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摘要]1946年11月1日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当日为商人节。贵州商会联合会和厦门市商会对于商人节的创立,都曾作出重要贡献。近代中国的商人节虽设立较晚,但对于商界而言仍称得上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近代商人节的纪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成为商界表达其政治经济诉求的良好机遇,产生了值得肯定的多重社会效应。
[关键词]商人节;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朱晓云
近代中国的商人节为每年的11月1日,是1946年由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一致通过相关提案,报请国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备案后确立的。在此之后的几年间,每逢商人节全国各地商人都要举行各种庆贺活动,一派节日气氛。但在1949年之后,由于新中国并未确定商人节这一节日,在这一天商人们也未再举行相关纪念庆祝活动,因此在中国大陆已渐被人们所遗忘,也很少有人知晓其来龙去脉。学术界对近代中国商人节的研究长期以来同样付之阙如,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近代中国商人节的确立及纪念情况作一简略论述。
一、近代中国“商人节”的确立
近代中国之有商人节名称,其实并非始于1946年。在此之前的1930年代,国民党希望在全国范围倡导旨在恢复中国固有道德以求民族复兴的新生活运动,蒋介石为此不遗余力,亲自发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新生活运动之中心准则》等多篇演说以示对该运动的高度重视,使之很快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社会运动。新生活运动的最初兴起之地为南昌,当地商人也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间,并于1935年提出设立“商人节”的呼吁。江西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应商人之要求,规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为“商人节”。商人们欢欣鼓舞,张灯结彩予以庆贺,认为此举“有其重大意义在也”,南昌商会还印行了《南昌市庆祝商人节纪念特刊》。不过,当时确定的商人节主要限于南昌一隅,至多也只在江西一省,尚未推及全国范围,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当地也逐渐为人们所忽略,与后来 1946年全国商会联合会确定11月1日为中国的商人节并无直接关联。
全国商会联合会正式成立于肇建中华民国的1912年底。虽然在清末的1907和1909年两次商法讨论会上,各地商会代表均曾议及“组织一华商联合会,为海内外各埠商会总机关,为我全体华商谋极大幸福”,但却一直未能付诸实现。1912年11月民国北京政府工商部在京召开临时工商会议,与会的全国各地商会代表又集议组建全国商会联合会,于12月获工商部批准立案,正式成立“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全国商联会成立后,在联络各地商会、统一行动、扩大工商业者的力量和影响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于1929年颁布《商会法》,仍规定“各省商会联合会及特别市商会得联合组织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但在抗战八年间,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全国商联会无法开展活动,无形中趋于瓦解。
