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需要怎样的企业文化

2016-11-04 01:21许睿陈向东
商业文化 2016年26期
关键词:文化企业

文许睿 陈向东

互联网企业需要怎样的企业文化

文许睿陈向东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商业民主时代,三个词来概括就是高效、开放与扁平。在这个时代里面,人与社会、人与组织、人与人之间距离为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商业模式发生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发生重构,文化也要重构。

在过往许多企业经营实例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能走多远、能活多久。三流的企业靠监督来管人,二流的企业靠制度约束人,而一流的企业靠文化激励人。企业文化为什么这么重要?从人的角度,人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而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能招到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员工。从管理角度,著名的领导力大师斯蒂芬.柯维博士认为“组织层面问题根源常出在个人和人际层面,不能离开修身和人际来改善管理和组织”,而企业的人际层面无疑是由企业文化决定的。从创新角度,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它有怎样的企业文化尤其生死攸关,因为互联网是一个高手林立,知识快速更新的领域,在这样的领域里,如果没有快速的创新能力,如果没有长期维持的激情,等待着就只有死亡。

互联网企业的企业文化,其核心的特征是平等、开放、协作。作为互联网企业的榜样的Google公司,其曾经非常成功的20%工作时间制度,就体现了平等、开放、协作的精神。这个制度规定员工工作时间的20%可以由自己分配任务。如果一个员工有一个想法,他就可以提出一个项目构想。这个项目可以自己独立做,也可以把这个项目构想发布到公司内网中,并招募其他人员组建成临时的工作小组,一起做这个项目。任何一个员工,如果自己没有20%时间项目,也可以参加其他人发布的20%时间项目。自己发布项目和参加别人的项目。Google的很多创新产品比如Gmail、Gmap就出自20%时间制度。在上面这个制度里,员工和员工之间是平等的,一个员工既可以是跟随者,也可是领导者;员工的工作内容是开放的;员工之间又有紧密的协作。

在上述平等、开放、协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是无层级、去中心化的组织。互联网时代本身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比如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和电视台是一个传播中心,公众话语权被这些传播中心掌控,但是有了微博、微信之后,任何人都成为平等的自媒体,任何人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尤其微信在诞生之初就成为了无中心的个人媒体。

平等、开放、协作的互联网企业文化,不欢迎过多的管控,而是要去管控化。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在其著作《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中,曾经尖锐地指出功利化的绩效考核使索尼公司丧失了激情和责任感。在创新依赖的互联网领域,基于管控思维的官僚制度和形式主义,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力。事实上,如果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需要设置过多的监督和管控的。企业建立官僚制度的一个目的是管理企业中表现差的员工,但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是降低企业中优秀员工的积极性。一个优秀的企业通常通过企业文化和创业精神,来达到员工和整体运行的高效率,而那些充满形式主义和官僚氛围的大企业,希望依靠纪律和管控来提高效率,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互联网企业不欢迎管控,那它欢迎什么?

互联网企业的企业文化有哪些受欢迎的行为:

1. 快乐。

快乐是一种生产力。一想到企业文化,人们很容易就想到Google的办公环境,那种儿童游乐园式的办公环境、共产主义社会般的福利、放羊式的管理。这种通过硬件设施制造出来的快乐氛围,对于创新确实很重要。中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学习硅谷的办公环境,比如阿里巴巴、网易、微信……建议在座的各位将来如果做高管或者自己创业,有条件了应该邀请艺术家和设计师来设计自己的公司环境。

2. 鼓励冒险、容忍失败

中国人的文化是枪打出头鸟,传统文化对冒险并不鼓励。但是创新是一个高风险行为,它会对原来的系统带来破坏,可能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为,要让创新发生,必须鼓励员工去打破现状,并去尝试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种现状可能是产品、服务、管理方式等等。

3. 快速失败

互联网时代的思维特征是精益迭代。保罗·格雷厄姆在其《黑客与画家》中提出了产品开发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圣母玛利亚模式,企业内部团队封闭开发,花N年时间,努力把所有可能性都想到,然后召开发布会,隆重登场,就像圣母驾着祥云而来;另一种是互联网企业中常见的迭代开发模式,即先推出一个用户最需要的功能,然后根据用户反馈不断完善。后者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的体现。”IBM 公司也有类似的创新哲学:“以最小的代价快速失败”(“Fail Many, but Fail Cheap”)。

