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光
[内容摘要]理解契约执行效率改善对工资增长和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并存的影响机制,对于改善收入分配、提振内需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不完全契约理论引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发现契约执行效率通过影响要素价格而提升劳动边际产出,从而提高工资水平,契约执行效率提升还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导致劳动报酬份额下降。此外,本文还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1997—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契约执行效率对工资和劳动报酬份额影响的经验证据,并得到与理论模型一致的实证结果。
[关键词]契约执行效率;工资;劳动报酬份额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余载,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工资极大提高,人均名义工资收入从1978年的615元跃升至2012年的46769元,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工资也增长了15倍。但是,在经济增长获得阶段性成功、平均工资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收入差距扩大却日益严重。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中国的劳动报酬份额较低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下降,劳动报酬份额由1992年的58.96%下降至2012年的48.06%。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过低容易导致收入分配不均、消费率不足等问题,因此,探讨在工资收入增长条件下劳动报酬份额的持续下降,是事关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和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重要问题。
就劳动报酬份额下降而言,主流观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计口径变化。白重恩和钱震杰(2009a)认为,2004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骤降的主要原因是统计项目的调整,但在剔除统计口径因素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仍然存在。二是产业结构调整。Young(2010)等根据结构分解方法,从产业内劳动报酬份额变动和产业结构变动两个角度考察劳动报酬变动的原因,并认为产业结构变动是劳动报酬变动最重要的原因。与之类似,中国部分学者认为农业部门的收缩和非农部门的扩张,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整体下降的重要原因。[1][3][4][5][6]李稻葵等(2009)基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提出了劳动收入份额与工业化进程之间潜在的U型关系,而中国现阶段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则是因为处于U型的下降阶段。三是技术的偏向性增长。黄先海、徐圣(2009)利用1989—2006年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的数据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节约型的,这可解释约70%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陈宇峰等(2013)也认为资本偏向型的技术进步才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下降的关键因素。四是全球化的影响。FDI的流入对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造成了不利影响,一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相互竞争提高了资本的议价能力,二是由于“回流型”FDI主要是看中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故而劳动收入上升空间狭小。
但是,这些研究忽视了两个问题。一是忽视了工资上涨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之间的紧密联系。二是忽视了以契约执行效率为代表的制度建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中国虽然在整体上遵循统一的法律规则,但是大量研究表明,以契约执行效率为代表的制度质量在各省区间有明显的差别。许多学者在不完全契约框架下,考察了契约执行效率对要素价格、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等问题的影响,但鲜有学者考察契约执行效率差异对工资和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
本文发现,契约执行效率不仅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影响平均工资和劳动报酬份额,还可以同时解释平均工资的上升和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本文认为,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在于:在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环境下,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向银行借款的成本息息相关。在不完全契约框架下,契约执行效率不足会导致企业在事后出于机会主义动机而出现延迟还款或其他违约现象,在事实上形成对银行部门的敲竹杠,增加了银行的损失风险。银行部门为了弥补潜在损失,会在事前增加风险溢价、提高贷款利率,从而提高了企业资本的实际使用成本。因此,契约执行效率越高,资本要素使用成本越低,促进了资本深化,从而人均产出和人均工资上升。但是,由于不同部门的生产技术和融资依赖度不同,当契约执行效率提高使得资本成本下降时,资本密集型产业会获得偏向性增长。若各部门内部的劳动收入份额相对稳定,则契约执行效率提高产生的资本密集型部门扩张和劳动密集型部门收缩的产业结构效应会使得劳动报酬份额在总体上下降。因此,本文认为契约执行效率的变化是同时解释工资上升和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理论模型
(一)产品部门
最终产品由两类中间产品组成:一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此类厂商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进行生产,并且企业需要在产品售出前预付资本要素报酬,因此,企业必须在期初为租用资本向银行部门融资,并在期末将产品归还贷款;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简化处理,假设此类厂商仅使用劳动进行生产,由于不需租用资本,因此不需要向银行融资。由于本文中设定企业的资本要素需要向银行部门融资,故而资本密集型厂商相对于劳动密集型厂商而言,其外部融资依赖性更强,对契约执行效率也更加敏感。假设社会有唯一的最终产品用于消费和投资,即由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复合成最终产品作为社会最终的消费和投资。
四、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在理论上阐释了契约执行效率对工资增长和劳动报酬下降的作用机制,并分别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1997—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到与理论模型一致的结果。
本文的模型和实证结果表明以提高契约执行效率为代表的制度建设对收入分配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契约执行效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银企合作中的摩擦,促进资本深化,增强经济活动的效率,提高工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融资特征差异,契约执行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导致劳动收入份额整体下降。因此,中国各地政府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应注意利用制度红利进行合理的收入再分配,使得各阶层共享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