鉴于全国商会联合会的重要作用与影响,以及恢复经济、改善商人困境的迫切需要,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的恢复重建提上议事日程,并拟定于当年5月召开全国商联会成立筹备大会。而商人节的确立,与全国商会联合会的恢复重建有着密切关系。据贵州省商会联合会理事长陈职民述忆:在全国商联会成立筹备大会召开之前,各省商联会均踊跃讨论准备向大会提交议案,贵州省商联会的朱晓云提出了一项重要议案,即“建议规定全国商会联合会成立之日为商人节”。之所以提出该项议案,“旨在使我商界同人,每年有一个共同的日子,来检讨以往,策励将来,多做些对国家民族有益的事”。不仅陈职民本人认为该议案“有警惕自励之意,深表同情”,而且“会中同人,亦具此见,乃由会拟具方案,携京提出”。因此,朱晓云被称为是近代中国“商人节的倡议人”。他还曾就此专门发表文章,从多方面说明创设商人节的缘由及意义。该文题为《倡议商人节的意义》,阐明“我国士农工商,各种重要职业,都有纪念节日。士有教师节,农有农民节,工有劳动节、工程师节,其他如九一记者节、三八妇女节、四四儿童节等……各种节日,不胜枚举,而独无商人节,甚属遗憾。”这当然不只是朱晓云个人的遗憾,而是体现了当时整个近代中国商人的一大遗憾。朱晓云作为“商界一分子,深感现阶段我国商业的重要,商人地位应予提高,以纠正数千年来国人轻商的观念。”这也正是他提出设立商人节的主要动因及目的。于是,“乃于贵州全省商会联合会陈理事长职民先生于赴京出席全国商联会之前,为集思广益,邀集省城各业公会理事长,征询对于全国商联会提案之意见时”,朱晓云“即提请省商联会向全国商联会第一届代表大会提议,以大会开幕之日为商人节,辱承陈理事长采纳愚见,制为提案,正式向代表大会提出。”
在筹备大会召开之后的1946年11月1日,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的恢复成立大会正式在南京举行。王日根先生撰写的《商人节的提案及其意义》一文,简略介绍了厦门市商会在全国商会联合会成立大会上,提交“为规定商人节日以加强商运案”并获通过的情况,但该文对相关史实的阐述较为简略,而且没有提及本文前述贵州省商会联合会也曾提出设立商人节议案。但不可否认厦门商会对于商人节案的提出确实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厦门《江声报》报道,曾参加本次大会的厦门商会理事长严焰,于11月15日在厦门商会座谈会中报告出席全国商联会情形,说明:“本会所提,定11月1日为商人节一案,经大会一致通过。”保存至今的厦门商会档案文献中记录了1946年10月17日该会通过的提交全国商会联合会的多件议案,其中之一即为“规定商人节日以加强商运案”,所议具体办法是:“呈请社会部规定商人节,并建议以本会开幕之11月1日为商人节日。”该会于1947年编辑的《厦门市商会复员周年纪念刊》中收录有《一年会务检讨》一文,记载说“这次我们所提的定11月1日为商人节,以及有关税制改革,挽救工商业等提案计18件,都在大会得着通过,收获甚丰,严代表并且当选为全国商联会理事。”很显然,厦门商会将其在全国商会联合会提交商人节一案,作为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
从保存完好的天津商会档案中,查到本次全国商会联合会收录的全部议案,其中所记请设商人节一案也是以福建商会联合会的名义提交的,其案由说明与厦门商会先前通过的“规定商人节日以加强商运案”完全相同。在其后的相关文献史料中,对于设立商人节案的提议者,有的说是朱晓云所在的贵州商会联合会,有的则说是厦门商会或福建商会联合会。实际情况应是贵州商会联合会经朱晓云提议,于1946年5月在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扩大筹备会议上提交了设立商人节案,而在当年11月1日召开的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正式成立大会上,则是经厦门商会提议,由福建商会联合会提交设立商人节案并获通过。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1946年11月初召开的全国商会联合会大会不仅一致通过了设立商人节的提案,而且由于本次大会是抗战胜利之后全国商界的第一次盛会,非但商界人士寄予厚望,并且受到国民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各地报章均多有报道。本次大会于10月30日举行预备会议,11月1日开幕,各省市商会及海外中华商会近50单位、代表300余人出席,会期原定5天,后延长1天,共收到提案500余件。陈立夫(组织部部长)、谷正纲(社会部部长)、王云五(经济部部长)、陈树人(侨务委员会委员长)等多位国民政府的部长出席了是日上午的开幕式并致词,开幕大会上还宣读了蒋介石的“特颁训词”,另由王云五代表行政院长宋子文致词。