4. 开放

开放是创新所需要的心智模式,它是对新生事物和新想法,不抱先入为主的偏见,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心态去聆听,不过早判断,不主观判断,愿意去接纳新生事物,愿意去接纳别人正确的观点,不因人废言。具有开放思维的人能够保持学习状态,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无知,愿意承认别人有超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认知等,并善于向同事学习,善于吸收别人的优势和长处。

5. 沟通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频繁的、非正式的、流畅的、和建设性的沟通,是企业建立创新文化的核心。这种沟通形式不是大公司繁琐的各种正式会议,而是一种随意的,有想法就找同事聊天的氛围。公司管理层应该实现开门政策,“随时欢迎企业员工进自己的办公室”,各个部门主管每个月要和员工面对面讨论事情。频繁地沟通可以打破信任的障碍,激发工作创造性。目前有很多的互联网工具在支持这种内部协作和沟通。

当然,客观上决定互联网企业高速发展的内因并不全然因为他的企业文化拥有如此之多的看点。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商务中的广泛应用, 出现了与互联网有关的巨大市场, 为了进入互联网, 市场需要提供互联网的接入服务;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应用, 还需要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为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在竞争中发展, 需要提供多种内容的服务;为了吸引上网者的注意力, 需要提供丰富的网站内容和进入网站的门户;为了使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实物产品顺利到达顾客手中, 需要提供运输、物流管理和后勤服务, 等等。

这些在传统经济中不存在或不重要的服务在新经济条件下都成为互联网企业生存的基础和机会。迄今为止, 还没有任何一个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是像互联网企业这样,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一切我们所熟悉的企业不同, 互联网企业是与虚拟的网络空间相对应的一个存在,是互联网商业化的必然结果。互联网虽然为人类构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经济生活, 但互联网本身并不是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它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 赋予其微观经济主体的使命是那些按传统模式运作的企业所无法承担的。互联网企业是依存于互联网的客观存在, 是电子商务时代以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新型企业组织。

尽管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经济下互联网企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互联网企业倒闭的现实仍给我们敲响警钟。衡量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标准不是看它有多高新的技术, 而是有多大的市场占有率, 有多大的产品转化和升级潜力, 现在看挤出“泡沫”成份, 从企业内部文化塑造方面下功夫, 夯实基础, 在与国际接轨的潮流中, 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风格, 有利于我国互联网企业乃至整个产业朝着稳健、持续的方向发展。

塑造互联网企业的“适应性文化”

所谓“适应型文化” 应包括以下内涵:能积极影响行为的目标和价值;员工对领导有信心;客户对员工对股东的重视;鼓励创新和适度冒险;把竞争当作企业外部的关注焦点, 等等。适应型文化是一种求变不求稳的文化, 在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上与因循守旧、抵制变化的企业文化大相径庭。一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业绩和效率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

1.互联网企业目标和价值的内在化。互联网企业应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价值观, 或者说应拥有影响人们行为的共同信念。在适应型文化中, 员工不但要了解这些目标,而且身体力行, 为目标的实现而积极努力。研究发现有两种方法可有效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一种是把员工的业绩与公司的目标联系在一起进行评测;另一种是互联网企业CEO使其目标和价值内在化, 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予以展示。

2.互联网企业应注重文化沟通。在一些案例中,员工相信他们的CEO, 原因在于他们了解并赞同企业的目标和方向。适应型文化的特征来自于企业顶层, 包括CEO 、CFO和CIO的强有力地、清晰地并且反复地交流与文化沟通。通过文化沟通建立起适应文化的脉络, 使企业内部交流畅通无阻。

3.互联网企业应眼光向外。20世纪80年代许多企业养成了一种强烈的内视习惯:管理人员太忙, 顾不上与客户交谈。传统的管理人员强调秩序、控制和减少风险。而过去十年来情况发生了剧变, 互联网空间的特点就是“地球村” 的概念, 它使人类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距离。可以说, 互联网企业一出生就是全球性的, 它直接面对全球的竞争对手, “永远没有后方” , 每个互联网企业都处在全方位的竞争环境中,客户已成为须臾不可忽视的焦点。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学会如何开展合作, 组建协作团队, 一致对外, 服务客户。

