了的村,在2014年6月后我们又结对结清,并将两万多城市贫困人口一并纳入扶贫帮扶对象,每个工作人员结对2—3户贫困户,领导则至少3户以上,实行脱贫不脱钩的帮扶方式,力争2018年全市基本脱贫。
而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让145个村5.01万人退出贫困。
记者:广安的扶贫开展得有声有色,走在了四川全省脱贫的前列,有何先进经验?
王建玲:我认为,要把脱贫做好,最初的规划尤为重要。可以说,广安市的脱贫攻坚,一开始就站在了高起点上,按照“一村一图一标,一月一会一督察一整改”的要求去严格执行,虽然压力大,但成效非常显著。以市委书记侯晓春的观点,我们就是要跳出扶贫抓扶贫,熟悉涉农政策,立足于长远发展,而不只是以求达到最低的脱贫标准,这样就不会被动追赶,而是赶超发展成为“立标杆、树旗帜”的幸福美丽新农村。
王建玲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局长
精准扶贫对于这些贫困区县贫困村来讲,其实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有国家的资金支持,有很好的政策优惠,对于家里还有劳动力的群众来说,无疑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人人干劲足,奋力奔小康。
记者:那么,在广安市的扶贫工作中有何特色与亮点呢?
王建玲:扶贫工作其实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并不是靠简单的资金投入就能做得好的。我们在如何扶贫的方式方法上,做了深入的探讨与探索,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
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的痕迹化管理。在全市的扶贫工作中,我们创新开展痕迹化纪实管理,通过“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让扶贫过程、扶贫成效通过信息设备实时展现。
全面推行痕迹化管理,为每户贫困家庭建立1个痕迹管理记录簿,实行档案清单管理,全过程记录贫困户家庭情况、帮扶规划、帮扶举措、帮扶成效、收支明细及印证资料,并通过政策清单、月度报表等登记管理制度,形成市县乡村户“五位一体”痕迹管理体系。
另外,我们还大力完善二维码信息平台。为每个贫困家庭生成二维码,适时更新贫困户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动态信息,手机一扫,可实时查看贫困户“五个一批”政策落实情况、脱贫计划落实情况、“五个一”帮扶记录,实现贫困户动态精准查询与管理。
精准扶贫APP的开发也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内容涵盖组织领导、脱贫规划、项目管理、工作动态、社情民意、贫困户管理、工作成效等多个板块,将脱贫攻坚工作相关信息全部录入平台,将应用程序下载到手机、电脑,即可随时随地查询、掌握、更新整体规划、贫困户信息、项目实施等情况。
记者:在广安市强力措施推动下,贫困村脱贫指日可待,那么对已经脱贫的村户,又如何防止他们再返贫?
王建玲:在扶贫上,广安投入力度比其他地方大,成效也比其他地方明显,如果“摘帽”后就放任不管,本就脆弱的贫困户很容易又返贫,变成数字游戏,还会“鞭打快牛”,影响积极性。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决定对退出贫困后的村户,继续进行政策扶持。
对2014年、2015年已脱贫的贫困户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对照省上贫困户脱贫的最新标准,逐户展开排查,对达不到标准的,纳入2016年计划脱贫户同步实施项目,确保一个贫困户都不掉队;对省上没有政策、项目支持的,6个区市县主动作为,加紧出台了特困人员帮扶办法、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医疗救助扶持方案等一批针对性强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所有贫困人口同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