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萌+张德虎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川畸病患儿,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分别为(3.58±0.65)、(2.63±0.24)、(1.53±0.26)d, 对照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分别为(5.72±1.26)、(4.37±0.62)、(4.79±1.12)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及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均下降, 且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 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 控制血小板、血沉速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川畸病;实验室指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129
川畸病又称急性发热性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是儿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 临床上多表现为全身血管炎、急性发热和皮疹等, 会引发冠状动脉病变, 造成不良预后, 严重者甚至发展成血栓, 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1]。川畸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婴幼儿,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可严重的损伤心血管系统, 是成年后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2]。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川畸病患儿为研究对象, 其中43例采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 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川畸病患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结膜充血、皮肤出现不规则红斑、皮疹, 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日本川畸病的诊断标准[3], 且排除精神障碍、肿瘤以及血液系统类疾病, 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3例。对照组男21例, 女22例, 年龄1~7岁, 平均年龄(4.21±1.47)岁, 病程2~8 d, 平均病程(5.35±1.26)d;研究组男23例, 女20例, 年龄2~8岁, 平均年龄(3.86±1.77)岁, 病程2~7 d, 平均病程(4.26±1.37)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补充营养等支持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051)进行治疗, 初始剂量为80 mg/(kg·d), 分3次, 饭后温水送服;退热2~3 d后改为30 mg/(kg·d), 分3次服用, 连服2个月或更久, 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调整用药剂量及次数。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1 g/(kg·d)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19994004)静脉滴注进行治疗, 1次/d, 共治疗5 d。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IgA、IgG、IgM水平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分别为(3.58±0.65)、(2.63±0.24)、(1.53±0.26)d, 对照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分别为(5.72±1.26)、(4.37±0.62)、(4.79±1.12)d, 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后IgA、IgG及IgM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IgA、IgG及IgM水平分别为(0.82±0.34)、(18.97±3.36)、(1.42±0.28)g/L, 对照组IgA、IgG及IgM水平分别为(0.48±0.26)、(7.36±1.53)、(1.12±0.21)g/L, 研究组IgA、IgG及IgM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 治疗前,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484.3±104.6)×109/L VS (485.1±103.2)×109/L、(98.3±26.5)mm/h VS (97.8±25.3)mm/h、(87.3±28.4)g/L VS (86.5±26.8)g/L;治疗后,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388.6±63.3)×109/L VS (496.3±77.4)×109/L、(57.2±16.3)mm/h VS (79.2±21.8)mm/h、(64.9±16.7)g/L VS (77.6±20.4)g/L, 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均下降, 且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川畸病是主要的儿童心脏病类型之一, 其临床和流行病学均表明感染是病因之一,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的控制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 预防不良预后。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均能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炎症反应的发生, 抑制内皮细胞受体活性, 防止免疫级联反应损伤冠状动脉等[4]。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后研究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研究组IgA、IgG及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均下降, 且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应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川畸病能快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降低血小板、C反应蛋白含量, 控制血沉速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东春. 小儿川崎病45例临床分析. 医药前沿, 2015, 5(21):51.
[2] 林瑞峰, 李红, 陈小夏, 等.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34例临床疗效观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36(6):872-873.
[3] 董宇明.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3):137.
[4] 赖志光, 戴道华.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9):88-89.
[收稿日期:2016-04-28]