大会开幕的第二日,许多报纸都为此专门发表了“社论”或“社评”,予以祝贺并表达对全国商联会的殷切希望。有的指出:“全国商联会于本月一日在首都开幕,各省市代表大都到达,商界巨子齐聚一堂,其事匪易,其意义则甚重大,不仅政府对此甚为重视,寄予无限的希望,即全国国民亦莫不然。”还有的阐明:“在这经济建设正需加紧进行,而各地工商业危机,又在逐渐加深的时候,全国商联会适于此时成立于首都,使中枢当局和全国各界均能一听工商业者的迫切呼声,其意义的重大,当非平常时期所可比拟。”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此次大会的关注与期盼。正因如此,在此次大会上确定设立商人节也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与作用。
据报章报道,11月1日下午举行的大会进入会议主题,开始讨论审议各商会提交的议案。首先讨论的即是商人节提案,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大会开幕的当日,确定为商人节,并决定由全国商会联合会拟具专文,于会后报请国民政府社会部批准公布。商人节提案一致通过之后,许多报纸进行了特别报道,有的报道所拟标题即为《商联大会开幕礼成,议定十一月一日为商人节》。该消息经报章公布之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撰文祝贺,四川等省张灯结彩,减价推销国货,以示欢庆。南京各大报纸均发了特刊,吴国桢也题词称赞:“日货殖传,日平准书,棣通万物,坌集五都,任重道远,为疾用舒,利尽山海,绩著寰区”。商人节案通过之后,广大商人欢欣鼓舞。“商人节方始诞生之时,全国各地商界同胞,逢此旷古未有之盛典,思及共存共荣之将来,莫不欢欣鼓舞,从事庆祝,情绪之热烈,生气之蓬勃,实令人兴奋万分,念念不忘。”
根据这次大会的决定,全国商会联合会于会后即具文呈请社会部批准并明令公布每年11月1日为商人节。但1947年2月1日社会部“京组六字第22145号指令略开,以我国各行商各自有其纪念日在社会上通行已久,关于请订商人节一节”,可由全国商会联合会“自行举行”,“毋庸政府明令公布”。于是,全国商会联合会通告各地商会联合会,“除定每年十一月一日为全国商人节及分电外,相应电达查照,转电所属知照”。这样,虽未得到社会部同意由政府出面明令公布,但经由全国商会联合会向全国各地商会联合会发出通告,仍最终确立每年11月1日为商人节,并得到了全国工商界的认可。
二、形式多样的纪念“商人节”活动
由于在全国范围确立商人节已到1946年底和1947年初,加之几年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即告瓦解而退居台湾岛,所以中国大陆实际上只度过了三届商人节。尽管如此,在这短短的数年间,每逢商人节来临,全国各地的报纸大都会发表各类纪念文章,并以商界为主举行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1947年11月1日是中国首届商人节,报章媒体十分重视,尤其各地报纸几乎都在当日登载了相关纪念文章。例如武汉《大刚报》发表的“社评”即以《祝首届商人节》为题,阐明“今天是首届商人节,全国商界,临此佳日,自有一番表示,况当首届,情绪更应热烈。……佳节已届,爰抒所感,藉表祝贺之忱!”成都《工商导报》发表了题为《团结共进的开端,庆祝第一届商人节》的“社论”,表达庆贺之意,并说明“辛劳终年之商界同胞,今日于焉有庆”。《温州日报》的“社论”称:“我国之有商人节,今年还是第一次,商人们在今日度其节日时,想来定倍感兴奋,而我们也当为这一节日表示庆贺之意。”
有的报纸登载了纪念商人节的标语口号。如1948年第二届商人节,《贵州商报》即刊发了纪念商人节的标语12条,具体内容包括“纪念商人节要提高商人的道德”、“纪念商人节要加强团结精神”、“纪念商人节要爱护团体组织”,有些标语还涉及政治方面的内容,如“纪念商人节要加强行宪戡乱工作”、“纪念商人节要实行三民主义”等,反映了在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下商人节纪念也难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不仅如此,有些报纸更在商人节当日增出纪念特刊。如成都《工商导报》在1947年10月31日登出“本报启示”,说明“本报为庆祝中华民国第一届商人节,明日将增出纪念特刊一大张,并应商界人士之请,加印部分白报纸。”香港《华商报》在首届商人节推出了整整两大版面的《第一届商人节特刊》。《贵州商报》出版的《庆祝商人节暨贵州商报改版纪念特刊》,特别强调:“今日是商人节,是商界首次庆典,是全国商人最兴奋的一天。”1948年11月1日第二届商人节来临之际,《工商导报》再次出版《庆祝第二届商人节特刊》,《贵州商报》专门整版发行《第二届纪念商人节特刊》,在武汉发行的《华中日报》同样以整版篇幅印行《卅七年商人纪念节特辑》。