4.互联网企业应鼓励创新和适度冒险, 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禁锢型文化窒息创造性, 由于害怕失败和被惩罚, 人们一般不敢去冒险,而适应型文化鼓励员工冒险并提倡创造性思维。互联网企业的生存空间以速度论英雄。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因此, 竞争要求互联网企业不断地在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 保持领先地位, 这种领先的结果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如亚马逊公司不仅创造了全新的零售模式, 还创造了顾客满意的“ 一站式”购物模式。新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的CEO 应该让员工更深入地理解目标的含意, 明确哪些风险可以冒, 而且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支持。一旦员工勇于创新,工作上就会出现重大改进和质的飞跃。“对一个创业者来说, 每失败一次, 新的创业价值会更高, 许多企业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成长的。”北邮校产集团总经理张立华这样说。

树立互联网企业系统即生态系统的文化理念

互联网企业文化心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视经商法则似自然法则,也就是说, 商业又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一群共同生活的生物组成,具有复杂又平衡的关系, 各成员既互相竞争资源, 又必须保持生态平衡。如果某一种肉食动物灭亡, 就会导致草食动物过度繁衍, 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瓦解。物种数量稀少的生态系统很脆弱, 任何不寻常的实践都可能破坏均衡。物种多的生态系统较有可能含有健壮的品种, 也较有机会长期存活。商场也是如此。商场充满顾客、公司、供应商和竞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必须加以平衡, 既能容下巨人微软, 也能容得下卖电脑的小商店。互联网企业即为生态系统, “多物种”企业的生存力胜过“单一物种”企业, 也就是说员工和产品多样化的企业胜过产品单一而员工思想和行为都一致的企业。

1.企业多样化、多种不同的业务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多种业务内容与多种业务模式都是盈利的新途径。多样化不是公平或道德的问题, 而是生存的问题。互联网企业要在信息时代成功, 必须要有创造力, 能够快速推出受欢迎的新产品, 在短时间内建立新的销售渠道, 并帮助顾客使用新产品。具有最多种生命形态的生态系统是最坚强的生态系统,同样具有最多种观点、拥有创造力,随时创造时代需要的产品的企业是最有生命力的企业。

2.员工多样化有利于互联网企业发展。互联网企业的生存空间是网络空间, 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和技术含量高, 因此互联网企业的创业者一般都是拥有各种学历的知识型企业家, 对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一般也要求比较高, 在用人方面, 崇尚多元文化。员工有各种背景, 特别是不同的认识技巧, 可以造就较好的企业文化、较好的产品和服务。员工组成多样化有利于企业持续创新。在人员管理方面不给技术开发人员制定各种指标, 但给他们股票期权和项目分红;管理人员对技术问题少过问, 不干涉, 但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创新问题不需要逐级请示, 可直接与公司负责人沟通等等。

3.建立崇尚共生关系的企业文化理念, 以竞合关系寻求双赢。共生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互相合作,以提高生存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共生关系经常存在于原本可有互相为敌的物种之间。商场如同战场一样,有赢家也有输家, 从不考虑互利或共生关系, 总想独获所有利润。在他们的游戏里, 赢家就是汲取到最大利润的人或公司。这种心态使他们无法彼此合作, 因为一方有收获,另一方必有损失。共生关系的文化理念,则使互联网企业之间总是寻求双赢。这反映在他们的交易与对待员工的态度上, 甚至就某种程度而言,反映在他们与竞争者的关系上。互联网企业之间或其他企业之间即合作又竞争的关系普遍存在, 这样使互联网企业的业务不断成长, 市场规模持续放大。互联网企业应以生态系统心态为其共生关系奠定基础, 以共生关系使产品需求增加, 业务更易保持弹性, 企业地位更加稳固。