报纸纪念商人节特刊特辑的发行,对于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烘托商人节的气氛无疑会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以纪念商人节者,当属各地的商会与商人。首届商人节来临时,成都油粮业公会理事长艾冰台在报上发表所写诗文,反映了广大商人的心情与期望:“欣逢佳节,幸福无疆;团结合作,光大发煌;经济建设,责在工商;言论督促,攻玉扶匡;值兹首届,初见光芒;大道坦荡,长乐永康。”各地的商会,则承担了各业商人纪念商人节活动组织者的重要角色。例如厦门商会精心筹备庆祝首届商人节的具体实施议案,决定11月1日上午在市商会召开庆祝大会,各同业公会、公司均推举代表参加,并邀请党政机关派员出席;在市商会门前扎牌楼一座,各公会均悬旗结彩庆祝;各商店于当日上午8时升旗鸣炮庆祝,并缮贴标语,结彩装饰;全市各商店休业一天,以示庆贺;商借本市报纸版面,于是日发行纪念商人节特刊。其他相关活动还有:由市商会邀集各公会及公司代表于是日正午12时举行聚餐会;各商店自行宴会庆祝;公演平剧2天。如此详细具体的部署可以说达到了相当周密的程度。
广东省商会联合会在第一届商人节来临时,“为先事筹备,以事庆祝”,特别邀请“机关首长及社会名流赐撰论文及题词,洽请报社发行特刊,并由该会王理事长于是日向国内外广播,阐扬商人节之意义”。另制定了所属各商会统一庆祝办法,“各公司行号于是日悬挂国旗一日”,分别召开庆祝大会,开展相关纪念庆贺活动。除此之外,广州商会还在商人节“请由英美新闻处在商会展览工商业图片,一连三天”;又于商人节当日“下午七时放映工商业电影,欢迎各公会会员参观,不设门券,自由观赏”。不难看出,广东商人庆祝商人节的活动内容也十分丰富。
在商会的安排下,许多地区都举行了商人节纪念大会,即使是较为偏僻省区的县区也是如此。例如首届商人节即将来临前夕,贵州全省商会联合会即通告各市县商会,“以本年十一月一日商人节转瞬届临,应即一致热烈庆祝,以资纪念。”所属商会均积极筹备举行纪念活动。安顺县商会决定邀请各商业团体,成立首届商人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并议定于11月1日上午九时在县商会礼堂举行庆祝典礼,大会主席团由商会及绸、布、纱、药、烟、京果等业公会七单位负责担任,各业均选派代表出席大会,所有参会人员均佩带标识,“由会统筹制发”,并邀请当地党政官员出席。纪念大会举行的当日,公告各商店休息一日并悬旗志庆。另还撰写12条纪念商人节标语,由筹备会印发各业,“照缮张贴,每业至少五张,并于署名下加盖公章”。经过如此精心筹备和部署,不仅该县首届商人节纪念大会得以顺利举行,而且营造了较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大中城市,商会更大都举行了隆重的商人节纪念大会,并开展相关活动。例如汉口市商会召集的纪念大会有200余人出席,除各业代表之外政府机关也派员参加,一致认为“今逢首届商人节,商人地位提高,吾人值得狂欢庆祝。”在杭州商会的组织下,第一届商人节纪念十分隆重,各公司行号一律悬旗祝贺,“国旗满街飞扬,商号一律减价”。贵州商会联合会在第二届商人节隆重举行庆祝仪式,省城主要党政官员悉数出席,“会场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与会商界人士,状至愉快,诚如年节者然。”另在贵州大剧院、新声大剧院演出庆祝商人节之娱乐节目,当天“除全市商界休业一日以示纪念外,多数都在愉快气氛中度过”。是日《贵州商报》还以《全国各地区热烈庆祝商人节》为题,报道了各地庆贺第二届商人节的盛况。《汕报》的文章说明:“十一月一日,是我国的商人节,全国各地的商人,今日皆举行着庆祝的盛会,就是香港的侨商,亦依照国内的情形而热烈举行着,实在是这个节日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时仍是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在华商总会的组织下,各业商人也举行了庆祝商人节的活动。据当地报纸报道,首届商人节上午11时在华商总会会所召开了庆祝会,“并设茶会欢叙”。下午七时,“复假座中国酒家,举行贺节欢宴”,参加者“凡五百余单位”,其间举行了抽奖活动,“奖品有大鱼翅、鱼胶、男女庄呢绒、夹布、花布等衣料,毛衫、笠衫、巾袜、化妆香品,及文房用具等甚多,并有名贵古玩一件,统值约五六千元之巨。”此外,香港各侨商团体举行庆祝者,有中华厂商联合会、九龙商业总会、港九饮食业总商会等,新界长洲华商会上午10时召开茶会,下午举行欢宴。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区的商业团体在报刊打出了纪念商人节的大幅广告。例如广州市土布业、纱业、绸缎业、糖面杂粮业、报关业、茶业、盐业、轮船业、橡胶业、煤油业等25个同业公会联合署名,在报上刊登广告,广告词内容为:“庆祝第一届商人节,促进商业繁荣,共谋大众福利。”又如1948年11月1日发行的《广东商报》,第1版和第4版整版均为纪念商人节的广告。
由上可知,许多地区在纪念商人节时都作了精心准备,除由商会召开庆祝大会之外,还发表纪念文章与出版发行纪念特刊,刊登纪念广告;各店铺均悬旗结彩,张贴纪念标语,形成一派节日气氛;有些地区在商人节安排聚餐会,举办了联欢会或戏剧演出等各种娱乐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三、纪念“商人节”的多重效应
在近代中国,包括商人群体在内的各社会阶层,借节日纪念抒发内心不同感受,并表达各种利益诉求,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例如在“双十节”纪念中,商人常常感慨辛亥革命之后的实业衰败,借此特殊政治场域从各方面大力呼吁发展商业,并借助“双十节”促销国货,使商业与政治得以有机结合,产生独特的作用与影响。1917年“双十节”纪念日上海总商会刊发贺词日:“民国成立于今,六年之中,危险万状,我商界最受影响。……仍商业危急之秋,正国民忧患之日。临深履薄,惕惕于怀。”尽管“双十节”是政治性节日,但商人依然借纪念该节日之机遇表达经济诉求。例如1923年的“双十”国庆纪念日,上海工商界人士呼吁:“吾侪工商,志不在高官显职,但求安居乐业。民国肇造之初,吾侪所以作最热烈之欢迎者,盖希望从此以后,一反满清政府之苛捐恶税,将如文明各国之奖护工商耳。讵知十二年来,民国政府中绝少人类,争夺倾轧之不遑,尚何暇奖护工商。匪但不能奖护工商,反以满清之苛捐恶税,变本加厉,重困吾工商,敲骨吸髓,以饱虎狼,种种与吾工商安居乐业之希望相反之德政,吾工商今日尚有噍类,宁可不纪念之耶?”近代商人节纪念同样也是如此,除举行各类纪念和庆祝活动之外,商人节也是商人乃至报刊媒体表达各种政治经济诉求的机遇,从中可以明显看出纪念商人节的多重社会效应。
从相关史料中不难发现在纪念商人节的同时,一些商人往往会乘此机会抒发内心感受,提出相应的诉求。例如首届商人节纪念日,广州茶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星海在报上发表《商人节献词》一文,阐明“我中华历四千余年之古国,今日诞生此创举的商人节,我们商人当然值得纪念”。然而,该文也对时局与政府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今日之商莫不皱眉叹息而已”,其原因在于政府举措失当,“宪章尚未实施,民无保障,商何以安”?尤其对于名目繁多导致商人怨声载道的苛捐杂税,该文更指明商人将因此而难以立足,“税务繁苛,税额过重”,不仅商人无法承受,而且其结果必然是“金融混乱,瞬息万变,商业凋零,影响至大”。可以说,类似的不满情绪反映了商人节纪念中许多商人的内心感受。汉口商会理事长贺卫夫在首届商人节纪念大会的致辞中呼吁:“希望我政府对于捐税名目,力求简显,俾益明晰。”
比较1947年和1948年的两届商人节纪念,可以明显看出第二届商人节纪念中商人的失望与不满情绪更为突出,这与当年时局日趋动荡和商业持续不振有着密切关系。在纪念第二届商人节时,有些商会深感“受之以节,勉为其难”,并挂出如下的对联,形象地反映了商人节纪念中商人的复杂情感:
莫谈生意经,百孔千疮,无可奈何天下事;
再度商人节,一盅两件,且来消遣手中杯。
商事复何言,明知进退皆非,望大家咬紧
牙根漫嗟末路;会心每相靦,也行笑啼皆非,趁
佳节迈开脚步冲破难关。
与此同时,也有报纸在商人节发表“社论”呼应商人的不满情绪,指出“今天是第一届的商人节,本来首逢这个商人自己的节日,商界有一场热烈高兴的庆祝,可是在这金融动荡、贸易不景、商业凋零之秋,大家打打算盘,总不见有什么进账,也提不起兴奋的情绪来赶热闹。……今日商人的期望,是安定金融物价,奖助出口和合理的准许入口,维护交通治安,裁撤苛什,减少摊派,严办税吏的苛勒。”其最为期盼者,乃是“希望政府爱护商人,扶植商业”。此番言论,可谓道出了商人节纪念日广大商人的心声。1948年的第二届商人节,更多报纸发表了类似的评论,表示对商人艰难处境的深切同情。有的说明:“今天商人节,全国各地商业团体在无泪中热烈庆祝。我们环顾国内一切,不禁感慨万分,人民的幻想灭了,商人的美梦也破了。现在商人的痛苦,只有自己知晓,真是痛苦中加上痛苦。”