4.互联网企业文化中同样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成为实现经营战略目标、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其全部活动中所展现的各种个性化的特征和品质,是互联网企业文明的总体状态和在市场竞争中的无形资产,也是社会大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群众心目中的印象,也是企业全体职工的集体“像”或群体“像”。企业形象好就意味着职工的社会声誉好和社会地位高,职工在企业外部的社会交往中也会受到尊重、欢迎,从而会强化员工对企业对本职工作的忠诚心,更加尽心尽责地对待工作,更加努力地进行创造性工作,对其起到一种无形的激励作用。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寻找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单位,还有利于寻求稳定的经销渠道。此外,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有助于企业创造新产品。假如一个企业已经给消费者留下好印象,那么这种预存印象将会促使消费者在未使用该企业新产品时就倾向于认同的态度, 并在决定购买行为中,凭这些经验、直觉和预存企业形象起主导作用。例如,一家品牌卓越的企业与一家鲜为人知的企业同时推出一种新产品,显然前者往往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5.互联网企业文化更要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持久和最根本的信仰,是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从哲学上说,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观念。而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对市场和环境便无法适应,企业就没有竞争优势,就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适应性、个性是互联网企业生命力和活力的集中表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个性化是塑造互联网企业性格的集中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一旦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接受,就能产生巨大的、积极的、持久的精神动力,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源泉。同时,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员工对本企业存在发展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它对企业宗旨、目标、方向、行为规范等都有着决定性作用,它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和行为指南,形成了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企业价值观又是企业进行总体设计、信息选择和综合标准,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战略目标,它是企业兴衰的关键,是企业灵魂。在企业文化中,企业价值观被认为是驾驭全部企业文化活动的基本观念,具有比其他要素更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也决定着企业的行为规范、评价标准和发展方向。

6.共赢平台理念是构造互联网企业文化制度的基础

让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充分地发挥出作用,实现一种共赢,是建立互联网企业的目的。一个良好的互联网企业文化制度,应当是在互联网企业中我们要强调所有要素的自身利益的实现,而不是只求一个要素的利益实现。比如,某家企业在企业建立初始,经营状况很好,可是没过几年却倒闭了。虽然导致其破产的原因由很多,但是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家企业在制度设计上没有共赢理念。当时这家企业兴旺的时候,资本回报率很高,但是员工的工资福利却是当地同行业中较低的,尤其是管理层的骨干的收入,也远低于同行业工资。结果管理层的许多骨干和员工离开许多,因此没有几年时间,这家企业就破产了。在现实中,如果一种要素的利益受到伤害,那么这种要素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与此同时别的要素的作用,也就难以发挥。因为各种要素的分工和协作关系是贯穿于企业内部的。在这种分工和协作中,任何一方积极性发挥不够,都会影响到总体的合作,影响到分工协作的效益,从而也就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一个企业要真正具有活力,能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共赢平台理念,也就是要让所有要素的利益都能在这种平台中得以实现,企业的兴衰与存亡离不开这样的理念。

7.互联网企业需要培养学习氛围

学习型企业造就了21世纪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企业的学习力就是竞争力,良好的学习氛围是竞争力提升的催化剂。企业要提升组织核心能力, 组织成员的学习力是一个互联网企业获得进步与成长,实现经营目标和宏伟蓝图的核心。首先,作为领导应当以身作则带动学习氛围。再者,企业也应当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给员工画饼(晋升体系),制定公平的竞争机制和奖惩制度,从而增加危机感。而且要通过合理的手段和大量的故事案例加以刺激, 让企业员工了解到,现代这个社会,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最后,企业也要为员工制定合理可行性学习方案。

8.互联网企业文化要与生态文化有机地结合

当前,全球环境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就我国现状而言,环境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同时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了社会发展中最大的困惑。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造节能型社会,绿色经济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季铸教授认为:“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的有机结合,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性是绿色企业文化的宗旨。在这种绿色宗旨和绿色竞争机制下,它要求互联网企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绿色发展战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通过生产能力发展绿色技术,积累绿色资本,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所以,生态文化融入互联网企业文化后不仅可以扩大互联网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许多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在新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企业注重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使之与新经济相适应。比如,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包括:第一个阶段:以目标导向的创业文化。第二个阶段:管理文化、严格文化、亲情文化。第三个阶段:重提“创业文化”。这些都为联想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价值观基础,也给未来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对于新经济下的互联网企业,只有建立适合互联网企业的文化,才能使我国互联网企业在世界经济大浪潮中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文化企业
企业
文化与人
企业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