借助纪念商人节,商人还普遍表达了盼望政府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商业贸易发展,保护商人利益的强烈诉求。汉阳县商会理事长陈华堂在《华中日报》出版的首届商人节纪念特刊中写道:“本人承乏汉阳县商会理事长,年余以来,目击汉阳市场衰落情形”,深感痛息,“希望政府依照。建设大武汉计划,迅速完成‘武汉大铁矿,则汉阳在武汉的地位,更加重要,其繁荣必可立待”。由此可知,纪念商人节为商人提供了一个表达其经济诉求的良好契机。报载文章也在商人节呼吁政府“对外则争取外汇,限制非必需品的输入,对内则要发展工业,增加生产品,并利便交通,使物资的供应能够平衡,维护正当的商业。”然而,随着时局的进一步动荡不安,社会经济恶化不仅未见好转,而且愈加严重,以至于1949年第三届商人节来临之时,重庆报载“商人节不敢言欢,渝商会今商自救”。
另外,在纪念商人节的同时一些报纸也曾发表文章,就商人们如何提高商业信誉和道德,加强自身团结提出了期望和建议,这对完善商人素质和促进商业发展不无裨益。有的指出:“商人应当自觉自励,力图迈进”,并提出“商人应守的十二信条,作为二届商人节的献礼”,内容包括“修养商人品格,增进商人道德”;“确立商人信誉,树立商人正气”;“力尽商人义务,争取商人地位”;“勿贪小我之利,而贻大我之患”等。还有的特别注重在商人节纪念中,论述“商人自私心理应有的改变”,呼吁将“先天的自私心性和后天达成的自私行为,都应该收藏起来,而共同负起救亡图存的工作。”更有报纸特地在商人节载文告诫商人,应与时俱进,了解商业竞争之严峻形势,以立足于惨烈的商战之场。例如汕头《商报》的纪念商人节文章指出:“今日商战情形,剧烈十倍往昔;商业智识,日新月异;商业动态,瞬息万变。若拘守绳垒,固步自封,不求新知新见之补充,则不独不能与列强争一日之短长,抑且将受时代潮流之淘汰。”
商人自身通过纪念商人节,在许多方面也有思考与反省。商界中之有识之士强调对于商人节不能仅仅限于一般性纪念,“商人节是商人自己的节日,其意义非在表示商人有此一节日眩丽于人,乃在要求商人激励气节,崇尚道德,而运用道德的力量,克制私利心,安定国家,繁荣社会,唯有这样,才不负各行业商界同胞热烈的庆祝一年一度的节日。”由此可知当时的商人也意识到纪念商人节的多重效应。有商人公开表示:“希望父老兄弟们对于我们商人要随时匡正与鞭策,我们商人要随时互为砥励与检讨,务期商人节的意义完全表现在事实上面,这是今天热烈庆祝之余,最感盼不置的事情。”表明商界有识之士并不排斥社会各界在商人节纪念中对商人的善意批评与建议。另外,湖北省商会联合会理事长高光达在首届商人节纪念时曾说明:“吾人纪念此一节日,除对商胞致其庆祝之忱以外,尤望共同认识其特殊之意义,达成吾人在此时代所负之使命,而后不失其纪念之要义也。”这可谓对纪念商人节意义之深刻认识,体现了纪念商人节的特独作用与影响。不仅如此,高光达还呼吁商界应“自强不息,自尊自重,以求尽其本身之责任”。同时,有商人在纪念商人节时强调:今后商界应努力的两大目标,一是“加强团结”,二是“力求进步”;另还应注重“商德的提倡”、“商品的改进”、“市场的展拓”。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长王晓籁在纪念第一届商人节时,代表全国商界发表献词,明确提出商界的四大努力目标,即“(一)集中全国商人力量,解救工商企业艰辛;(二)配合国家经济政策,促进输出贸易之发展;(三)发扬我国商人固有美德,打破‘先利后义之错误观念;(四)提倡经济研究,达成商业建国使命。”显而易见,工商界人士将商人节作为自励自勉的重要节日。
有些地区的商人则利用商人节纪念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特地在当日打出醒目的广告,推销其商品,这称得上是纪念商人节的另一功效。例如1947年第一届商人节发行的《温州日报》,第l版的广告版中即有凤凰商场在“庆祝商人节”的特大字体下,打出该商场于节日销售各类“特价品”的广告。又如杭州电机丝织工业同业公会和浙江丝织产销联营股份有限公司,在《工商报》纪念第一届商人节的增刊上,刊登“庆祝商人节,推进产销,挽回利权”广告,杭州丝织生产合作社的广告则是“庆祝商人节,振兴国产”。香港华商正大药行在1948年第二届商人节当日发行的《华商报》上,以“恭贺商人节”名义打出广告:“专售各国名厂西药,欢迎批发及零沽”。商人节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部分商人促销其商品的特殊日子。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商人节虽设立较晚,但对于商界而言仍称得上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近代商人节的纪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成为商界表达其政治经济诉求的良好机遇,产生了多重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